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及其规划理念探讨

2016-03-15李辉解

工程技术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园林城市生态园林规划

李辉解

(厦门市翔发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及其规划理念探讨

李辉解

(厦门市翔发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分析了生态园林城市提出的时代背景与内涵;阐明了生态园林城市对园林绿地系统的新要求;探讨了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念,即整体协调发展理念、综合要素统筹考虑理念、有限目标理念、城市开敞空间管制理念、科学指标体系理念。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建设;规划理念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们面前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问题。而把握生态园林城市内涵,以科学的理念规划建设园林绿地系统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前提。

1 生态园林城市提出的背景与内涵

1.1生态园林城市提出的时代背景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迄今为止,全球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甚至对于生态城市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和清晰的概念。建设部自1992年在全国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特别是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中要求“继续做好建设园林城市工作”以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建设部在总结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活动的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园林城市发展,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决定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目标,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活动,积极引导城市建设向“生态城市”目标发展。

1.2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意义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人类住区发展的高级阶段。如果单纯从概念或理念上探讨“生态城市”,我们可以把它等同于“可持续发展城市”,考虑到我国城市目前状况与真正的“生态城市”的目标存在着很大的距离,直接从推动工作来实现这个目标客观条件还不具备。因此建设部此次界定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就是在继续创建园林城市活动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生态”理念,把它作为推动城市建设向“生态城市”人类居住的高级阶段的阶段性目标。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不仅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

1.3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内涵

应当说创建“园林城市”活动,也是把建设生态良好城市作为目标。而“生态园林城市”无论是在创建指导思想,还是指标标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园林城市”更高的一个层次,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就是要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2004年9月《深圳宣言》就生态园林城市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形成了共识:即保护非再生自然资源;珍惜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抢救逐渐消亡的历史文化;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建设舒适宜人的绿色家园;缩小区域差异与平衡发展;重视科学规划与有效实施;承担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

2 生态园林城市对城市绿地系统的新要求

2.1要求用科学的理念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

应用生态学理论与系统理论规划建设城市,建立城郊结合、城乡一体化的大绿地系统是城市实现理想健康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规划者对生态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的自觉认识和实践。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可以说是一个与城市化相逆的过程,是一个恢复与再造自然的过程。它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包含城市建设、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不仅仅涉及到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改造和建设,还涉及到人们的观念、意识、伦理和生活方式,因此需要各学科、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综合分析,系统进行。

2.2满足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途径。“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保存、恢复、修复;强调城市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绿量,以‘绿’为骨架,构筑城市形态,把自然引入城市;强调城市紧凑发展,均衡开发等是共同的特点”[1]。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出发,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两个突出要求。

一是要突出绿地系统规划的生态整合功能,在满足日常游憩、卫生防护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从城市空间和自然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重视生态过程的恢复,将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育作为城市绿化的基本内容,通过基质的镶嵌性和廊道的贯通性,运用生态整合技术,将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整合成绿色生态网络”[2]。即扩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范围,从区域生态建设和城市生态安全的角度配置城市绿地系统,达到绿量和格局的优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模式化的“点、线、面”布局和绿地指标上。

二是要强化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蔓延和非建设用地的控制引导作用。城市绿地系统是连接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主要手段,在这方面有自身的优势,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2.3满足旅游休闲及绿色产业的要求

随着社会闲暇时间的大量增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除了继续按照均匀分布原则,在城市建筑空间中合理布局各类公园绿地、街头游园,满足居民日常游憩要求外,一个紧迫的任务是要将城市近郊山林水系组织起来,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特别是双休日郊野游憩的需要。将城市绿地建设同城市旅游业发展结合在一起是对传统绿地系统规划范畴的新拓展,对于旅游城市和大城市更为重要。此外,在城郊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绿地系统规划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用以建立绿色产业。

2.4满足城市形象与特色的要求

体现城市特色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构建城市形象特色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种花种草、绿化美化层次之上,而要去深入发现、梳理和把握城市的那些显现的和不被人们重视的自然要素并加以展现,通过对山、水、田、园、林、路、村、城的综合协调,把各种自然元素有机组合到城市空间之中,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且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城市形象与特色。此外,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城市形象特色,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如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相结合,也是生态园林城市发展对绿地系统建设的重要要求。

3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念探讨

3.1整体协调发展理念

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巨大变迁使区际、区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空前密切,作用也更为强烈,区域内任何地区的发展建设都会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因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突破传统观念上封闭的行政区界限的束缚,着眼于区域整体利益的维护和实现,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但是新时期整体协调理念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指令+强烈干预”所达到整体性的模式,而应是一种“共识”型、“契约”型,强调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及区域内城镇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相互协调;强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整体协调发展。为了保证整个城市的生态协调发展,除了考虑城市化区域空间以外,也要将农村空间、生态空间等作为重要的规划对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从原来着重考虑城镇“点”和交通“线”,走向兼顾市域“面”的阶段。

3.2综合要素统筹考虑理念

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规划模式忽视了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公正的关注,如今,人们已直接感受到漠视环境成本所带来的昂贵代价,以及城市社会极化问题的严重性。城镇体系规划走出以经济为惟一目标的误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构基于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等多元价值目标的规划是城市开敞空间体系规划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这就要求重塑生态园林城市的景观要素,要具有以人为本的城市观、适应空间和生态的自然观、保护环境资源的发展观、整合环境的设计观来整合规划要素。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强化自然要素在城市景观形态中的主导作用,保护作为城市景观核心的自然要素,强调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形态的限制作用,重新认识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的作用,如建立城市生态绿地空间与气候、山地系统、河流系统、林地系统、动植物群落的关系;②统筹人工环境要素,塑造城建特色;整合文化要素,体现人文特色。

3.3有限目标理念

城市是一个受时代背景变化强烈影响的复杂巨系统,尤其在当今区域内要素流动快速而又复杂的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只能是有限目标的规划,必须对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内容进行规划,从而提高规划的编制效率与可操作性。从现阶段看,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以下主要目标:

(1)从全市域层面确定城市自然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发展战略;

(2)进行宏观整体结构规划,提倡技术型和战略型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达到规划战略与战术的融合;

(3)合理规划生态空间,确定开敞空间体系要素,并建立完善的开敞空间系统;

(4)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5)确定合理的城市生态指标体系;

(6)建立合理的游憩体系、防灾体系、景观体系等等。

3.4城市开敞空间管制理念

“空间管制”是实现开敞空间体系由虚调控型规划转向实调控型规划的关键“砝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空间管制如同法规、税收等,是市政府掌握为数不多而行之有效的调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环境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一种空间地域规划,它不是再仅仅被动地对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进行地域上的落实,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空间准入”规则来主动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必要的调控,修正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即从统筹区域的角度来确定市域中有些地方应该优先发展,而有些地方因生态、环境等原因不应该进行大规模建设,成为控制建设地区等等。以此为城市及各城镇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提供有效的生态参考依据。

3.5科学指标体系理念

目前虽然许多城市提出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但是并没完善的指标体系来指导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享用生态资源,并对生态系统进行还原和修复,但这些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我们不仅要定性研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而且要对其进行定量指标体系的研究。鉴于目前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和认识还处于“雏形期”。城市在运行过程中享用其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应对其做的补偿和补偿过程规律还很缺乏基本的认识。因此城市要建立起一个“具有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还需要有个漫长的过程。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引导城市向“生态园林城市”方向发展是可取的;该指标体系应是动态发展的,原则的;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生态系统特征,还应该有特征型的相关指标;不宜急于命名建成“生态园林城市”,关键是要推动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实践过程和内容。

4 结束语

“生态园林城市”无论是在创建指导思想,还是指标标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园林城市”更高的一个层次,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对生态园林城市的理论及其实践的研究必将得到广泛的重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真正的生态园林城市应该是生态之城、美丽之城、高效之城、和谐之城。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建设研究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之路。

[1]王祥荣.生态建设论——中外城市生态建设比较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庆费.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J].中国园林,2001(4):34-36.

[3]关于印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建城[2004]98号).

TU984

A

1671-3818(2016)09-0180-02

李辉解(1972-),男,园林工程师,研究方向:雕塑设计、文化景观、园林景观设计与园林工程研究。

猜你喜欢

园林城市生态园林规划
中国国家园林城市的分布特征研究
阜阳市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微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浅议生态园林和城市环境保护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绿满家园花满城——宁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