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6-03-13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大理河小学侯媛媛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潮意境意象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大理河小学 侯媛媛

教学过程中往往有一个师生互动最和谐,学生学习最主动,课堂气氛最活跃,学生参与课堂最积极的时期,我们可以称这个时期为教学高潮。这个时期也是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融合的重要阶段。

要使每节课出现这个高潮,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用知识来引导学生,用情感来影响学生,用趣味来诱导学生。把握好学生的情感与思想,调整好课堂的进程,使课堂成为学生掌握知识,检验能力,开阔视野,享受快乐的美丽殿堂。

诗歌教学更是这样。诗歌是文学凝聚的精华,诗人将丰富的内涵用简短的语言表现出来,在写法上多用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表现方式,和谐的节奏,雅致的典故,山水画般的写意,创造出结构美,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绘画美的文学样式。因此诗歌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对美的感觉。只有用美的思想创设教学情景,才能使诗歌真正散发出古色古香的浓郁气味,让学生感觉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但是怎样切入诗歌内容,是基础课堂高潮呢?

诗歌是美的聚焦点,就应该从美的角度着眼。

1.通过朗读,设计音乐高潮,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诗歌讲求押韵,特别是律诗,要有严格的对仗,平仄相协调,读出诗歌的音乐性,在平平仄仄中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创设一个优美的音乐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诗歌朗读中来。用巍巍高山,汤汤流水,陶冶学生的情操;用金戈铁马,刀戟铿锵激发学生的斗志;用山泉叮咚,蝉鸣荧飞培养学生细腻的感情;用清泉流水,月明星稀牵引美好的想象;用边塞号角,戍卒短笛引发爱国热情。用音乐的形式来设计课堂高潮,可谓一举多得。例如教《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课可以用《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来表现豪迈的气势,体现豪放派的特点,用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欣赏名句,设计名句高潮,让学生感受语言美

诗歌中有许多精炼的句子,或凝炼了生活的哲理,或描绘生动的形象,或描写自然贴切的景物,或说出一种普遍的情感。因此,以名句设计诗歌课堂的高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3.通过诗歌的形象来设计高潮让学生感受情感美

诗歌往往用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态度,而这些意象实质是包含了作者特殊含义的形象。诗歌形象大多与诗的主题,人的情感有关,“诗言志,诗言情”就是这个意思。而“志”与“情”是人的思想情感,所以诗歌的形象与其他文学现象是一样,也是可见可感的。只是诗歌的形象具有隐蔽性。

其实,诗歌在写作中,也形成了一些固定含义的意象,经过人们的约定俗成,重新创造,出现了许多的富有丰富含义的形象。比如常见的:“水”代表了愁之多,愁不断;“明月”代表了思念,思念之苦之深;“蝉”代表了悲凉,凄苦;“柳”表示送别的留恋;“雁”表示思念;“红豆”表示相思等。这些意象形成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形象。掌握了这些意象,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同时以此诗歌的形象来设计课堂高潮,可以使学生耳目一新,学会欣赏诗歌,从而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诗歌形象除了这些特殊的意象外,还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这所托之物,所借之景,也是形象。

4.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来设计课堂高潮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意境是由诗歌的意象创造的具有一定情感取向的一幅幅画面,或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意境可以用语言来描述。由于诗歌语言简洁,所以描述的时候,可以加入想象,来填补诗歌的内容,使诗歌在学生眼前展现出更美好的画面。从而在绘画美的感受中形成课堂高潮。

作为诗歌欣赏的一个角度,意境实质就是人心中的画,苏轼评价王维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个画从何而来,就是诗歌的意境,其实中国的许多诗歌都可以配上写意画,也正是由于中国古代诗歌有意象的缘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这些诗句都有很强的画面感。

山村宁静,月光皎洁,山泉清澈。清幽脱俗的意境给我们一种静谧的享受。

远村安静祥和,傍晚的炊烟袅袅升起,朦胧中人影绰绰,鸡鸣狗吠之声相闻,平静安适之境呼之欲出。

大漠雄壮,在广阔的背景中的一柱长烟,夕阳照耀下一片彤红,蜿蜒的河流,落日留下最后的一个巨大的又圆又红的剪影,这分明是一幅壮美的水彩画。

这些意境,不仅能帮助我们对诗歌的来理解,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

诗歌教学的设计,能从许多方面切入,但从美的角度设计,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使课堂活跃,学生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则新课改的课就得以实现,学生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高潮意境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百折再看高潮来
意象、形神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