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案炼金术”创作策略解读——以丹麦BIG事务所的设计理念与作品为例

2016-03-16OnCreationStrategyofAlchemy

重庆建筑 2016年1期
关键词:设计理念

On Creation Strategy of“Alchemy”

刘凤凌(重庆源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重庆 400060)



“方案炼金术”创作策略解读——以丹麦BIG事务所的设计理念与作品为例

On Creation Strategy of“Alchemy”

刘凤凌
(重庆源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重庆400060)

摘要:BIG(Bjarke Ingels Group)是由年轻建筑师比贾克·英格尔斯于2006年创建,位于北欧丹麦地区的新兴建筑事务所,此事务所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实践与研究,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业界的关注与认可,尤其是在建筑方案创作层面,更是独树一帜。比贾克·英格尔斯将BIG的这种创作理念概括为“方案炼金术”(Alchemy),即指通过协调和整合设计过程中的各种条件、矛盾和冲突,一步步演变并最终找到最适合这个场地的解决方案,达到各个利益方共赢的局面。以此为契机,该文通过理论和案例分析,试图解读这一较为独特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BIG;方案炼金术;创作策略;设计理念

Abstract:BIG(Bjarke Ingels Group)is a new-emerging architectural studio in Denmark established in 2006 by Bjarke Ingels, a young architect. Through years of practice and researches,it has won abundant industrial attentions and approval,especially in architectural creation design. Bjarke Ingels used the word of "Alchemy" to name this unique design idea,that is,by coordinating and integrating various conditions and conflicts to finally determine the most suitable solution for a win-win situation. This paper makes attempts to illustrate this unique design methodology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se studies.

Key words:BIG(Bjarke Ingels Group); Alchemy; creation strategy; design idea

“Architecture is a Mean,Life is its purpose”(建筑只是一种形式,生活才是其目的)

——Bjarke Ingels

丹麦,这个来自北欧的童话王国,从来都不缺乏极具艺术和人文气息的天才设计师。特别是近几十年以来,约翰·伍重(Joern Utzon),汉宁·拉森(Henning Larsen)等一系列才华横溢的建筑师们以其个性鲜明的作品向世界宣告具有强烈“丹麦特色”的建筑语汇。而在这其中,生于1974年的年轻建筑师比贾克·英格尔斯(Bjarke Ingels)以及他的事务所BIG在完成了一系列备受关注的作品之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极具个性的设计理念和清新的表达风格在百花齐放的当代建筑界独树一帜[1]。早年曾在OMA工作过几年的比贾克·英格尔斯深受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ss)的影响,一直努力将设计中碰到的各种冲突和矛盾转化为设计力量。而通过这种方式演化出来的设计方案,就仿佛是从场地本身生长出来的一样,显得那样理所当然的同时又令人如此的激动人心。

1 理论架构

“炼金术”(Alchemy)这一名词起源于中世纪,是一种化学技艺。意思是通过化学方法将一些基本金属元素转变为黄金,制造万灵药或者长生不老药的技术。[2]比贾克·英格尔斯曾在他的畅销之作《是即是多——漫画建筑进化论》(Yes Is More: An Archicomic on Architectural Evolution)以及多个访谈中谈及这一名词,认为其很好地概括了BIG的创作理念。“炼金术”的精髓在于“提纯—冶炼(或转化)—反应”这一过程,恰恰符合比贾克·英格尔斯对于建筑设计进程的理解“提炼—整合—演变”。首先,在纷繁复杂的场地各种已知条件中提炼出“闪光点”,然后加以整合分析,最后经过层层演变,生成一个仿佛是从场地中生长出来的建筑,达到真正的“场所共生”(图1)。

图1 “方案炼金术”的过程解读

最为特别之处在于,从这个层面下演变出来的建筑并不是单纯意义下的房子,除了满足本身的显性要素以外,它们往往被比贾克·英格尔斯和他的BIG赋予了更多的隐性要素。具体来说,此处的显性要素泛指建筑最基本的传统功能,比如居住、休闲、工作、停车和购物等,而隐性要素则代表从文化、经济、生态等综合要素影响下所能带来的超越建筑本身的价值,比如对建筑的认同感,共鸣度,抑或建筑的象征性,隐喻性解读等。更进一步来说,这个语境下的显性和隐性要素分别代表着“现实”与“乌托邦”,BIG用一种“统领式”的炼金术将其结合起来,一击而中两者之间的宽厚交界,从而找到更适合于当代建筑环境的创作手法(图2)。

图2 “方案炼金术”的“统领式”解读

2 案例论证

2.1上海世博会丹麦馆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提倡用可持续的手段为人类规划出更好的城市和生活。为了很好地回应此主题,比贾克·英格尔斯和他的BIG团队一直试图通过寻找一些哥本哈根和上海的共通点来设计一座可持续性的,同时也能让游览者感到愉悦的展馆。

于是在设计初期,他们进行了大量的信息同化和异化处理,广泛地从各个方面来收集相似点和冲突点。对比了很多因素以后,BIG从两张照片中提炼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对比:自行车都曾经风靡于上海和哥本哈根,然而到了今天却发展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在上海,自行车早已被各种机动车取代,但随着机动车数量增多,越来越多的矛盾显现出来:尾气排放,交通堵塞,抑或噪声污染;相反地,在哥本哈根由于政府严格地控制机动车的出行数量,市民最热衷的出行方式仍然是自行车,至今为止人们享受着清新的空气,畅通的街道,以及宁静的环境(图3)。以此为突破口,BIG综合考虑了展馆的基本功能之后,决定用莫比乌斯环(Mobius Ring)将自行车流线和人行参观流线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可循环的动线(图4)。另外,在整个莫比乌斯环的中心还屹立着BIG好不容易说服丹麦国会政府运过来的国宝——小美人鱼像,周围环绕着一圈从哥本哈根港口空运过来的海水,足以可见BIG在创造建筑本身乐趣的同时也不放过任何其他可以增加乐趣的细节。

图3 上海和哥本哈根在1970年和2010年的自行车使用对比

图4 上海世博会丹麦馆的方案构思演变

“方案炼金术”在此项目中发挥了统领式的作用,使得该方案既满足了世博会展馆的基本展示功能(即前文所提到的显性要素),又成功地传递了建筑师想要表达的潜在情怀(即前文所提到的隐性要素)。BIG用一种平和的方式向人们娓娓道来自己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告诉人们在大力提倡城市化发展的今天,也不应该忘记过去的生活方式。的确,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并不是一味地丢弃和推翻,反而是更进一步地完善和优化。从这一层面出发,比贾克·英格尔斯和他的团队实现了初衷。

2.2哥本哈根发电厂

2013年,BIG接到了一个在哥本哈根市郊新建发电厂的业务。业主原意是在原有服务了40年废弃发电厂的旁边新建,但比贾克·英格尔斯说服业主在原有场地的基础上重建,因为他觉得这个场地代表着一段辉煌的工业历程,更是一段难忘的人文记忆。最终该厂厂长Ulla·R·ttger被BIG的提案所打动,确认这个提案将为哥本哈根带来一座前所未有的建筑(图5)。如今,这座具有40年历史的工厂目前正处于紧张重建中,预计2017年建成[3]。

在这个令人如此激动人心的重建设计中,BIG采用了最先进的废物收集,处理和能源转化技术,最大程度地控制能源的有效转化。为了让哥本哈根的市民明白绿色生态技术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而绝非仅仅纸上谈兵,比贾克·英格尔斯更是创造性地提炼出了蒸汽烟囱的概念(图6),即通过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烟囱上方就会出现一个蒸汽圆圈,提醒人们二氧化碳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方式,人们就会很容易理解绿色生态技术的优势,也能更加契合建筑师的初衷。

图5 哥本哈根发电厂

图6 该项目中的蒸汽圆圈

同时,为了消除人们对于发电厂陈旧,缺乏活力的印象,比贾克·英格尔斯一直在该项目场地和周边挖掘有用的灵感来源——活力因子。直到一群在场地旁边一块废弃空地上快乐滑着旱冰的孩子们引起了比贾克·英格尔斯的注意。他灵机一动,哥本哈根由于地势较平,以前市民必须去距离3个小时车程的瑞士阿尔卑斯山脉滑雪,而现在为何不利用该项目巨大的斜屋顶提供了一个人工滑雪场,让人们在市区内就可以滑雪。比贾克·英格尔斯的构想是游客可以通过室外的两座观光电梯抵达屋顶的滑雪场,然后自由地选择各种难度的轨道滑至一层入口处。在不同的滑雪区域中还布置了人工草地,徒步路径以及攀岩场地等,以此来模拟真正的森林,让游客可以全方位地享受建筑所带来的愉悦感。

“方案炼金术”的运用在这个项目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满足了发电厂必须的显性功能以外,建筑师创造性地引入了屋顶滑雪场的概念(隐性元素),让该建筑的社会价值和人文情怀得到更全方位的延展。这一刻,“现实”和“乌托邦”在比贾克·英格尔斯的构思下完美重合,相得益彰。

3 结论与展望——一种全新的“设计观”

从理论和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比贾克·英格尔斯所领衔的BIG非常擅于将设计过程中各种有利不利的因素提炼,并整合,然后最终演变成推动设计发展的要素,从而设计出令人感到愉悦的建筑。[4]他们的灵感来源是如此的丰富多样:也许是基地中的一块小石头,抑或是基地旁边正在拆迁的喷水池。他们愿意从场地的气候特征,周边环境,以及城市文脉中寻找令他们感到兴奋的因子从而启发设计。建筑创作,在比贾克·英格尔斯的眼中,并不是一味地迎合业主,或者满足建筑师的理想追求,而是在各种权衡利弊之后,找到一种最适合的解决方式,达到双方共赢的结果。

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和大规模建设的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多年轻的建筑师容易人云亦云,久而久之失去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BIG这种强调从场地本身启发得来的“方案炼金术”创作手法正好可以为现阶段较为迷茫的中国城市规划者、建筑设计师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方向,启发我们总结出适合于自己的独特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 Derek Bruff.New CFT Guide on Sustainability and Pedagogy[EB/OL]. [2002 -09 -11]. http://cft.vanderbilt.edu/2010/08/ new-cft-guide-on-sustainability-and-pedagogy/ Accessed: 12/ 09/2015.

[2] Bjarke Ingels. Yes is More: An Archicomic on Architectural Evolution[M]. Copenhagen: TASCHEN GMBH,2009.

[3] Bjarke Ingels. Hot To Cold: An Odyssey of Architectural Adaptation[M]. Copenhagen: TASCHEN GMBH,2013.

[4]王国光,黄乔仑.“借力打力”——对BIG(Bjarke Ingels Group)设计思想及策略的解读[J].南方建筑,2009(5): 61.

责任编辑:孙苏

作者简介:刘凤凌(1988-),女,重庆人,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28

doi:10.3969/j.issn.1671-9107.2016.01.033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07(2016)01-0033-03

猜你喜欢

设计理念
高层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分析研究
建筑设计下的海绵城市思考
绿色包装设计探讨
现阶段城市高层建筑设计问题试分析
现代服装设计中剪纸元素应用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探讨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