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研究

2016-03-16卢海建

关键词:统筹配置绿化

卢海建

摘 要:园林建设工程发展到现在,它的内涵和向外延伸的部分已被拓展成为集建筑、山石、水景、铺地绿化为一体的综合景观工程。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对园林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有效的景观支持。园林工程是创建园林的基础,是园林景观实现的工程,本文将就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进行相关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科学;统筹

城市园林绿化的造景类型,从多方面着手进行设计,生态型造景是按照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运用生态工程创造各种类型和结构、能够长期稳定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园林绿化的意义

园林绿化工程是一种公共事业,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领导下旨在提高人的生活环境。园林绿化工程在现阶段的工作往往需要多部门、多行业协同作战。为提高生活质量、造福于人民的公共事业做出贡献。

居住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的植物种植面积,不低于其绿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五;工业集中区与居住区之间应当建设宽度不小于三十米的绿化隔离带;绿化隔离带的植物种植面积不低于其绿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园林绿化应当坚持因地制宜,注重植物群落多样性和乡土植物的应用,培育、引进和应用适应本地自然环境的植物品种,均衡配置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和花卉。

2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2.1 规则式配植

行植:这种方式主要是在道路以及广场、围墙的边缘应用较多,表现为株距相等,行距相等,较为整齐的特点,这种种植方法即为行植。

正方形栽植:这种栽种方式主要是按照方格网的方式,也是较为整齐,并且株行距保持相等。

长方形栽植:这是行距大于株距的栽种方法,是由正方形栽植发展演变而来的。

环植:按一定株距把树木栽为圆环的一种方式,可有1 个圆环、半个圆环或多重圆环。

带状种植:常见于在园林以及防护林带的种植工作种,采取数目的多行种植或者带状种植,从而形成一个防护的作用,通常在树种的选择中选用大乔木、小乔木和灌木的科学搭配来实现。

2.2 观赏型 在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工作中,观赏型的植物群落是一种常见的选择方式,通常在园林设计中,工作者习惯采用春花、夏叶、秋实、冬干,这种方式能够达到四季有景的目的,需要通过对植物的科学搭配和布置,春季可以选用多种乔灌木以及花卉来实现,例如碧桃、迎春、白玉兰、樱花、榆叶梅、丁香类、绣线菊类、腊梅、牡丹、海棠等,具体的植物种类选择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特点来进行,要坚持适地的原则,在夏季往往要根据树种来选择,在树种的选择上以既能装点风景又能提供阴凉为基础,同理秋季、冬季也要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来进行科学的选择,例如冬季可以选用干皮为红色或红褐色的马尾松、山桃,干皮为白色或灰白色的白桦、白皮松等;干皮为绿色的竹、梧桐等。

2.3 耐污型 顾名思义,耐污型的植物设置主要是根据植物对污染性的耐性为基本评价,通常采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吸污作用较强的植物作为基本搭配,适用于一些局部环境污染较重的地区,在污染地区的种植要保障复层结构的设置,组成抗性较强的植物群落,例如可以采用侧柏或云杉+毛泡桐或银杏、构树等。

2.4 适地适树 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广泛使用成本低、成活率高、景观效果好的乡土树种。公园改扩建时,园林部门依山就势建设绿地,同时对现状苗木进行保护、利用,对自然水体进行净化、修复。例如可以通过在周边铺设卵石层、砂砾,雨水被卵石和砂砾过滤杂质后,顺着管道流向低处的渗水井,从而将城市泄洪、地下水自然保存、渗透,最大限度保持了湖水的自净和海绵功能。“适地适树”原则非常重要,应综合考虑种植区域的小气候条件,这样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植物配置效果,不能不顾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随意种植各种园林植物。而且从多个地点的调查结果来看,城市绿化植物的配置,应以自然混交的形式较好。这种群落结构可有效或间接地提高组成群落中各种植物的耐寒能力,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美化功能。一些耐寒性差的植物尽可能地种植于公园绿地,其避寒能力将优于种植于道路绿地等带状绿地中。

2.5 节地措施 大力推行节地措施,城区沿街单位全部实行拆墙透绿,实行绿化资源共享;老城区广泛开展见缝插绿,对城市道路人行道外侧空地进行绿化,拓展道路绿化空间;利用围墙、山墙、河岸、屋顶等实施立体绿化;对道路两侧荒山荒坡进行生态修复。在绿地建设中,园林部门广泛采用透气性铺装透水砖、草坪砖,以此补充城区地下水资源。对于公园景观水体的补给也是因地制宜,在自然水体边建立绿化浇灌取水点,城区绿化全部采用河水浇灌。

2.6 科学管理 管理过程中要采取坚持高标准的管理方式,严格按照国家园林规范,通过相关管理计划的制定来进行科学的养护工作,其中对绿化养护中的浇水、修建、施肥、害虫防治等工作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考核,保障维护质量,将工作纳入流程,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突进精细化管理的进行,例如秋季杂草旺盛的情况我们可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集中进行清除,从而保障相关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和整体绿化效果,春夏则要注重绿化苗木的修剪工作,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也要严格进行,及时进行修剪保持园林美观性,基本上对于入秋天气的控制保证在2次以上的灌溉和维护,从而才能有效地保障绿化苗木正常生长。同时要进行苗木补植,对于补植期的苗木进行重点养护,从而保障成活率和绿化效果,借鉴“创园”网格化帮包责任制的经验做法,理顺管理责任范围,并将各管护单位纳入完备的管护网格责任体系,从分管领导、管护责任人到一线养护人员层层落实管护责任,做到养护覆盖无缝隙,切实建立养护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绿化工作中,植物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和气候特点进行树种的选择和搭配,从而实现绿化的最优效果,改善人居环境,为城市绿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毛美余,蔡鲁祥.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5416-5419.

[2]刘汉鹏.榆林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3]史丽娜,李璟璇.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1(12):129-130.

[4]胡自军.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多样性问题[J].福建林业科技,2007(02):240-242.

猜你喜欢

统筹配置绿化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科学发展观指导中专教育的探索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