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论视角下的中国特色文化新词的英译

2016-03-16刘颖

文教资料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词英译译者

刘颖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5)



顺应论视角下的中国特色文化新词的英译

刘颖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95)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顺应论理论与翻译的关系,然后通过一些实例从顺应论视角探讨中国特色文化新词的四个英译原则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向英语译文读者传达汉语文化,译者英译时应注意四个原则:顺应汉语文化;译者发挥主体意识,有效传递汉语文化;词义与时代顺应;兼顾中西两种文化的顺应。

关键词:顺应论译文词中国特色新词英译

一、顺应理论与翻译

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Verschueren在“语用学新解”中提出了语言顺应理论,以一种新的视角考察语言的使用,为语用学整体理论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理论对翻译研究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该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翻译工作者在选择灵活、动态的翻译策略时可以把该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语言顺应理论提出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是语言的三大特征。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归根结底就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它是出于语言内部还是语言外部的原因(Verschueren1999:55-56)。翻译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不断选择的过程。无论是文本的取材还是翻译策略的运用,都与语言、社会、文化、认知等多种因素的互动选择紧密相连。交际的顺利进行是选择的目的,翻译活动中的各种选择都与交际的需要有着直接的关系。译者有必要关注话语对语境的顺应性和得体性,在原文理解和译文生成的过程中,要着眼于翻译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翻译策略选择,顺应具体的语言内外环境,完成动态的翻译过程。

二、中国特色文化新词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在各个领域得到不断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用来表达这些变化的新词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例如:生态农家院(Ecological farm yard)、超女(super girls)、灰色收入(off-the-books income)、福娃(Fuwa)、假日经济(Holiday Economy)、剪彩(ribbon cutting ceremony)、地沟油(The drainage oil)、搞花架子(do something superficial)、高考状元(top scorer)等。这些新词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进步,蕴含大量中国特有的文化、思维方式和国情。这些特色文化新词的出现不断地丰富了中国的语言文化。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不断提升,与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些反映中国特色文化的新词将融入西方和世界文化和语言中。如何更有效地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成功的中国特色文化新词英译必然在文化交流,促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形象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顺应论视角下的中国特色文化新词的英译原则

中国特色文化新词通常在英文里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所以其英译对翻译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难题。基于顺应论的翻译观,为了达到双方有效的交流目的,着眼于语言的顺应性,汉语特色新词的英译,要尽可能顺应双方交际语境,一方面译文要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要尽量保持中国文化内涵。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原则进行英译:

(一)顺应汉语文化。

英汉或汉英翻译的目的主要是促进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的翻译实际上就是文化的翻译。因此,一些汉语新词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在翻译时译者必须顺应文化传播的需求,尽可能保留汉语语言的文化特色,这种顺应中国文化语境的英文翻译也能被西方人理解和接受,西方读者能更好地欣赏到美丽的汉语。实际上,随着我国的不断强大,汉语和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翻译中国特色文化新词时,译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音译、直译等翻译方法顺应汉语文化。这些方法一方面使得汉语的发音形式得到较为完整的保留,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得以传播,并给人以亲切感,另一方面又满足了英语读者对中国文化的期待与向往。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译成英文Fuwa,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英译成汉语拼音Haibao,就非常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文化内蕴。这种音译翻译法既保留了中国文化色彩,又容易为外国读者认同,有时如果加上解释性翻译就更加简明清晰。

(二)发挥主体意识,有效传递汉语文化。

基于顺应论翻译的观点,在汉译英过程中,有时碰到难以用英语直接地进行语言转换或文化传递的新词时,译者应积极发挥主体意识,依据自身的翻译目的,不拘于译语的规范,突破文化隔阂,使英语译文有效地传递汉语文化(林继红,2011)。通常这种新词是在某特定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例如“裸官”、“吃皇粮”、“打工妹”、“合同工”、“安居工程”、“挂职”、“专升本”等。要准确地翻译这类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通常可以采用解释性释义法。例如:“裸官”一词如果英译为“nakedoffi-cial”,就会让英语读者迷惑不解,这种词汇英译时要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做出顺应,有效地把词汇的内涵传递给英语读者。因此,该词的英译可以采用解释性释义法译为(family-and assetsabroadofficial)较为准确到位。“吃皇粮”、“打工妹”、“合同工”等这些中国特色的新词也可运用相同的方法英译如下:吃皇粮(have a steady job at wages fixed by the government)、打工妹(young female employee coming from other places)、合同工(workersundercontractemploymentsystem)、安居工程(Housing Projectforlow-income families)、挂职(serve in a lower level unit for a period while retaining one’s position in the previous unit)、专升本(upgrade from junior college student to university student)等。

(三)词义与时代顺应。

一些中国特色文化新词在语义上存在扩张或收缩的现象,人们对语言的理解会因时间的变化而随之发生变化。在汉语新词英译过程中,译者必须从语言动态的发展角度出发,及时更新译语意思,使新词词义顺应时代,贴近读者,尽可能把时代赋予它的新词义翻译出来,实现预期的交际功能(张律,张智雄,2012)。例如:“浮云(floating clouds)”,原义指天上飘的云;喻义指眼睛看得到却不能得到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指一种人们抗压的态度。“浮云”的英译可重点表现在“对待事物的态度”上。如“一切都是浮云”,可译为“Everything is of no consequence just like floating clouds”,或“Everything is nothing to somebody”。

(四)兼顾顺应中西两种文化。

由于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涉及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在英译过程中,有时,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既要符合中国的实际又要符合国外受众的思维方式,要考虑到英语国家的国情及价值标准顺应读者以达到好的传播效果。例如:草根工业的英译可以翻译成grass root industry,再加上解释性的文字refers to village and town-ship enterprises which take root among farmers and grow like wild grass)。这种翻译较好地把语义内涵传递给了西方读者。

根据顺应理论的翻译观,译文语言的选择在于顺应不同语境;译语的词汇、句式、语篇等层面的选择是顺应意义的生成;一切翻译的过程都是动态顺应的过程(曹群英,2007)。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也应以顺应为核心,既要顺应英语的表达方式,又要尽可能含蕴中国文化内涵。既要注重原文的内容的正确表达,又要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灵活选用音译、直译、音译加解释等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Verschueren.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55-68,147.

[2]曹群英.顺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作用[J].2007年第6 期124-125.

[3]林继红.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中国特色词语翻译[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5):100-105.

[4]张律,张智雄.汉语新词翻译中的动态顺应[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9期87.

该论文为2014年社科规划“江西省高校外国语言教学研究专项课题”一般项目“顺应论视阈下的中国特色文化词汇英译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4wx312。

猜你喜欢

新词英译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