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课改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几对关系

2016-03-13北京市实美专业学校樊羽鸿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期
关键词:成果新课标新课程

北京市实美专业学校 樊羽鸿

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部分老师由于对新课改的理念理解不深刻、透彻,对新课改的要求把握不准确,又缺乏经验,因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偏差。有的老师依旧老一套、老做法;有的老师片面地注重形式,忽视内容和效果;有的老师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的老师不敢讲知识体系及知识的内在联系;还有的老师不敢给学生布置作业,不敢组织学生考试。如此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新课改的推行和实施。要想顺利推行新课改,使其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必须正确处理好下列几对关系。

一、知识、能力、觉悟的关系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始终是基础,始终要重视。新课改也同样强调知识和技能。知识是我们人类宝贵的财富,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是我们进步的阶梯。学习知识始终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没有知识就难以产生和提高能力,也难以形成和提高觉悟,这里讲的觉悟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但又不会自发地形成,必须要我们老师去引导、去提升。要“灌”与“引”相结合。有些观念必须从外面灌输,有些知识也必须从外部灌输。当然,我们要改变灌输的方式,我们要把传统的灌输,变成一个老师和学生平等对话的心与心的交流的过程。我们老师也不能机械地讲授书本上的知识,而应该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我们要把灌输知识与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二、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继承始终是基础,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创新,先继承人类文明的成果,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没有继承,不可能创新。继承,包括知识的继承,方法的继承,品德的继承,课程资源的继承等。课堂问答,启发式教学,老师对知识的分析、归纳、讲解、考试、作业等,都不能一概否定,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技巧、理论以及其它文明成果,都需要继承。传统的东西并不是一无是处,关键是怎么运用的问题。“新”本身就有对“旧”的继承,任何新事物都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都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新课改也不例外。但是,新课改有新的理念、新的要求,因此,也要求有新的做法。新课改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强调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因此,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又必须不断创新,才能贯彻落实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要求。我们必须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必须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倡导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我们要把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搞好新课改的推行和实施工作。

三、内容与形式、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目标与手段的有机统一。新课改比较强调过程和方法,但整个教学过程,整个活动过程,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目标与手段的有机结合。不要过于片面地追求形式,忘记目标。教学过程、活动过程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应该是知识、能力、觉悟、方法,应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要重过程,但同时也要重结果,通过一定的过程应该达到一定的结果,取得一定的成果,这样,过程才有意义。同时在一定的成果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过程,再达到新的成果。多媒体不能搞得太花梢,多媒体的运用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多媒体也只是手段。任何手段都必须服务于内容,服务于目标,服务于学生。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只是片面地追求新花样、新形式,只是片面地强调过程。结果过程结束以后,学生一无所获,不知所云。这种做法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人类、对未来的不负责任。我们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来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

四、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始终起主导作用。不要以为只要实施新课程、新课标,我们的学生就生而知之了,就不需要老师的指导了。老师该指导的还要指导。老师的指导不一定贯彻始终,有时老师也指导不了。但整个学习过程应该是师生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地区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给予指导的方式、内容、多少也应该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也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没有一种千篇一律的方法。因为城市与乡村不同,东部和西部不同,各地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情况等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把教学过程变成老师的表演过程,也不能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单方面的学习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共同沟通、共同交流、共同探讨的一个人生发展的过程。

五、学习与探究的关系

学生的主要任务始终是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包括学习知识、学会学习;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包括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健体;包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会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也包括学会如何去探究。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进行探究,但由于学生所处的特定阶段,学生自身的条件、任务和时间精力所限,他们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但同时又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又要进行适当的探究。学生的探究主要是学习方法的探究,主要是学校内、课堂内的探究,当然也有其他方面的探究,当然也要求走向社会。但主要是通过一些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培养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使他们有探究的欲望,使他们掌握一些探究的方法,而不是一定要他们出什么探究成果。

总而言之,新课改,为我们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大空间,也为我们教师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一个新的大舞台。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满怀激情,满怀憧憬。同时又必须冷静地实施,在实施中不断地反思,才能将新课改向纵深推进,才能使新课改取得重大的成果。

猜你喜欢

成果新课标新课程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