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2016-03-13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忠信中学谭雄敏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活数学课堂教学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忠信中学 谭雄敏

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改革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和过分注重书本的现状。加强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认识数学、感受数学,注重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过程与方法。在新课标下,有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兴趣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一旦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孜孜不倦地去质疑、探讨与领悟,并最终获得成功以及成功所带来的喜悦,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又将是学生在困难中前行的信心与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热情。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合理使用实物进行教学。这是激发学生兴趣最常用、最方便的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反应能力,强化记忆力,增强理解力,对中小学生尤为适用。如七年级学生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好三根木条,分别标明为L1、L2、L3,并组成L1、L2被L3所截的形状,不断改变L1或L2或L3的位置,搭成各种图形并观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对三种位置角有较全面、较灵活的感知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动手、动脑,掌握了知识,产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愉快感。学生兴趣随之增加。

此外教师可巧用教学语言、风趣幽默的表情,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特鲁赫伯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有普遍意义的传递手段。”如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动人的手势、一眸动情的眼神、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等都可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要沟通师生情感。教师可通过随机表扬、适时鼓掌等形式对做得好的同学予以认同,对有进步的同学予以鼓励。这既能增加彼此信任的情感,又可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对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热情很有裨益。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教学中,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老师的“教”,更主要的是要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学习环境对学生主体的促进作用

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就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例如,在讨论课上我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促进了思维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从而挖掘出学生主体的学习潜能。

2.重视学习方法对学生主体的推动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

3.重视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具体做法如下:一是让学生多观察。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等,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二是让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等,都需要学生多思考。三是让学生多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传统的数学教育,人们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是“数学题目”和“应试”,感到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学生遇到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往往束手无策,而新课程数学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只有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的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联系生活的数学实践活动,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的学数学,学生不会有那种突兀的陌生感,反而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学习到的正方体、长方体等知识,计算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体积;学习“简单的统计”后,让学生回去帮助家长理财;学习“统计图表”后,让学生说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幅度等。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龙活现问题。数学知识源于实际生活,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所熟悉的,面目可亲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每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诞生,均有它的实际背景,把学生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构建知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把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数学教育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其应用数学的能力。而多年来数学教育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忽视对学生观察、实验、想象、猜测等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解题技巧的演练而忽视学生的内心活动、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重视对结果的应用而忽视对过程的探究。教师经常代替学生思维,结果本来生动、机智、充满创造力的整个教学思维不见了,导致学生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纯粹的理念经和枯燥的运算和证明,没有多少实际用处。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开创了“数学实验室”。利用“几何画析”“Z+Z智能教育平台”和其它工具软件,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做“数学实验”。例如,学习“用一个平面从不同方位截正方体产生的截面的形状”,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借助切萝卜或橡皮泥等实物情景活动来比划讲解,结果大部分同学还是一知半解。如果说对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的情形,学生还能理解的话,那么对截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情形学生就很难想象了。“Z+Z智能教育平台”,使一切迎刃而解。通过演示,学生能真切感受截割的过程,也可以亲自动手改变平面的位置,从不同的方位感觉截面的形状。

此外,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提供更多的信息容量。我们都知道,上数学课总是离不了要画图,这些作图有一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复,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如制作七巧板、然后利用七巧板移动变换后拼成各种美丽的图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剪七巧板,然后粘贴,现在利用“Z+Z”教学平面制作十分方便。又如,“图形的平移”,先平移方向及平移距离(一个向量即可),再选中平移对象即可完成平移,既简单、明了、又直观、形象。用计算机代替教师、学生做这些工作,彻底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使教师和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从而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益。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适时恰当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以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情景,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提要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主变成以学生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生活数学课堂教学
生活感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