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影响研究

2016-03-15姚春梅

关键词:影响研究新媒体环境

姚春梅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影响研究

姚春梅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生命价值观更是影响着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判断、认知和理解。当代大学生深受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在新媒体功能多样化的吸引下,大学生成了受其影响最深的群体,从思维方式、生活细节等方面在无形中逐渐影响着生命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影响研究

随着科技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增大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平台、提高了得到信息的权威性,成为受大学生广泛使用的媒体形态。物极必反,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新媒体也不例外,在大家享受它便捷的资源时,也要对个别消极影响引起足够重视。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新媒体的影响,对此应该提高关注,推动积极影响,遏制消极影响。

一、生命价值观的相关概念

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思想观念,看事物都有不同的角度,这些对价值问题的基本态度就是价值观,价值观不同,看问题的着重点就不一样,对价值的认知、本质、准则等基本认识会不同。对于生命价值观这一概念没有固定的解释,很大一部分人认同:对生命存在意义和生命价值取向的基本理论观点及看法为生命价值观这一观点。而关于这一观点也没有达成统一共识,关于生命价值观的内容界限还没有明确定义。根据一些学着们的研究,生命科学主要分两大类:

第一,研究不同的人对生命意义的不同理解,对生命价值的不同取向以及生命过程中人分别与人、自然、社会共处的不同目的和如何形成生命意义的根本观念,这是属于哲学范围的定义。

第二,在国内以心理学定义生命价值观比较普遍。个体对与生命意义、人生目标、生活价值、信仰和态度有根本上不同的态度和看法。在心理学范畴内,生命价值观分为两部分:其一,生命的情感控制和物质存在形式是基本意识;其次,为了生命更有意义的存在而进行积极创造来实现生命价值的升华。

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创建及发展

生命价值观的发展和创建是以意识和时间为基础的,且是人生价值观的关键组成部分。生命价值观主要包含真、善、美三个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真即就是真谛。我们要做到正确认识生命的真谛,生命的真谛是发展生命价值观的不可缺少的起点,其主要有死亡教育、生命历程教育、安全教育和身体健康教育等等。第二,善也称为生命之善。它是生命价值观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以责任教育、逆境教育和抗挫折教育为主要教育内容。第三,美或称凝练生命之美。它主要以生命意义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与和谐文化教育等为指导进行教育,它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峰。《现代美育是一种感性的情感的生命教育》出自于易健之手,这本书是我国内地有关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文献,但是真正的高潮在2004年往后,我国对生命价值观的研究并不久远,无论是在内地还是港台地区。我们对大学生采取生命价值观教育目的就是让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性、要珍爱生命和认识生命,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是在生命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的。虽然,在大陆地区,我们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才刚刚起步,但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般是从生命价值观的建构体系、意义和理论指导特点和大学生进行探讨;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教育现状和实施方法进行研究;再加上人们的不断关心和指导以及众多专家人员的不断加盟,为我国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开启了一个辉煌的旅程。

三、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一)生命价值观与对网络的态度关系

研究表明,性别对涉入网络程度有一定影响,男性普遍比女性涉入网络程度要深、而且对网络态度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构建没有太大的影响。新媒体之一的互联网,是大学生使用最普遍的工具,它对信息便捷的传播性能和丰富的资源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西部一些偏远地带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更有需求,在此过程中积极的生命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沉迷于网络世界,被网络负面信息所困扰,严重依赖网络不能正视现实的学生一般具有消极的生命价值观。所以对网络态度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构建没有太大影响。

(二)网络使用动机与关注内容对生命价值观的影响

互联网可以提供广阔的平台,在多样化的大舞台上使用网络的动机和对网络信息的关注点因人而异,有着较大差异,但对生命价值观的积极影响仍占主流。以上网学习、获取资源为目的的同学其生命价值观受到网络的积极影响;以网络平台进行娱乐为主,甚至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来讲,网络在其生命价值观上则起消极作用。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受网络积极影响的女生大都生活态度积极,男生则富有拼搏精神;受消极影响的女生大都把上网时间花费在视频、聊天等方面,男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状况比较普遍。此外,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环境不同也对生命价值观有不同影响。

(三)正向强化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积极的新媒体信息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建立有引导作用,部分成型的价值观也可以通过新媒体丰富的资源与形式进行正向的强化。一般情况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尚不成熟,容易受外界干扰,存在行为易冲动,感性大过理性等多种问题,往往对于生活想的过于理想化,当真正面对生活的时候强烈的反差会造成诸多怨言,流露出对社会的消极态度,此时传统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激发其逆反心理,而新媒体的正向观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播则易于接受,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起到了正向强化的作用。新媒体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有“代入”感,使信息接收者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四)充实丰富大学生价值观

新媒体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新奇世界势必会引起处在学习能力强的大学生的广泛关注与模仿,其宣扬的优秀思想观念和精神信仰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校大学生相当于羽翼未丰满的雏鹰,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渴望与好奇,对新媒体带来正能量会积极主动吸收。以新媒体为媒介可以开阔视野,认识自身的不足,找到学习的动力,激发对知识的热情向往。新媒体主要影响的价值观有审美、职业、婚恋等不稳定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因人而异受多元文化共同影响。而政治价值观等大方面价值有自身稳定的管理系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影响,有特定传承性。大学生会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一定思考,在不断反思中充实丰富人生价值观。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一)不良信息影响大学生生命价值的构建

对不好的东西趋之若鹜,放弃原有的年轻人应该具有的积极人生观,放弃人生的理想、生活的热情、对人生的意义充满怀疑,止步不前,反而对于碌碌无为不思进取的生活方式进行追捧,生命价值观趋于庸。新媒体被广泛应用的的原因之一是其具有通俗性和信息传达的便捷性,广大大学生群体应用这一媒体形式了解到更多的、更贴近日常生活的媒体传播内容。为了满足大众需要,新媒体对其通俗性和多样性进行不断的发展创新,以迎合更多使用者的需求。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偏离,一些有低级趣味的人将庸俗甚至低俗当成通俗事物进行传播,严重影响了广大使用者的使用情绪,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在新媒体发展壮大的同时应该同时注重发展质量,明确发展方向,提高传播作品的档次,使其积极影响成为主流,让使用者有深层次的精神交流和思想观念提升。然而,目前新媒体发展形式严峻,原因是一些媒体以关注度为目的,以吸引目光为发展目标将媒体的正能量抛之脑后,为了获取竞争优势不惜通过不正当途径制造噱头,传播低俗内容,新媒体以面临被商业发展所掩盖本质的严重问题。这些不良内容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大使用者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生命价值观的构建。

(二)过分强调功利意识、个人英雄主义

部分新媒体内容为了取得轰动的效果,往往夸大事实,过分宣传个人英雄主义,对成功人士的事迹进行神话性宣传,脱离社会现状进行炒作。灌输给大学生的是扭曲的价值观,使得他们渴望成功又不能平心静气、脚踏实地奋斗,价值取向趋于功利性,被西方娱乐内容不正确的宣传所感染,不考虑自己所处的社会现状,盲目的跟风模仿,期待一蹴而就的成功。新媒体所传播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心里暗示的作用,使受其影响的大学生想要模仿他们的生活轨迹,复制他们的成功,而且与传统的成功观念相比为了制造轰动效果而制造出来的成功典范道路显然轻松的多,不用寒窗苦读、不用千锤百炼,也不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这种惰性的支配下人生价值、生命价值观发生扭曲。随着改革发展,追求物质的思想观念已经对现代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功利意识,若任其发展甚至由新媒体促进其发展,将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心里发展。

(三)大学生容易对互联网产生依赖性影响生命价值观的构建

“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普遍了信息的共享性,作为新媒体之一的互联网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甚至对互联网产生依赖。许多学生依靠互联网来了解外界的信息,而自身与外界社会的交流越来越少,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下的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社交能力都有一定的退化,由此而产生的一些“宅男”“宅女”逐渐增多,这使得一些大学生们经常独处于封闭的空间,容易出现孤独感,无助感。很多人在网络世界里非常活跃而现实中羞涩、且不善言谈,只能靠回到虚拟世界里寻找存在感,而在现实中的落差经常会形成大的心理压力,造成健康隐患。凡事都有多面性,将计算机网络这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会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提升发展平台,用不好了则会造成巨大隐患。由于网络信息复杂多元,高校大学生需要提高信息辨识能力,正确利用互联网,才能避免网络心理问题这一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难题。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与时俱进,对互联网应用技术进行掌握,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大学生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一平台能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可以减少对大学生的健康生命价值观的构建难度。

五、结语

随着网络的普及,为大家生活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青少年及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逐年增高,人们的生命意识淡漠。国家教育部商讨界定采取生命价值观教育,其教育目的就是让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性、要珍爱生命和认识生命,回归教育的本质。我国生命价值观教育才刚刚起步,已经初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未来发展阶段应发展相关政策,以促进生命价值教育的全国性实施。

参考文献:

[1]邓卓明,任一明.社会时尚与当代青年[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中国大学生电视影响力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邓卓明.社会思潮专题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王新燕.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基于价值观教育理念和原则的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

猜你喜欢

影响研究新媒体环境
论个案串联教学法在影响研究教学中的活用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困境与对策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体育电视节目对大学生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