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模式探究

2016-03-15陈亚红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微课

陈亚红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模式探究

陈亚红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微课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课堂教学形式,它涵盖互联网的各种优势,是一种新型的微技术与课程资讯相结合的信息传递方式,数字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微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是大势所趋,通过探究微课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特征,提出将科学理论融入到微课中去,以生为本,运用微课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控微课全过程,制定科学化的微课评价激励体系等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模式

21世纪是数字时代,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33亿,较去年年底增加478万人,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66.7%,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3.13亿,与2013年底相比增长了6611万人,增长率为26.8%。资讯大爆炸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态势,“把互联网技术看成是机器或有形的物体,犹如错把甲壳当做蜗牛,把蜘蛛网当做蜘蛛一样是大错特错”,[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具有科学性、政治性、教育性和实践性等鲜明特点。微课是微型视频课的简称,它是以视频为展现媒介,结合音乐图形或其他文本等,围绕某一主题所进行的资源组织和展现。主渠道和主阵地。将微课融入其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增强和提高教学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必然要求。

一、微课的显著特征

(一)教学手段虚实结合、时空感强

微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可以有效的实现大容量网络资讯共有、共享、共用、共通。它可以无障碍的突破时空的局限,实现课程资源多元化

(二)教学形式自主化,人性化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通过微课的模式,可以极大的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大学生课程的自由、自主、平等的参与度、活跃度。为人性化教学提供便利的硬件条件,使他们实现课上学习与课下体验双重感受。

(三)教学内容数字化、形象性

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渗透,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动态化形象化。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更加具体、课程内容的传授更加有说服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必备条件

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也是综合能力的竞争,而信息素养是人才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极大的制衡着其他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展示。在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微课教学对师生信息素养都提出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微课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进一步更新了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技巧,更充分的发挥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广泛充分运用,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信息知识能力迁移的提高,提升了大学生的信息素质。

(二)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模式的实施,革新教学思路、创新学习方式。它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处理“学会”和“会学”的关系,由自发性的“跟我学”转变为自主性的“我要学”。它鼓励大学生不断去探究,如何收集、整理、处理、运用好资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何用多媒体信息认识、理解、解释、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可以引导他们不断走向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教学目标。

(三)推动教与学高效、有效互动的重要载体

著名教育德可乐利认为:“兴趣是一个水闸,用它开启注意的水库,并使注意有了方向,它也是一种刺激脑力依赖它而形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模式的推动,教师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实施,营造宽松的、活跃的互动氛围,隐形和显性知识的展现,问题有效的解决,促进师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教与学交替进行,推动课堂教学的和谐、可持续互动。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实施策略分析

(一)要将科学的理论渗透到微课教学中去

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大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一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国情、社情、民意,吸取一切有益的因素,是帮助大学生去过一种和谐与人性相吻合的充实人生。它把个体的实现与个人的社会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体发展的可能性和社会的现实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升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的艰巨重任。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教学模式面临这巨大的挑战。“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2]微课教学首先要高举中国特色伟大旗帜,在备好教材紧贴社会时政实际,理清相关教学概念及关系的前提下,阐述基本原理。要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个性化”教学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关注“新”问题,切准“真”问题,聚焦“大”问题。要把的理论贯穿微课教学全过程,帮助大学生不断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自觉抵御落后、腐朽、没落、反动的思想文化,不断继承、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大学生时代正处于身心不均衡发展的重要阶段,是身心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确立,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逐渐提高,自尊心既强烈又敏感,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具有友谊、理解、成就的需要。他们的思想关注点更加宽泛和分散,思想文化需求更加多样化。人本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现代化、专业化的必然趋势,通过教育,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微课教学要根据信息社会发展特点和大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结合大学生的人格特性和品质特征,对大学生参与、收集制作、整理、展示微课形式等各个环节给与相应的价值肯定,坚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大学生在微课教学中,实现“教中学”、“学中玩”“玩中悟”。努力使大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上有新的更大的突破。要星光照耀关注大学生高阶能力的提升,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考虑学生现有的信息水平,引导他们展示微课的成果并交流互动,分享成果的喜悦。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控好微课教学全过程。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中,为实现教学互动,教师要事先做好万全准备,提出假设,提供各种可能性、引发他们去谈论、去求证、去评价、去验证,而后得出合理的结论。要积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探索、提出问题,并设置情景,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要从微课资源的提供者转变为信息资讯的共享者,从现实和思想问题的提出者转变为问题情景的创设者微课兴趣的激励者,微课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内容意义的促进者,从课堂的超控者转变为合作者,从问题方案的提供者转变为问题解决办法的传授者。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好教学方法,制定好微课教学的详案,课前引导好同学做好微课教学的计划,并尽可能为大学生提供信息资讯。要创设一个良性的、畅通无阻的微课成果分享圈,提供十分便捷的交流互动方式,要求学生提供微课成果并做好过程记录,鼓励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微课作品形式,如录音、录像片段、各种图片、相关网页、各种幻灯片等,鼓励他们或分组、或个人独自保质保量完成微课材料。教师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模式,采用主题教学、讲座、问题分组讨论、案例学习、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讲课法等等各种教学形式提高授课技巧,增强授课效果。

(四)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用简约的微课评价激励体系

美国学者泰勒指出:“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的过程”。[3]没有反应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整的教学,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让学生知道自身学习的情况,并及时提供反馈的信息,合理发挥教育的强化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全过程中,在坚持人本性、整体性、科学性、差异性、开放性原则的基础上,教师要制定一套客观、全面的效果评价激励体系。要建立完整的微课评价体系,明确评价目标,建立校和院系教学微课评议督导组,建立多渠道微课评价系统,它涵盖任课老师微课自评总结的信息反馈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同行之间互评胡信息反馈库,学生微课评价反馈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质量监督小组等。制定的评价要遵循微课教学规律,整体完整,可行性、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要及时公布。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对微课教学的评价主体,要坚持老师、班级、班级小组、学生四位一体。要坚持评价内容多元化,,在评价成果时,既要评价小组的成效,又要肯定个人的价值。在评价中既要重视结果,更要看重过程,从知识、技能和情感等三个方面,更加准确、全面的评价,评价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采用常规的测试,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加权求和等等,在评价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归宿感、信任感、技术感、分享感。

在现代化微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应当国际化、自由化、多样化、信息化和重视人格的力量;教育应当应付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竞争和技术发展的挑战,成为国家现代化的“尖刀”。高等教育思想应当与时俱进,有新理念、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特别是信息化方面有新的突破。应当着眼于信息技术教育观念的形成,信息教育大格局,微技术教育新模式的转换,微技术教育内容的拓展,微技术手段的不断推诚出新,微教育队伍的不断充实,微教育体系的逐渐建构。微课具有传播速度及时、准确、互动等独特优势,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是必然趋势,通过微课,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搭建更为通畅的教学信息互动交流渠道,能有效地增加教学的信度和效度,有力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海.王以宁.国内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定义和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3,(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681.

[3] [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64.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