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爱玲笔下女性悲剧形象研究

2016-03-15

关键词:女性张爱玲

周 朋

(马鞍山市委党校,安徽马鞍山243000)



张爱玲笔下女性悲剧形象研究

周朋

(马鞍山市委党校,安徽马鞍山243000)

摘要:如果在近代需要提起一个女作家的名字,那么张爱玲必然是其中提出的名字,在我国近代而言,张爱玲在文字之中倾注的心血和热情有目共睹,在她的世界观之中,女性角色往往具有悲剧色彩,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一个时代的现象,在这里进行悲剧形象的研究,希望可以帮助现代人对女性正确认识及肯定。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悲剧形象

如果一定要将张爱玲的小说进行总结,是一种看透了结局,可是却又逃不开宿命的无奈,这种无奈感为张爱玲的笔下赋予了一种悲凉的感觉,虽然文字之中鲜有带出个人色彩,但是这种悲凉的色彩却往往挥散不开。如果说近代之中最为经典的便是《倾城之恋》,虽然是团圆结局,但是张爱玲在结局的那番因果之论,又有几人明白,所以真正要读张爱玲的文字,首先要明确其中的那股悲叹,才能真正品出其中滋味。

一、张爱玲文字概述

如果说在那个时代之中,鲁迅的文字如同烈火,烧过了黑暗的大地;那么张爱玲的文字便是一杯凉茶,其中滋味由个人品味,茶水温热的时候,我们未曾见过,只有当茶水冷了,才能真正的进行品尝。张爱玲在一个较为特殊的时代,所以说笔下的文字带有了时代的烙印,在那个时代,外来文化不断的冲击,思想也得到了这种外来冲击的不断干扰,很多时候在这个时代便会产生不一样的思想,所以说张爱玲的严重看到了这样的基本情况,很多时候便会在笔间带有自我对于时代的感情,可以说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张爱玲的心中是悲凉的,所以说写下来的文字往往也是悲凉的,这种基本情况构成了张爱玲文字的基本组成。

在张爱玲的文字之中,文字手法往往较为丰富,较为经常应用的便是比喻和反讽,很多时候这种感觉带来的并不强烈,往往是淡淡几笔,便带出了内容。很多时候,张爱玲在描写爱情破灭的时候,并不会产生较为强烈的描写,很多时候通过这些手法将伤感表现的更为生动,而且表现的更为完整。现代之中对于情绪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讨论,在这种讨论过程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孤独是内向的,这便是自身的消极情绪,这也是张爱玲笔下常见的感觉,一位女性历经了婚姻和爱情,到最后悲剧收场,只能自怨自艾,进而让自己一生变成悲剧。

张爱玲往往描述的便是男女之间的爱情的,很多时候对于时代的刻画,便是在文中进行文字的相关描述,但是张爱玲自己诉说:我甚至只是写男女之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肆的。在这种基本情调下,很多时候便会产生自我风格,所以说在那个时代之中,张爱玲是一道风景线,及时时间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进而读起她的文字,也很容易潸然泪下。张爱玲的文字往往直接击中人心最为柔软的地方,所以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角色往往让人印象深刻,在这些深刻的女性角色之中,悲剧的女性角色更是重点。通过对于张爱玲的文字进行剖析,可以看出张爱玲心中的女性意识已经高度觉醒,很多时候便会产生相应的独立意识,她的世界观和爱情观较为特殊,不溶于那个时代,她也看不惯时代中的女性,所以她写了一些时代女性的描写,更希望带来不一样的思考。

二、张爱玲笔下女性悲剧形象研究

“于千万人之中预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笔者认为这就是张爱玲对于爱情的管你那,很多时候在张爱玲的文字之中经常展现。例如《五四遗事》之中的Miss.范,其受到了现代的教育,所以对于爱情的观念也往往更为自由并且勇敢,其勇敢的追求有妇之夫,最后成功了,但是在漫长的婚姻之中,逐渐成为了居家主妇,进而在丈夫迎娶姨太太的时候,也不能进行反抗,听天由命。在这部文学作品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知识女性的堕落,让人叹息。这就是张爱玲笔下的形象,虽然受到了现代教育的洗礼,但是旧时代的烙印仍然在这里占据了重要作用。这也是这一时期女性的共有特点。

张爱玲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内,看到了太多同为女性不能抗拒自身命运的悲哀,很多时候,这也是一类特定标准,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张爱玲笔下常带那种宿命感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结局,但是我们同样不能脱离开结局,这也是张爱玲的笔可以写出“你还未来,我怎敢老去”的原因。落到张爱玲塑造的女性形象,例如《色戒》之中的王佳芝,她期盼着爱情,但是却有涉世未深,这种幼稚感使得她在面临一个男人的追求过程之中不能正视自己,同样也不能正视爱情,最后自身做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可以说王佳芝是那个时代女性的缩影,经历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她们摒弃“三寸金莲”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对于女性的束缚,但是自身却又尚未完全解放,很多时候这是一种冲突,这种矛盾感在这个时期的女性身上表现得特别多样,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是这种如同刀子割肉一般的情感,在张爱玲的笔下更是淋漓尽致。

有人曾经说过,戏剧的伟大往往是源于悲哀,这可能是喜剧获得成功的原因。如果我们也可以认同这个观点的话,那么张爱玲无疑是伟大的,这种伟大可能正是源于这些悲剧,这些也可能是源于她自身的人生经历。张爱玲自身的爱情是坎坷的,她可能看过了太多的委曲求全,所以她不能接受不忠贞的爱情,她也对于当时女性的心理进行抵触。可以说张爱玲的一生是真真的爱过一个人,而且是爱极了,所以她可以写出: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种文字的悲痛,让人高呼,她笔下所描写的角色,例如《倾城之恋》之中的白流苏,不仅命运多舛,在人生进行选择的过程之中,同样还受到外来环境的压迫,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白流苏的悲剧;《红玫瑰和白玫瑰》中的娇蕊,爱上了虚伪的男人,最后换得的便是家婆人亡;《半生缘》之中的曼璐更是混账,生生的毁掉了自己亲妹妹的一生。这便是爱情吗?张爱玲通过自己的笔下写出了自己对于爱情的感言,爱情可以是卑微的、可以是患得患失的、可以是盲目的,但是爱情一定是两个人心灵平等才可以发生的,如同《简爱》之中的女主人公一样,这样平等的基础才能真正的诞生爱情,张爱玲希望可以遇到这样的爱情,同时对于那些假爱情嗤之以鼻,所以笔下常常诞生着各种悲剧。悲剧也孕育了伟大,张爱玲希望可以帮助那个时代的女性建立自我意识,针对于这些爱情悲剧可以进行有效的总结,张爱玲自称喜欢描写男女之间的感情,她的笔下也尽皆是这种感情描写,更需要去细细品味才能摸得其中滋味。“说好永远的,不知怎么就散了。最后自己想来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当初是什么原因把彼此分开的。然后,你忽然醒悟,感情原来是这么脆弱的。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凡......”,这也可能是张爱玲的爱情意识,她更需要独立和平等,这也是那个时代女性所欠缺的,她希望可以帮助那个时代的女性建立自我独立意识,笔者坚信,张爱玲可以有效的通过这类作品,完成自我人生的思考。

三、张爱玲文字内涵

(一)揭露了时代女性的特点

在那个外来文化涌入中国社会的年代,女子抛弃了“无才便是德”的基本概念,进而开始吸收各种外来思想和外界文化,进而引发了自身的思想体系,但是这种体系是不健全的,是仍然残缺的,在这种思想形成过程之中,仍然没有摆脱封建思想带给女性的压迫,这就导致很多时候这类女性的思想较为复杂。张爱玲正是看到了这一时期女性的基本特点,进而对于时代女性进行了剖析,斥责她们这种不自立自爱的思想,很多时候便会在笔下产生悲剧,这也是张爱玲对于她们的境遇的剖析。

(二)女性盲从的反省

在张爱玲的笔下,认为在那个时代的女性仍然并没有独立,很多时候仍然会选择依附和盲从,这类女性多数是旧式大家庭的小姐,经历了漫长的传统教育,这类人心中仍然带有较重的奴性意识,很多时候,这种奴性意识便会带来相应的各类问题。同事张爱玲对于父权社会之中女性的地位问题进行了分析,她认为如果女性不能真正的独立,便会在这样的婚姻之中产生悲剧,虽然自身往往带有更多的关于婚姻的念头,但是仍然不能真正的保证自己的婚姻不受破坏,所以对于这类问题描写特别多。

(三)对于爱情的期盼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这也是张爱玲对婚姻的看法,张爱玲明白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是也对于真挚的爱情有所期盼,很多时候只有真正的了解了,才能明确爱情的意义,张爱玲便是因为懂了,才能真正的正视婚姻和爱情,而这样感情丰富的一个人如何能没有真正的爱过一个人呢?爱过了一个人,才能写出如此柔软的文字,爱过了一个人,才能写下那么多人的眼泪,爱过了一个人,才能承载那么多的哀愁。这种疼痛感如同跗骨之蛆一样让张爱玲感受到了疼痛,但是化蝶之路较为困苦,在这个过程之中,她也同样写下了对于爱情的期盼。

四、总结

伟大的作家,同样是伟大的女作家,在她的文字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一个悲剧,这些悲剧集中在女性身上,你可以说这是时代的缩影,也可以说这是张爱玲的自我叙述,但是无论是何种,都会因为这种描述而伟大。“笑,全世界便与你同时笑,哭,你便独自哭。”这就是张爱玲,她未求别人理解,却用一生走在了自己的路上。

参考文献:

[1]郑洁.浮世的哀叹——论张爱玲笔下的悲剧女性[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1);177-178.

[2]乌兰托娅.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悲剧原因探析[J].北方文学旬刊,2014,(2):7-9.

[3]张兵兵.身世浮沉雨打萍——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分析[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88-89.

[4]韩金龙.浅析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以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为例[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4):16-16.

[5]宋珊.悲凉世界中的追寻——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9):64-65.

[6]张宇.传统女性意识的深层痼疾——浅析张爱玲笔下葛薇龙悲剧命运的内因[J].长治学院学报,2014,(4):101-102.

[7]姚皎娣.心灵深处的细腻与荒芜——浅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230-231.

猜你喜欢

女性张爱玲
九月雨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张爱玲在路上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