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2016-03-15丽,韦静,李峰,姜

关键词:现状分析高职院校对策

何 丽,韦 静,李 峰,姜 波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1131)



高职院校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何丽,韦静,李峰,姜波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1131)

摘要:高职院校培养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其公民意识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前途。通过对高职学生公民意识的问卷调查,从目前高职学生公民意识现状着手,分析了高职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形成的原因,并对高职院校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民意识教育;现状分析;对策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明的发展。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主体——人的现代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核心和关键。人的现代化最主要的标准就是使人成为公民,具有公民意识。所谓公民意识,是指现代社会成员对作为公民的角色及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的自觉感受和理性认识。[1]它集中体现了公民对于社会政治系统以及各种政治问题的态度、倾向、情感和价值观,广泛表现在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经济、法律、道义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专科水平教育。高职院校培养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培养和发展高职学生的公民意识目的在于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公民意识的现代公民,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因此,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公民意识基本现状

为了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公民意识状况有个初步的了解,课题组对全校15个专业共计800名学生进行了“在校学生公民意识问卷调查”,比较客观的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78份,其中有效问卷752份,回收率94%,本次调查以公民意识的基本知识为主,辅之以部分案例的认知,内容涵盖了公民主体意识,权利、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公德意识,参与、监督意识,法律法规意识等。对调查的结果,我们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律知识),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2]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具体的法律知识,更要树立正确发法治观念。在调查中,“你认为法律在你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有50%同学认为非常重要、必不可少;有40%同学认为比较重要;有8%和2%同学认为作用不大和没有任何作用。在对“是否认为违法就是犯罪?”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有59%的同学选择了不一定。在对“罪犯是否应该得到律师的充分辩护”的调查中,有16%的同学的认为不应该、浪费资源;有29%的同学认为应该有所限制,不能和其他公民一样。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对法律基础知识概念不是很明晰。

(二)民主与政治参与意识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意识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具体而言是指公民对于国家民主政治、民主权利的认识以及积极参与国家民主活动和建设的意识。[3]在调查中,关于“对于班级选举的态度”,有40%的同学选择了积极参加,但是还有20%的同学选择了没有兴趣,有38%的同学选择了无所谓,参不参加都行。对于“乌克兰政治震荡后克里米亚民众举行公投的行为”有35%的同学认为一个民族的命运应该由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投票决定。“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会关心国内外的政治、文化、经济方面的相关信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20%的同学很关心,很积极地了解,有30%的同学选择了一般,不是很有兴趣。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有一定的民主意识,但是民主参与热情不是很高,对政治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三)环保、生态意识

生态意识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观,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大学生要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生态文明。在调查“你对于在学校食堂就餐时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的态度”这个问题的统计中,我们发现有16%的同学选择坚决不使用,66%的同学选择在无其他选择时会使用,也有18%的同学选择了无所谓,不考虑这个问题。关于“你知道PM2.5吗?”这个问题的调查,60%同学选择知道,18%的同学选择不知道,还有20%的同学选择听说过,具体的不清楚。由此可见,大学生有一定的环保、生态意识,但是在具体行动落实上还有所欠缺。

(四)公德意识

时下人们的公共领域交往空间不断扩大,调整人们社会交往活动的社会公德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越来越举足轻重。在调查中,对于“假如你在十字路口时遇到红灯,而暂时没有车辆通过,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的统计中,我们发现有51%的同学会等到绿灯再过,29%的同学选择如果有别的行人闯红灯我也闯。关于“手中有垃圾,附近没有垃圾桶”这个选项,有88%的同学,选择先拿着,等找到垃圾桶再扔,有15%的同学选择趁没有人时偷偷仍在地上。在路上遇到摔倒的老人,有40%的同学选择会伸手帮助,有28%的同学选择在有证人的情况下上前搀扶。有90%的同学选择会在网络上,遵守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则。总体上来说,大学生的主流是诚信友爱、助人为乐、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群体,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同学主动性不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五)权利与义务意识

权利与义务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宪法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马克思曾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相伴而生的。在调查中有42%的同学大致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与义务,有45%的同学不太了解,有6%的同学不了解。在“假如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你会怎么办?”调查中,有33%同学选择了通过法律讨回公道,有15%同学选择私了,但是有40%同学选择如果损害不大就算了。在“如何对待消费过程中引起的争议”这个问题,有14%的同学认为自认倒霉算了。有58%的同学选择与商家沟通解决,有22%的同学选择向消协、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从统计数据我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大学生对自身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义务概念模糊,维权途径正确,但权益保障意识淡薄。

(六)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应当对社会和国家承担责任,努力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只有每个人都认真地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社会才能和谐运转、持续发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9%同学参加过“志愿者活动,无偿献血、募捐、为敬老院老人服务等诸如此类的社会公益活动”,有19%同学鲜有参加。“假如中日两国因钓鱼岛问题开战,部队来校征兵”有56%同学“积极应征”,有35%同学“被动应征”。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是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的。

二、高职院校公民意识调查现状分析

大学生在我国公民群体中应该属于公民意识水平较高的群体的之一。但是我们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并不是十分的尽如人意,分析大学生公民意识缺乏的成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历史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和传统的农业社会心态及其衍生出来的专制文化、小农思想和臣民意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公民意识的生长。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建立了民主共和的国家,但由于封建的专制思想已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意识。一些家庭教育的家长制作风、崇尚权威,从小教育孩子听话,顺从、一心学习,不闻窗外事,这种家庭环境提供的成长氛围禁锢了大学生早期的公民意识的培养

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公民个人基本上是以体现职业特点的身份和资格来参加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淡化了不同社会成员作为公民的这一基本角色。而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发展的时期。在这个特殊的转型期,机遇和挑战并存,优点和缺点同样凸显,市场经济的理念如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还没有渗透到每个公民的思想深处,但是在转型期滋生的不良影响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却非常盛行,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是高职公民意识教育弱化的影响。公民意识不会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一定的教育才能有效地养成。公民教育是一个持续系统的工程,是家庭、学校、大众传媒三管齐下的结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公民意识的建立,家庭是起点,学校是主要机构,社会是实践的场所。[4]由此可见,学校尤其是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是其它任何机构都不能替代的。随着高职自主招生的放开,学生生源总体素质下降,加之当前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生存和竞争的压力很大,鉴于此,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学生本人都过分强调注重应用教育、技能教育的作用,忽视公民意识教育工作,学校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未能很好地与公民意识教育实现契合、交融,最终导致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缺失。而且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做宅民,手机党,很少关心课堂之外的公共参与问题,课余时间更多关注社会娱乐等快餐式新闻消费。再者,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大学公民意识教育体系,教育活动也开展的非常有限,使得我国目前高职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呈现出弱化的局面。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公民意识的对策

(一)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也涵盖了现代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国家民族意识、权利意识、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公德意识等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青年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机,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作为独立人格的国家主人对国家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意识以及对自身应遵守的道德底线。

(二)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积极开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公民意识教育”课程。但是,高校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涵盖了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公德教育、法制教育、爱国教育、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的基础课程。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中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训教学来有意识地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有效的公民教育工作者不应让学生盲目地接受讲义,相反,他们应该把基本原则融会贯通到具体的社会事件之中,把社会上发生的事件作为学生讨论的一部分,让学生能够参与进去。”[5]“让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民主、公正、人道、受尊重、可以理性参与的教育环境里,就是在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活生生的公民教育课堂”。[6]为了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坚持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开拓德育实践课的教学模式。大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如我院先后建立了学院模拟法庭实训室、校外大学生法制教育实践基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等4个实训基地。通过开设“法律大讲堂”、“模拟法庭”、“宪法日”宣传活动、赴法院参观并旁听法庭审理等实践课形式,了解法院审理程序,感受法律威严,提高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和对法律对法律的信仰,从而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展法治文化的宣传教育,要把它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部分。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也真正契合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会议主题,号召全民都能够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来做守法的好公民的主要精神。

(三)利用网络媒体,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传播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网络的开放、自由、平等、共享等特质,为大学生民主参与、获取信息、资源共享、利益表达提供了平台。正如埃瑟·戴森(Esther,Dyson)所强调:“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掌握自身命运,在地方社区和全球社会中重新定义公民身份的机会。它也把自我治理、自我思考、教育后代、诚实经商以及其他公民一起设计我们身份中所应遵循的规范的责任交给了我们。”[7]网络信息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传播速度快、形象化、容量大,并且能最大程度上个性化参与的环境。[8]大学生在面对现代发达的网络媒体,面对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大量信息的处理、监督、思考、参与、决策、质疑、接受、传播的过程,也是一个接受公民意识教育的过程。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阵地,注重发挥校园网络的媒介作用和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交流讨论,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实现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传播。

(四)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实施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渗透

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渗透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对学校育人功能的实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职院校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努力挖掘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公民意识培养的潜在功能,可通过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等方式营造公民意识培养的良好氛围,我院还通过开办“道德讲堂”、“工商大讲堂”、“青春与法治中国同行”等专题讲座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大学生在通过学生会学生干部选举竞选、组织社团、协会、志愿者活动等亲历亲为的过程中,体味民主、权利、责任等公民意识,引导同学们从身边的具体事情做起,逐步培养公共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注: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现代法制视域下的高职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路径探析》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szxm152)

参考文献:

[1]焦国成.公民道德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8.

[2]张春燕等.试论网络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养成的影响[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44-46.

[3]赵兵.高职学校新生公民意识现状调查与研究[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3,(6):89.

[4]王喆.公民意识构建路径探析[J].人民论坛2013(5):148-149.

[5]郑慧英.加强高校公民意识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3):10-12.

[6]马瑞.改进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19-122.

[7] [美]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8.12.

[8]曾汉君.网络传媒与青年公民意识[J].当代青年研究,2010,(5):13-15.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高职院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