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校企合作育人探讨

2016-03-15周文军

关键词:途径方法

周文军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04)



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校企合作育人探讨

周文军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04)

摘要: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大型公司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全球化,因此企业需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合作育人”也慢慢成为引领时代的潮流,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使得学校和企业存在共同的追求目标,即就是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为社会所需。基于此,本文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的视角下,探讨了校企合作育人的有效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校企利益;校企合作育人;途径;方法

校企合作教育是指学校根据企业所需要的某种技术去定向培养学生。在进行实地培训时,企业为其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以及一些硬件设施,这样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近几年来,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向发生了大的改变,也就是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校企实践相结合转变,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社会需要保持一致,向企业输送更实用、更全面的人才,校企合作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必将加快人才的市场化和社会化。

一、现阶段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企合作育人的认识淡薄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也是现在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培养方式、评价机制等的核心一步。校企合作教育更是将学校的职业教育与当前社会的需求完美结合,在开设相关专业课时综合考虑其所学内容是否与经济发展需要相吻合。很多高职院校愿意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有多方面的意图:有些是由于学校自身师资力量不雄厚,给学生不能创造好的实习环境,借企业为学生们提供一些设备优良的硬件设施和实习场所;有些学校为了提高他们学校的就业率,为合作企业定期输送所需要的技术人才,达到了互利共赢的目的,但是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校企合作是为了联合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学校在这方面认识还比较欠缺。有些企业对于校企合作这种理念也缺乏内在的动力和热情,企业作为营利主体,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他们认为校企合作不仅不会带来直接的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并要承担相关成本,最后培养出的学生也未必会选择该企业,因此企业对这种合作方式的兴趣不是很强烈。再加上有的企业认为不采用这种联合培养的方法,他们也能以另外的方式找到优秀人才,只看重当前的利益,觉得这样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对校企合作育人这种理念观意识淡薄,缺乏一定的了解。

(二)校企合作育人长效机制缺失

高职院校如今在培养人才方面遵循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在经济发展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他们又开始注重与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的想法,逐渐缩短企业与人才之间的距离,为企业解燃眉之急。但很多企业、政府等相关单位对这种校企合作的意义存在着多方面的分歧,大多数的学校跟企业对这种合作育人的理念认识不充分,阻碍了校企之间长期有效的合作发展前景。政府部门在校企合作上很多方面也不完善,比如在财政补贴上还不够到位、没有一个健全的法律规范、奖惩制度还不够完善等等。学校方面为了尽快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和提高学校就业比例,往往急于求成,不遵循人才培养的正常周期;而企业为了追求高额的经济利润在人才培养上只对他们进行现行急需技术的简单培训后,让其尽快上岗,而不顾后期结果如何。校企之间的这种各自目的所在,打破了合作的真正意图,因此很难长久地维持下去。

(三)校企合作育人平台的建设不完善

高职院校为了迎合企业所需,在学校开展多种内容像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活动、聘请专业教师等,不断开展各种各样的行业风范、院校特色等活动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尽管高职院校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但这些活动模式仅仅只是从单方面去考虑这个主题的可行性以及实施意图,没有一个完善的操作方案去真正落到实处,在合作育人上还存在很多显著的问题。一方面校企双方没有组建一个稳定的合作基地,没有相关主要负责人,课程设计上比较单一,教学配套设施也仅仅只能满足当前的需要,缺乏全程性的教学相关环境;另一方面,校企双方之间没有一个稳定的交流平台,即便存在,也只是单一的合作模式,没有政府这个机构做保障。在很多行业中,这种合作育人理念还没有得到极大的反响,业内人士对其不是足够的认可。

二、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校企合作育人途径

(一)提高校企利益共同体合作育人的认识

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是指将学校和企业各自所具有的优势组合到一起,把社会当前所急需的热门专业整合在一起,让与之合作的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与实践机会给在校的学生,以使他们抓住就业机会,学习社会急需的相关技能,从而使理论教学与社会就业需求完美相结合,发挥了职业教育的真正作用。校企合作育人企业获取高端专业人才的关键所在,还是高职学院培养出合格、高质量人才的主要手段之一。总之,校企合作这种育人理念使双方可以利益共享、优势互补。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提高校企利益共同体合作育人的认识。对于学校来说,如果没有相关企业与之合作,所培养出的人才很难满足社会当前所需,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技术不能得到施展,给毕业生也会造成难就业的压力。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没有高校为其运送的高素质全能人才,企业的发展前景也会受到阻碍,因此校企合作育人各取所需、互惠双赢,两者如果分离则彼此都不会得利。

(二)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是校企合作中的一个关键角色,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校企合作开展的主动者,因此学校应该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斟酌:首先,可根据规模大小来选择,应该挑选规模比较壮大的公司,这样可以为大多数学生提供见习岗位;其次,可根据行业方向来选择,所选的公司有与该学校相关专业相合适的岗位,而且在相关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企业,这样校企合作的内容才能顺利开展下去;最后,可根据地域状况来选择,应当选择一些距离学校比较近、交通便利的企业,这样可大大节省不必要的费用,而且学生的安全问题也有一定的保障。校企合作所成功的关键一步在于创新体制改革,综合权衡校企双方的利益。学校不能只单单想到企业怎样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应该考虑怎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做企业雄厚的人才储备之地,为企业相关产品的研发做领路人和向导,忠实为企业竭诚服务,为企业创造大量的利润。在合作过程中,学校也要给予一定的成本补贴,为学生营造一个有长远前景的平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与校方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双方的合作也会由被动变成主动,长此以往进行下去。

(三)构建“1+N”架构的校企利益共同体育人合作平台

所谓“1+N”的合作理念,即就是学校不是单一的与一家公司合作,而是根据学校所需,与多家有相关行业的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样学生在毕业时也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公司,企业与学校都可双向选择,达到各取所需。产业发展前景和人员培养及员工整体素质完美融合的这种创新合作形式,它的宗旨在于组建一个校企之间互利共赢、拥有共同的价值理念和双方优势互补的命运共同体。和其他校企合作有所不同,“1+N”的合作理念有它独有的优势所在,第一,它是一个横跨不同领域和行业共同成立的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学习,对学生们进行能力层面、技术实践等全面考核,各个企业根据实际需要从中选择自己企业的技术人才。第二,从行业、企业、学校三方面来看,“1+N”这种合作理念,给行业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构建一座职业平台;为企业提供多样性的人才,适时补充企业人员的短缺;它为学校多样化教学的顺利开展做了很好的引导,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技能到企业中有更好的施展机会,为学生的实习培训提供了充足的硬件设施和实训场地。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有用武之地。第三,它将校企双方之间各自所具有的优势整合在一起,有潜力、发展规模宏大的企业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职位以供他们选择,而学校通过了解相关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和业界情况,用大量的实践案例和承接的具体项目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聘请企业资深专家为学生亲自面授,学生借助这个平台接触到企业实际生产状态,加强了他们锻炼的经历,并受到合作企业文化、理念、岗位意识的熏陶,这样学校才能为企业输送合格、高素养的技术骨干人员。“1+N”这种合作理念,让我们对校企合作育人有更深的见解。

(四)拓展校企合作育人平台的服务功能

校企合作育人平台的中心枢纽是人才的培养,通过建立这个平台,使双方建立良好的联系,他们彼此加强交流,相互促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才。在当前从企业的需求方面来看,他们既要专业技术人员也要该人员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因此在联合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制定相关课程计划,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自身的科学素养。在开展科研项目研究中,鼓励和支持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发挥教师和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开动脑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行科研探索,为企业培养出极具创新精神、充满求知欲、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高级技术人才。所以,加强人才的专业技术培养和社会服务的相互交流和有机结合,是校企合作育人内容的深层次的推进和进一步的延伸。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与企业是校企合作教育的两方主体,其中学校是校企合作的主角、动力源泉、决定性因素。学校与企业既有客观上的分工,又有微观上的融合,其有机的结合是校企合作教育成功的有效途径和保障。我们只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实行深度合作,建立一套全面的人才培养制度,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培养他们敢于吃苦、求实创新的精神,这样所培养的人才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成为企业的骨干精英。

(注:本文系苏州大学文正学院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910313515)

参考文献:

[1]唐智彬,石伟平.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校企联合支持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2):13-15.

[2]李秋华,王振洪.构建高职教育校企利益共同体育人机制[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1.198-210.

[3]陈萦.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理, 2009,(6):44-45.

[4]王振洪.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的高职育人机制探索[J].教育究, 2011,(10):59-63.

猜你喜欢

途径方法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学习方法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