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2016-03-13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外国语实验小学张敏敏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期
关键词:态度语言老师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张敏敏

教师的教学态度包括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以及相关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性。有一句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

一、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态度既是内隐的,又是外显的

我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我们指责、挖苦、嘲讽学生,则无疑是给他们心灵的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乌云。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关爱、尊重,态度既是内隐的,又是外显的,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语言方式

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壳。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态度情感,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如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用鼓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学生回答正确时,应该用肯定性、赞扬性的语言;学生回答不对时,应该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就比较容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2.动作方式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同样的道理,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达到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这里要特别强调微笑的价值。微笑是最能表情达意的面部表情动作。微笑能表达友好态度,微笑能使学生的心里感到轻松。借助微笑可以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态度,发自内心的微笑意味着:“我喜欢你们”“对你们的回答我很感兴趣”“和你们在一起我很愉快”以及“我相信你们也会喜欢我”。

3.眼神方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俗语说:“眼睛会说话”,就是指不用有声语言时,眼神也能传递情感和态度。课堂教学中的眼神交流要求教师要积极地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教师讲课时,眼睛应该与学生保持对流,使连坐在角落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看见我了,老师在跟我点头呢!”请同学起来回答时,教师更应全神贯注地、亲切地注视着他(她)。

二、教师的态度怎样影响学生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把师生关系恢复到“人的关系”上来,建立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基本任务。

学生具有哪些本质属性?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指出,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以下两种相对应的本质属性。

(一)向师性

“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有人把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形象地比喻为学生像花草树木趋向于阳光一样,趋向于教师。“向师性”表现在:第一,学生都具有一种“学生感”,都感觉到自己是学生,要学习,要听老师的教导和指挥。这是学生的一种自然倾向和基本心理特征。第二,学生的共同心理是:不论学习哪一门课,都希望有个好教师;不论在哪一个班学习,都希望有个好班主任。也许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学生每天生活的主要部分,是同教师在一起或在教师的影响、支配下度过的。第三,学生还有一种共同心理:希望自己能引起教师的注意。当然,这里所说的是教师热情的注意,而不是冷眼的监视。

(二)“独立性”

一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思想基础和行动规律。

二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

三是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学生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

四是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者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如饮食起居、辨认事物、说话听话、读书写字、争论辩解、画画唱歌、戏耍交游等社会生活知识和能力,绝大部分都是他们自己独立学来的;即使是教师教给他们的东西,也是靠他们已经具有的基础,运用他们已经具有的独立学习能力,包括听、看、读、想、说、写、练等,才能被他们掌握的。

三、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孩子出生以后跟随父母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和父母有了相同的个性。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第二个家庭,教师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对我们整个民族特点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师爱犹如春雨,无论滋润怎样的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自励进取。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当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完全是为了自己健康成长的时候,就会对老师信赖,乐意听从和接受老师讲的道理,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

1.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在暑期的家访中听到很多家长都说:“要是暑假学校也上课就好了,小孩在家烦得不得了。”每个家庭教育一个孩子都这么烦,何况老师们带了一个班甚至二三个班的孩子呢?怎能没有烦恼的时候?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和教师接触的时间比较多,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深刻的感染力。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行为都在影响着学生。

2.教师要对学生适度表扬

人人都喜欢听好话,对大人如此,对小孩子来说更是如此。研究表明,小学生期待教师对自己作出评价超越了父母的评价。孩子年龄小,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他们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应该及时给予表扬。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理与学习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往往把积极主动、和蔼亲切、严格宽容、正直诚实、风趣幽默等品德融入自己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并对教育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态度语言老师
语言是刀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态度决定一切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