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音乐艺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6-03-13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期
关键词:谭盾创造力尝试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李 卓

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艺术方面同样需要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我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应注意对学生艺术创新品质的培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不断涌现的具创新特征的音乐作品,引导他们去关注未来音乐的发展。

下面我想以《音乐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课程(二课时)为例,谈谈我在音乐艺术教学中对培育学生艺术创新品质的思考与实践。

一、梳理音乐艺术创造力的表现途径,明晰音乐艺术创新发展的必然性

在前几次课中,老师讲述了音乐艺术的创造力,学生们通过听辨、分析以及体验等多种方法找出音乐艺术的创造力分别表现在一度创作、二度创作和三度创作等几个环节。

在复习了音乐艺术创造力体现的三个环节后,教师提出设问:“音乐艺术经历了一度、二度、三度创造后,创造是否就终止了?音乐艺术是否需要继续发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音乐艺术需要继续发展,但对“音乐艺术如何发展”这个问题充满迷茫。

《音乐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这个课程就是在学习了音乐艺术创造的一度、二度、三度环节之后开设的拓展课程,使学生更进一步感受音乐艺术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推动着音乐艺术不断发展,而音乐艺术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赏析音乐艺术创新代表性作品,提升音乐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一)英国stomp乐团代表作《破铜烂铁》

在赏析作品《破铜烂铁》时,大多数学生都会被stomp乐团表现出的强烈的节奏感所震撼,并被他们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具所吸引,在笑声中感受到表演者风趣、夸张的艺术手法。在老师的提示之下,注意到使用不同用具时表演场景的转换,体现了音乐情景化的设计理念。

英国stomp乐团的表演风格区别于传统的打击乐表演模式,赋予倾向于听觉艺术的传统打击乐新的审美理念。乐团的表演者们热爱音乐,更热爱生活,他们的作品展现了生活和艺术合二为一的创造乐趣,营造了全新打击乐欣赏体验。

(二)谭盾代表作《水乐》

在赏析并体会作品《水乐》的艺术特征及价值时学生们往往会流于表面,把追新求异作为作品的全部艺术价值来理解。这时就需要我适时的加以引导,土家族的民族音乐元素是一种传统的音乐元素,作曲家把传统的音乐元素运用现代的音乐手法表现出来;通过片段回顾,学生们会留意到舞台的屏幕上出现的流水潺潺的视觉效果。在这个作品中运用了舞台多媒体技术,营造了情景化的舞台效果,把听音乐转变为视听相结合的音乐欣赏新模式;“对于这个作品的音乐风格你有何体会?”这个作品清新、欢快,让我们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美妙乐声,构成一幅景与画、声与乐的美妙图画,让学生领悟音乐的高境界是贴近生活、亲近自然的艺术表现。通过一系列问题的铺设,渐渐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作品的艺术特征,深刻体会作品存在的艺术价值。

这个作品的指挥即是作品的作曲、“水器”的发明者谭盾先生,谭盾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作曲家,如今却主要在西方社会中发展,那么他的某些观念就必然要受他所处环境的影响,体现出与之相适应的特征来,最可贵的是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借鉴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并在自然界中寻找创作灵感。正是凭借这种音乐创新理念使他的创作风格自成一派,形成他独特的,不可复制的世界音乐名片。《水乐》就是谭盾以中国水文化为元素和背景创作的、具现代风格的作品。

三、尝试音乐艺术的创新,培养音乐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由于学生们是初次尝试,所以教师先请大家一起来学打二段节奏型,然后,请学生们分组练习两段节奏型,并尝试创作全新的作品(音乐形式、音乐类型、音乐风格等均无限制)。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由教师给出的既定的节奏型,有少部分学生会尝试自创。这样的安排也体现了分层教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展示的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分享小组练习成果,再请他们尝试组与组合作,一方面创设多声部听觉的情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开发出自身的音乐创新潜能,涌现出一些优秀的小作品,取得了小小的成就,教师把优秀作品拍摄成视频,记录下美好的音乐瞬间,同时也作为优秀范例向其他同学推荐展示。

在创新作品分享之后,教师及时赠予创新锦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留意观察身边的所有事物,在观察的同时善于联想,丰富想象力。勇于尝试音乐创新,敢于面对失败。及时反思失败和总结成功经验,为后续的创新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四、归纳和评价音乐创新手法,感悟音乐艺术创新的意义

归纳这节课中学到的多元化音乐创新手法,巩固新学的知识。

“在以上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感受和感悟?”学生们认为:创新性音乐是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再发展的,用现代的音乐手法表现人类的生活状态,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创新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生活化”。

“你对这些音乐创新形式有什么评价?你觉得这节课学习的创新手法你能接受吗?”大多数同学肯定了这种创新的精神,也有同学对这种新颖的表现形式还不能马上接受。这时,教师也介绍了人们对于谭盾和stomp打击乐团的褒、贬评价,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音乐创新的成与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感悟:音乐艺术的发展是与社会发展同步的;音乐艺术手法的变化是音乐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不仅要关注音乐艺术的发展,更要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的看待这些音乐作品。

这些艺术形式走出了传统的表现模式和乐器的框架,给我们的视觉和听觉带来浓郁的时代气息,尽管对这些作品和表现形式是褒贬不一,但是,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和形式不仅使我们感受到融入了时代的新概念、新元素,更使我们感受到艺术家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同时,这个授课内容也给了教师较多的启发,艺术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摸索更适合现代学生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在以后的课程中教师还会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尝试更加多元化的艺术创作,重视学生的创作与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谭盾创造力尝试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圆的意味——解析谭盾之《圆》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谭盾两部“非歌剧”的歌剧——《霸王别姬》与《马太受难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