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文化在柔力球竞技中的体现

2016-03-16徐福景

文化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柔力球太极阴阳

徐福景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体育部,天津 300387)



【文化哲学】

太极文化在柔力球竞技中的体现

徐福景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体育部,天津 300387)

柔力球作为一个新兴的民族体育项目,套路快速发展,现已非常普及。而柔力球竞技作为其核心内容,没能充分展示,尤其是柔力球竞技的太极文化还没有得到深入研究与实践。通过对太极文化内涵的深入剖析与重新认知,进而总结柔力球竞技中太极文化的两大元素,即太极精神和太极思想,尤其在太极思想上,提出柔力球竞技中的三大太极思想,分别为圆弧思想、整体观念和阴阳变化,希望能为柔力球竞技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太极文化;柔力球;竞技

太极拳发展到今天,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喜爱。纵观其整个发展过程,虽然形成了许多不同流派,但万变不离其宗,太极拳始终坚持着太极的本色和规律向前发展,彰显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样,柔力球作为一个新兴的新型民族体育项目,应该依据和依靠着太极文化这一强大理论基础,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属于太极。

一、太极文化内涵及柔力球的认知

太极文化,即“太极”理论体系的整合与提升,是中国先秦黄老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总代表。中国的远古圣贤,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逐步地认识、总结出宇宙自然万物化生的规律,这是太极文化的缘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庞大根系。

在现实中,大部分人也是非常认同柔力球的太极理论基础,尤其是在柔力球套路编排和练习中也充分体现了太极的特点。柔力球界对应不应该划归到太极中存在着争论,但笔者认为,是否划归这是柔力球发展过程中推广与普及的方法问题,不应成为其归属问题。因此,应该说,无论是太极拳,还是柔力球,都是太极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属于太极文化中的一部分,两者都能充分体现太极的魅力。

二、太极文化在柔力球竞技中的体现

(一)柔力球竞技的太极精神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天”,是“自然”的代表。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太极修炼的终极目的也是天人合一,正如人的生命一样,都有内在的动力,内在的精神。柔力球竞技也一样,暂将“人球天合一”称之为柔力球的太极精神,支撑着柔力球竞技的整个运动。大家在平时的训练中,都想把球控制在自己手里,都想让对方跟随自己的节奏,其实这些都恰恰是在追求自己与球的统一,追求自己与整个天地的统一。柔力球竞技的最高境界,不是输赢,而是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一种美。达到这种境界,便是人、球、天三者的全面融合。

(二)柔力球竞技的太极思想

1.圆弧思维

白榕和李恩荆在论文中都把“弧形引化过程”作为柔力球的核心技术,这也足以说明圆在整个柔力球运动中的核心地位,在柔力球套路演练中更为突出。每一个动作始终保持圆形运动,每一个动作之间的衔接,大圆接小圆,小圆套大圆,圆圆相接,弧弧相连,每个动作像有一根线串连起来。[1]太极拳的运动也被称为圆的运动,柔力球也一样,也可以称作是圆的运动。柔力球竞技亦是如此。无论来球是哪个方向和方位,也无论出球选择哪个方向和方位,接球之后的引化必须是圆弧形,这也就要求每一个柔力球习练者必须要时刻具有圆弧思想。

2.整体观念

正如太极拳中的“一处动而无处不动”[2],如果一个队员从迎球到抛球,只是胳膊在动,这样的球便很难打好,且很有可能要犯规。“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上下相随,手足呼应,起落开合,完整一体”[3],这就是整体观。柔力球竞技中时刻都应有这种整体观念,所有的动作都应一气呵成,不能出现断劲,要保持连贯性和连续性,形成一个整体。

3.阴阳变化

《周易·系辞上》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4],古代学者认为:人类与宇宙都是由阴阳互动而成,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易经》最核心的内容也就是阴阳学说。阴阳最初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动与静等。柔力球竞技运动中也蕴含着阴阳学说,时刻体现着阴阳变化之理,无论是防守,还是进攻,都离不开阴阳变化,以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作为基本原理[5],可以很好地解释和规范柔力球竞技动作。

三、结语

太极文化贯穿于柔力球整个发展过程中,从创始那一天起,就紧紧与太极相连。本文通过对太极文化的分析以及柔力球的认知,总结柔力球竞技中的太极精神与三大思想。柔力球竞技的发展必须以太极文化为根基,只有这样,才能让柔力球竞技更好地发展。笔者认为,可以深入思考与设计,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群体,更应注重礼节的设计,让青少年通过柔力球竞技的学习,不仅学到技术,锻炼体能,更能学习柔力球内在的涵养。

[1]李恩荆.对柔力球运动基本概念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1):124-128.

[2]刘震宇,葛伟,黄鹤.论太极柔力球的文化意蕴[J].保定师专学报,2001,(3):45-46.

[3]杨建营.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文化内涵及其思想根源剖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6):36-42.

[4]李恩荆.太极柔力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855-856.

[5]张路,程元晋.太极柔力球的文化内涵及价值体现[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4):101-103.

【责任编辑:董丽娟】

2015-11-25

徐福景(1981-),男,山东巨野人,讲师,主要从事武术文化教育研究。

G852

A

1673-7725(2016)02-0149-02

猜你喜欢

柔力球太极阴阳
游太极洞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太极柔力球的发展研究
太极柔力球与太极拳在中老年人群教学模式中的对比探究
服药先分阴阳
法于阴阳
从江县老干活动中心派员参加省直属机关老年体协柔力球培训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