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

2016-03-15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

陈 婷

(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

陈婷

(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摘要:区别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原则,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作为其计量的唯一标准。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约本质使其公允价值的确定更具不确定性,信息质量是否可靠成为公允价值运用的最大约束。从规范市场、健全会计准则、提高人才素养等宏微观层面优化公允价值的运用环境,对于提高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公允价值

一、引言

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即反映,确认和计量是映射经济活动最基础的环节。会计确认解决经济活动是否计入报表、何时计入报表的问题,计量是在会计确认的基础上确定计量单位以及计量多少的问题。现有的计量属性主要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传统的会计理论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来确定资产、负债的价值。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打破了传统的计量规则,采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这是由衍生金融工具及公允价值的特征共同决定的。

衍生金融工具是派生于基础金融工具的创新型金融工具,形式上表现为合约。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诸多界定本质都是一致的,即符合一定特征的金融工具:其一,其价值随特定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或利率指数、信用等级或信用指数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其二,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条件变动具有类似反映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较少净投资;其三,在未来日结算。[1]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特征反映其独特特性,表现为:(1)以金融工具为标的的衍生金融工具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是在未来履行的;(2)以保证金作为交易方式,较少的初始投资即可从事数额巨大的交易,高杠杆性使得风险被无限放大;(3)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而创新的金融衍生品包含较多技术含量,活跃市场的缺乏增加了确认计量的难度,等等。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时间、方式等决定了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不再适用,而以经济环境和经济虚拟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为产生背景的公允价值成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的必然选择。公允价值是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参照有序市场(应是早已进行的活跃的市场,其报价是公开、公正的,且随时可以取得)进行估计的假想交易中的资产销售价格和负债转移价格。[2]从内涵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能够解决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未来性、无历史成本等特征而导致的无法确认与计量的问题,能将游离于报表体系之外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在报表内予以反映,弥补了传统会计理论的不足。FASB、IASC以及我国准则制定机构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确定公允价值为衍生金融工具的唯一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在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上得到了广泛运用。

然而自1990年以来,与衍生金融工具有关的重大金融损失案例见诸媒体报端,影响较大的,如巴林银行的破产、雷曼兄弟的倒闭、中航油事件等等,在这些事件里面,以市价为基础的公允价值所计量的资产价值也大幅度的下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似乎对金融损失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公允价值因此备受争议。我国学术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中,支持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深入探讨如何运用公允价值的观点居多。江百灵(2009)提到不能因为公允价值计量上的不足而全盘否定其在有效市场下的积极作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衍生金融工具其投资收益与支出更具配比性,财务信息更相关,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的方向;[4]郑胜寒(2009)认为主观判断在会计艺术里是不可避免的,公允价值计量上可能存在的误差会随着学科体系的完善而减小;[5]黄世忠(2010)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损失中消极影响主要是由极端市场导致的,简化会计准则、提高信息透明度是公允价值会计改革的方向;[6]等等。笔者认为公允价值的优越性决定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如何更好运用公允价值才是重点。本文接下来对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再探究如何更好的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二、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特征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特征

公允价值的权威界定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3]公允价值具有如下特征,(1)市场性:公允价值的确定不是基于交易主体的认定,而是基于有效市场的价格来进行估计;(2)层次性:公允价值的市场性决定了公允价值的运用层次,首先是活跃市场报价,其次是类似活跃市场价格,最后是估价;(3)动态性:公允价值立足于现时交易,是对当前市场不确定性的有效估计,而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因此不同于历史成本等计量属性,它不是固定不变的。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广泛运用于金融工具,而区别于其他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作为唯一计量标准的衍生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计量存在如下不同:(1)在公允价值的确定层次上,主要采用的是估值技术。衍生金融工具合同大多是交易双方私下达成的场外合约,也就是说大部分的衍生金融工具不能在公开的活跃市场交易,无法通过公允价值运用的前两个层次来确定价格,只能依赖于估值技术;(2)估值技术的运用使得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估值即估计投资项目未来能够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现值,影响估值准确性的因子包括未来现金流、时间期限、折现率等,衍生金融工具对市场极为敏感,政治经济局势、供给需求关系等因素造成的市场不确定性会导致对衍生金融工具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没有规律可循,影响估计结果的准确性;(3)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中的主观成分更多。衍生金融工具合同约定的是未来的交易活动,对未来经济业务的估计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主观判断,因此会计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职业操守以及职业判断能力。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特征增加了公允价值确认的难度,使得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在运用上存在一定缺陷。1990年以来,与衍生金融工具有关的重大金融损失案例见诸媒体报端,而争议的矛头最终指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再次受到争议。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特征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存在更多的困难。

(二)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1.市场环境不完善,公允价值无法获取。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与其交易市场是紧密相关的,基于活跃市场报价而确定的公允价值能反映衍生金融工具某一市场环境下的真实价值及其变动,优越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会计信息更加相关可靠。然而我国的衍生品交易市场规模较小,大多数的衍生品表现为OTC产品,市价要么无法获得,要么不能真实反映衍生品的价值,公允价值的确定依赖于估值技术,主观判断成分的存在不能保证公允价值绝对的可靠。此外,从我国的利率环境、汇率环境、以及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的法制环境来看,与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要求还存在一段距离。

2.专业人才贫乏,公允价值可靠性缺乏保证。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主要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影响估值结果的因素有金融市场环境、时间期限、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利率、汇率等等。要做到估计结果准确,一方面股价者需要对整个金融市场市场充分了解,能对市场走势做出精准的判断;另一方面要具备相关的金融知识,熟悉各种衍生金融工具产品及其创新品种,熟悉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流程、能识别流程中的风险控制点,等等。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复杂性无疑增加了财会人员对交易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难度,良好的职业操守、扎实的专业功底及准确的市场判断才能准确估计各影响因子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衍生金融工具是否得到可靠计量,影响到会计信息披露进一步影响到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识别与控制。会计信息系统是衍生金融工具内外部监管所需信息的信息源,如果初始的计量信息是不准确的,会计信息系统所披露的信息就不足以是被交易中的风险,这也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损失案件频频发生的原因。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和再确认过程中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动态性意味着完成了初始确认并继续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在不同的资产负债表日需要重新确认价值并确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损益的波动程度,反映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大小。如果公允价值的估计存在误差,势必影响内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

综上,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最终归结于不活跃市场的公允价值确定问题,这也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受到争议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所做的是真实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以实现会计的基本职能。活跃市场是公允价值估计的前提,丧失了活跃市场,不仅仅公允价值,任何其他一种计量属性都会不可避免地需要人为估计和主观判断,影响到计量结果的绝对精确。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本身的优越性决定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如何将公允价值在金融衍生品中进行有效运用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三、完善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一)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为公允价值计量实施条件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取得依赖于成熟和完善的市场,而利率的市场化是发展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前提。要推进利率市场化、做活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完善利率市场化的定价机制;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需要比较好的资本流通市场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发展良好的资本流通市场,基础利率就需要有一个市场化的定价机制;(2)发挥中间机构的积极作用。机构投资人能聚集大量资金并结合良好的盈利模式对资金进行运用以产生规模效应,有利于做大市场;(3)对衍生金融工具市场进行适度的监管。在制度的设计上,设定衍生金融产品市场准入条件、保证金交易规则、交易事前、事中与事后控制机制等,为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发展保驾护航;与此同时,还需要放宽对投资机构等中间主体参与市场的约束,中间机构在价格发现和稳定市场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健全会计准则的约束机制

会计准则的制定应该结合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在确认、计量和披露等各环节进行完善。在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上,准则不能仅就现有的金融衍生品种进行规范,而应该考虑到衍生品的创新性,这样就不会有金融衍生品游离于监管之外;在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上,准则制定机构需要评价各种公允价值估值模型的适用环境、适用对象,以防止随意使用定价模型而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靠、不可比;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披露上,准则应该要求企业同时对公允价值估值技术所采用的的相关假设以及估值发生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披露,这样有利于对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进行评价。

此外,考虑到会计准则的更新可能赶不上衍生金融工具创新的步伐,会计准则有必要对金融衍生品的品种进行限制,将“能以公允价值合理计量”作为限制衍生金融工具品种的标准。如此能减少因复杂及高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品种而给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优化公允价值的运用环境,也保证了相关信息的有用性。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估计存在更多的主观判断,要保证会计信息可靠,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以及专业判断能力。因此,企业要建立全面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在会计人员的选拔上不能仅仅以是否具备从业资格证作为标准,而要更加注重对专业知识的考核,优先选择具备相关金融专业功底并熟悉衍生品交易流程的人员;同时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培训,深入到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操作层面,培养出能力突出、经验丰富、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专业技术保障。

(注:本文系安庆师范学院校青年基金项目“基于COSO内控框架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防范研究”,项目编号:SK201406)

参考文献:

[1]刘喜民.金融海啸下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J].财会通讯,2010,(6):31-33.

[2]葛家澍,窦家春.基于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问题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2009,(3):27-33.

[3]周小军.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1,(4):38-39.

[4]江百灵.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监控研究[D].厦门大学,2009.

[5]郑胜寒,章颖薇.对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再认识[J].财会月刊,2009,(1):25-26.

[6]黄世忠.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重塑[J].会计研究,2010,(6):13-19.

[7]王雪媛,秦晓东.公允价值计量理论的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15,(10):100-104.

[8]孙翯.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上市公司财务压力与衍生金融工具运用研究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