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情感设计的角度看我国动画电影角色塑造问题

2016-03-1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动画专业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动画受众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动画专业 海 贝

一、我国动画电影市场现状

从2008年开始,我国原创动画电影开始在我国电影市场活跃起来。在政府的鼓励和推动下,电影产量逐年提高、制作技术也突飞猛进,上映率连创新高。但是,与同期引进的国外动画电影相比,我国动画电影在市场号召力与票房上依旧呈现低迷局势。

我国动画电影的这种困境是由多方面造成的。

(一)从外部环境来讲

一方面我国的动画艺术发展道路几经起伏,原创动画电影是近几年才持续、稳定地进入了大众生活,但是大众的观影习惯还没有彻底从“动画是用来教育儿童的”和“动画片是小孩子的玩意儿”等老观念的影响下脱离出来。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动画电影在制作与营销方面尚无法与迪斯尼、梦工厂等美国动画电影巨头公司相匹敌,因此在发行环节中经常遇到档期不佳、排片量少、放映时间不利等重重阻碍,这在客观上极大地损害了这些原创作品的市场价值。

(二)从内部因素来讲

我国动画电影虽然短期内在制作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创作观念陈旧、自身信心不足,造成动画电影风格模仿痕迹过重,从创意、剧本与角色塑造三个方面的内容制作上都少有新意。在市场环境和行业生存的双重压力下,很多动画企业不得不将内容创作的基础建立在已经有一定低幼年龄受众基础的电视动画或电脑游戏的创意环境之下,并通过快速生产推出电影续集,以求通过“集中轰炸”的方式造成品牌效应。这种方式在短期内虽然可以取得市场效果,但是很难得到青少年与成人动画电影受众的长期青睐。

二、动画电影角色塑造的重要性

(一)动画电影角色的概念

动画电影角色是指在动画电影中服务于剧情的,承担表演内容的,具有独立思想与行为的生物与非生物。它的构成内容宽广,集中体现动画电影的艺术风格。它既是体现命运、人性、人类情感的外在符号,又是体现不同文化与时代特征的信息载体。

(二)角色的成功塑造是动画电影实现社会价值的关键因素

动画电影是艺术与技术、美学价值和商品价值的对立统一物。从传播学角度来讲,动画电影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播的快捷交流手段,是建立文化身份的有效平台;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动画电影作为文化商品,它的传播与流通取决于受众的需求。受众价值观的认同、审美体验所产生的共鸣与品牌效应所带动的主动消费是动画电影实现市场价值的重要基础。从美学的角度来讲,动画电影作为动画艺术的集大成者,代表着人类的想象力与审美情怀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每一次技术的突破和艺术的创新,都促使观众以新的方式观看世界。

三、动画电影角色的塑造应从情感设计入手

(一)情感的承载是动画电影角色生命力的基础

电影是关乎“人”的艺术,动画电影亦是如此。动画电影的商业价值来自于作品中艺术价值的建立和升华,来自于对“人”的关怀和向往。《狮子王》的辛巴、《玩具总动员》的巴斯光年、《风之谷》的娜乌西卡或《千年女优》的藤原千代子,这些经典的动画电影角色跨越了时空,将他们的情感经历和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深深地留在观众心中。观众通过角色的表演,在电影情境中与“我”发生认同、移情和共鸣的情感交流。

由此可见,“人”是动画电影角色塑造的出发点,而情感的承载则是动画电影角色焕发和保持生命力的基础。

(二)动画电影角色的塑造过程是情感体验的感观外化设计过程

1.在动画电影艺术设计语境下的情感设计是一种换位思考

情感设计即强调情感体验的设计。从设计艺术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设计具有功能性和目的性,它的作用不是单纯地激发设计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情感观照,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规律与方法让使用者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实现设计作品的使用价值,或者说是让受众在使用过程的同时得到情感体验。而从影视受众学角度来看,电影的使用功能之一就是获得情感体验。电影角色是这一目的的执行者,也是使用功能的传达者。

2.角色情感塑造的感观外化设计的思路

性格维度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它包括故事的时长、剧本的结构、每一个触发事件给角色性格带来的变化(剧本基础),角色在表演时随着故事推移所展现出的态度和精神(表演特色),角色的声音、情绪在故事的时长中带给观众的感觉(配音特色);视觉符号是一个空间概念,它包括角色的形体、轮廓、质感、在空间中的体量感、面容长相的直观印象(形态意义),角色的基础配色以及这些色彩的心理符号意义(色彩心理),角色所穿服装、所用道具和它们的身份意义与表演功能(服饰道具)。性格维度的确立来自于对商业目标、导演风格与受众人群情感共识的研究之总结,视觉符号则是通过对于角色性格维度的梳理,在视觉传达上进行简化、夸张、陌生化等表现方法处理而得来。

以这样的思考角度入手设计塑造角色,有利于明确动画电影角色的功能性、提炼动画电影角色的符号性;有利于对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庞杂的设计趣味点进行取舍。

四、动画电影角色需要艺术内涵的拓展和历史的传承

作为艺术存在的动画角色能够成功地成为作为商品存在的动画明星,是受众与创作者之间情感认同与共鸣的良好互动关系的结果体现。

从设计生态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对于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经典动画角色在保护发展层面上还存在较大问题,情感的断裂使这些角色失去了在现代审美环境中的生命力;而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的新角色却还在被不停地简单重复使用,这种方式极易造成审美疲劳,同时加重了设计资源的浪费。因此,对于动画电影角色的保护、开发、拓展是我国动画艺术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一个需要长期的、在多方共识下,以情感体验为基础,以传播文化价值为目的来逐步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动画受众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动画电影
我的动画梦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