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认知冲突”的应用策略

2016-03-13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期
关键词:认知冲突认知结构修正

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 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刘钰莎

一、问题发现

当今发达的信息时代,学生拥有多种获得信息的途径,学生对新知识失去了往日的新鲜感,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系统学习,他们对新知识的认识往往肤浅的、模糊的,甚至是和科学知识相悖的,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前概念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为其补充、修正或重建。但是学生并没有这种主动被补充、修正或重建的意识,如果新知识对学生没有足够吸引力和冲击力,他们往往极力维持原有的“认知平衡”。于是乎,常常发现教师讲课或滔滔不绝,或娓娓道来,但是学生精神涣散,有的学生昏昏欲睡,有的在随意记着的笔记,更有甚者在翻看手机或其他资料,缺乏内部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主动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极低,长此下去,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憎恨学习。如何改变学生不积极主动学习的现状?如何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呢?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环节中巧妙制造“认知冲突”的教学方法。

二、理论依据

心理学家认为,“知觉具有恒常性”,由于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相对稳定性,使知觉往往不随问题情境的变化而改变。教学中有意制造“认知冲突”,是利用了知觉的恒常性,先使学生“上当”,然后再寻求解脱。从认知理论可以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认知结构是可以变化和重新组合,其变化过程可以表述为:“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当一个问题能够纳入现有的认知结构时,则这个问题就能够被迅速解决,认知结构的平衡不会被打破,使学生原有的概念被充实。相反,如果新的问题不能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则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被打破,这时,学生就要调整或重建已有的认知结构,即需要概念的重建。据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认知冲突,形成悬念,让学生处于欲答不能、欲罢不忍的心理需求,在解决认知矛盾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向,使学生认知不断从“不平衡”到“新的平衡”转化,使学生头脑中的概念不断被充实和重建,促进学生进行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那么,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制造一些认知冲突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本文浅谈几种化学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的方法。

三、方法应用

1.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激起认知冲突。利用素材或活动中与学生认知的矛盾因素,把学生置于矛盾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解决矛盾的迫切需要。例如在“化学反应速率”部分,教师可提供这样一个化学事实情景:钠与乙醇的水溶液反应时,增大乙醇的浓度,反应速率反而减小。这与学生刚学过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相矛盾,认知冲突由此而生。通过讨论,学生对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钠与水反应较钠与乙醇反应要剧烈的多,当乙醇溶液浓度增大时,钠与乙醇的反应逐渐居于主要地位,反应物性质这一内因起了决定性作用,所以反应速率减小)。在学习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时,老师给出合成氨的反应,让学生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合成氨应该采取什么条件?当学生分析得出应该采用加压、降温的条件时,老师给出工业合成氨采用温度400℃~500℃,压强并不很高,采用20MPa~50MPa时,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考虑催化剂的活性问题、增大压强对设备与动力的要求、采用通入过量氮气和氨液化分离提高转化率等等,学生在这样的好奇心引领下,在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将理论分析和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思路,长期保持这样的热情和好奇心,势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研究化学问题的兴趣。

2.欲擒故纵,制造认知冲突,修正已有概念

通过初中化学学习,学生对一些物质的分类、性质和化学反应有了初步了解,高中阶段无论对物质的类别、性质还是对化学反应要进行更深入、更系统地学习,并且要通过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掌握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如何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将不完整的认知结构加以修正和完善,欲擒故纵,制造认知冲突,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3.步步为营,巧设认知冲突,充实已有概念

任何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新旧知识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尤其在学习难度大、比较抽象的知识时,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寻找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知相连接的节点,也就是常说的认知结构中的生长点,然后在生长点上由浅入深设置一系列问题,步步为营,问题设置时巧设冲突,在新知识与旧认知的矛盾中增强问题解决意识,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充实、完善、拓展已有认知。

4.利用实验,设置认知冲突,重建认知结构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主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所展示的物质世界的神奇变化与鲜明直观的化学现象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源泉,而当实验产生现象和结论与他已有的认识产生冲突时,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完善、修正已有认知,所以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化学实验设置认知冲突。

心理学家认为,概念转变教学就是使学生原有概念改变、发展和重建的过程,但是当新的科学知识在用于解释现象时,学生感觉比前概念还不能令人满意或更难理解,学生不会自觉接受新知识。如果教师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手段,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和给学生制造一些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真知的欲望,教师再帮助学生构建新知与已有认知的桥梁,学生会不自觉地打破原认知的平衡,被新的科学认识同化,学生的认识需要在一次次冲突的解决中对错误认知不断得以修正和重建,对已有的科学认知不断得以充实和发展,逐渐形成对物质世界的客观的、科学的、正确认识。

猜你喜欢

认知冲突认知结构修正
Some new thoughts of definitions of terms of sedimentary facies: Based on Miall's paper(1985)
修正这一天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软件修正
巧设悬念, 激发兴趣,建构概念
巧用认知冲突 打造有效课堂
巧设认知冲突发展数学思维探究
基于PID控制的二维弹道修正弹仿真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