APP下载

来自山东的“能工巧匠”

2016-03-17肖慧张仁玉

走向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海尔山东国际化

文/肖慧 图/张仁玉

来自山东的“能工巧匠”

“Skillful Craftsmen” from Shandong

文/肖慧 图/张仁玉

锡卡公路作为跨非洲高速公路中最重要的一段,连接着南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埃及。从上世纪80年代中国援建开始,肯尼亚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条路改变了我们对公路修建的认识,感谢山东企业为肯尼亚公路发展做出的贡献。”肯尼亚当地道路工程师表示。

承建锡卡公路的是中石化胜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过硬的质量,让这条公路成为非洲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路”。山东企业也因高效和高质,赢得了肯尼亚人民的信任。

○车间里能工巧匠们各尽其职,精雕细琢,手里的每一件产品似乎有了生命和灵性。The skilled craftsmen perform their own tasks in the workshop. Every product seems to have life and intelligence.

自上世纪90年代山东第一家企业走进非洲起,20多年间全省已有300多家企业遍及非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山东的海外承包工程和对外投资列全国第二,而劳务输出则位居全国第一位。来自山东的“能工巧匠”们,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坚韧执着的奋斗方式成功站在了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

“一带一路”输送山东智慧

初夏的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卡马河畔切尔尼正迎来发展的勃勃生机,海尔集团在俄罗斯的第一家冰箱生产厂日前在这里正式投产运营。

作为中俄非能源领域的第一个大型合作项目,海尔高端冰箱制造基地正在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

创新和尖端技术是海尔全球策略的精髓。海尔集团轮值总裁梁海山介绍,海尔所有的业务活动,包括制造、研发行业技术,制定管理解决方案,均体现了这一精髓。

实际上,以海尔为代表的“青岛制造”已经成为“走出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青岛核准境外投资项目(机构)累计达到1154个,核准中方投资额累计达88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到159.4亿美元。海尔、海信、百通、裕龙、青建、金王、渤海农业等一大批青岛企业将对外投资合作项目拓展到世界95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亚太、中东、非洲、欧美等四大主体市场。

“走出去”的成果令人惊喜。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表明,中国企业“走出去”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和东道国的互利共赢——中国提升了整合外部资源能力和跨国经营水平,同时补充了东道国资金缺口、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当然,在企业搭载“一带一路”快车加速“走出去”步伐的同时,也着实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为当地消费者带来优质产品的同时,海尔还为当地带来了创新技术和专业人才。2015年,切尔尼市选派人员到中国青岛的海尔工厂参加培训。现在,他们回到家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中。今年,海尔还在切尔尼市创建了一个培训中心,旨在为当地培养更多人才。

显然,深受海外欢迎的不仅是海尔高质量的产品,还有海尔的“能工巧匠”。

“匠心”赢得老外点赞

前不久,山东淄博市一家生产陶瓷的公司迎来了一位来自德国的陶瓷采购商,当看到一把做工精美的“华青瓷”茶壶时,这位“老外”爱不释手。他参观了这家公司的模型车间,从工人如何打磨、制胎到抛光上釉,车间里能工巧匠们各尽其职,精雕细琢,手里的每一件陶瓷产品似乎有了生命和灵性,每一件都精美绝伦。这个场景让“老外”不禁竖起大拇指。

○更加专业化的技术水平,让越来越多的山东高技能人才走向海外。The professional skills enable more and more Shandong technicians to go abroad.

“制胎关键工艺是让模型的模缝最小,确保在下一道工序注浆时不会跑浆。”端坐在车间的张兴友,一边摆弄案头的模具一边介绍。

刚刚捧回“淄博金牌工匠”证书的张兴友,已是从业28年的“老匠人”,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同一件事:用石膏把陶瓷设计师的设计图翻制成最易出形的工作胎。几年来,张兴友为许多陶瓷艺术大师制作过模具,有的作品获得了全国大奖,有的作品拍出了高价,“我所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忠实反映设计者的灵感,让经过我手的产品长出灵魂。”张兴友说。

像张兴友一样的能工巧匠在淄博还有很多。“80后”小伙、工程师赵登辉也是一个喜欢“较劲”的人。2009年初,他承担了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动力心脏研制安全检测仪的科研任务。一位专家随口说了一句,“要是能把温控中制冷过长的小问题解决就更完美了。”虽然已经通过鉴定,但专家的话让追求完美的赵登辉决定继续挑战,他和同伴们又钻研了通宵,最终圆满完成。2012年初,这款专用测定仪成功安装在“辽宁号”上。

“国际化”人才更受青睐

2013年7月《青岛早报》刊登的一则消息,当时便引起业内人士广泛关注和热议。44家企业带着1500个工作岗位来到青岛某技师学院招收能够适应国际需求的技术人才,“我们招聘的是学技术的,但培养方向是管理,工作地点是印尼的远洋基地。”可符合专业条件的毕业生却只有110余人。

这种现象令人们深思。究竟什么样的技术人才才是市场需要的?尤其是在当下“中国制造业2025”和“中国工业4.0”成为举国关注的发展焦点,对人才的渴求愈加强烈。

5月26日,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迎来了一群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和韩国的职业教育专家,参加了首届山东省技工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会上,来自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技工院校与山东部分院校签订合作协议,中外来宾就技工人才教育、培养的“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问题展开对话和研讨。

“什么是‘国际化’?就是要放眼全球,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与境外国外同类院校和国际化大企业交流合作,培养与中国制造‘走出去’相适应的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山东省人社厅副厅长刘杰说。

○越来越多的山东高技能人才不断创造新的奇迹,颠覆着人们对于技能工作的想象。More hand more high-skilled technicians from Shandong are creating miracles, which change people’s opinion on technical work.

他还举了两个例子。东营技师学院与石油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斯伦贝谢油田技术服务公司合作,并建设科瑞国际学院,对油田青年骨干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输出到中东、非洲等国际油田企业;而青岛海洋技师学院在航海、轮机等专业上实现了国际化就业,毕业生遍布世界各地,学院培养的船员资格达到国际认证。

这些都为山东培养符合国际需求的“能工巧匠”提供了范本。

截至2015年底,山东省有招生技工院校194所,年招生11.8万人,在校生达到32万人,在全国居于前列。而将“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作为全省技工院校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方向后,来自山东的能工巧匠将成为输送到“一带一路”和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力量。

O n May 26, Yantai, a beautiful coastal city welcomed a group of guests who came from afar. Vocational education experts from the US, Germany, Australia and South Korea were attending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eminar for Technician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technical colleges from Australia, the US and other countries signed and concluded cooperation agreements with some colleges in Shandong. In addition, Chinese and foreign guests held talks and discussions on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Market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chnical talent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y the end of 2015, there were 194 technical colleges in Shandong, with the annual number of recruits of 118,000, and the number of internal students of 320,000. It ranked in the forefront nationwide. After the goal of“Professionalization, Market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was determined a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echnical colleges of Shandong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the craftsmen from Shandong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strength to be transported to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and to serve the “Made in China 2025” strategy.

猜你喜欢

海尔山东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海尔卡奥斯:时代面前,当仁不让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新版《海尔兄弟》第一季有望暑假上线
海尔自曝频上热门背后的运营秘密
中石化海外技术支持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