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主体教育思想贯穿到教育教学中去

2016-03-13新疆哈密市南湖中学温新建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学实验主体精神

新疆哈密市南湖中学 温新建

社会变革,时代发展,对人才、人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身担培养人才的重任,在推进教育改革步伐的进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不可忽略主体教育思想。

主体教育思想是一种围绕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而阐发的教育理论,是人类现代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教院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人类社会的进步归根究底体现为人类生活(包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是否能够拥有和发挥主体精神则是决定人类精神生活质量的关键。个人主体性发展和发挥的水平不同,其感受将大不相同,在成人是如此,在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不能忽略的有以下几点。

一 、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还记得曾经读过吉林大学子弟中学杨宏杰老师关于“读书、积累、发展”语文教改活动的实验总结,当时“耳目一新”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所谓“教无定法”,这一教改实验的成功离不开贯穿于其中的主体教育思想。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看到无论思路、模式设计还是具体操作过程,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思想。事实上,不独于此,魏书生、卢仲衡等各具特色的学科教学实验,上海的愉快教学实验,江苏的情景教学实验,北京的中学主体教育实验等,所有这些成功的教学实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十分重视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激发学生活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不可否认,无论家长老师是怎样的恨铁不成钢,但实际上,谁也无法取代和否定的是只有孩子自己才能决定他的生活学习和发展。他们感兴趣的不用你费多少心思他自身会去努力、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反之,无论你怎么喊,怎么压,他也不予理睬,更不会主动地去发现,去创造了。即使听从于你也只是表面的应付。“韩寒”现象,众说纷纭。不可否认,韩寒有他不成熟的一面,可是作为学校能否在没有发挥好自己教育者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完全否定学生的主体性呢?作为教师的我们能否把学生没有学好的原因完全归咎到学生身上?作为教育工作的实践者,我们是否注意并重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并加以引导呢?周婷婷,一个残疾孩子,却实现了许多正常孩子都难以实现的梦想。她的成功很大程度应归功于她的爸爸周宏的“赏识教育”,注重孩子的优点而非缺点,这一教育的实质就是主体教育思想,让孩子做自身生活,学习,发展的主体,他们并不因为老师把他们当成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而变成了完全被动的客体,相反,他们始终是自身意识与活动的主体,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时时应该意识到的。

二、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还是从杨宏杰老师的教改中看,这一教改实验中,老师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思路,设计相应的实验模式,指导学生阅读的由易而难,循序渐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开展课内课外各种实践活动,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措施、方法,任何教育实验也不会取得成功。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人,整个教育活动的具体操作者,负责整个教育活动情境、内容、方式、条件等的设计和安排,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参谋者,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结果。但这并不是说要把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让教师完全说了算,忽视学生的感受和意志。

三、现代教育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

在主体教育思想看来,教育的结果离不开教师的教,也离不开学生的学。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则是自身学习和生活活动的主体,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教育活动的目的。成功的教育经验无不反映出这一点。钱梦龙先生的教学法就体现出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均以对方为存在的条件,相互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各自既是主体、又是受体。而在教学这一特殊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和发展的主体性是教师无法代替的。周宏,周婷婷父女的“赏识教育“也是教与学协同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承认教师与学生分别是教育过程中不同方面活动的主体,才能明确教育责任,又把教师和学生放在真正平等的地位上,使双方的积极性都得到发展。试想,有哪节课要想取得成功可以做到脱离学生或教师?很显然,只有二者的协同合作,才能使之成功。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创新精神正是主体精神的一种集中表现和最高境界。在过去的二十世纪,主体教育思想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的教育思想之一,美国、韩国、日本都将主体教育思想纳入自己的教育中,可以说,重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要国家的一种共识。在今天的中国,强调主体意识、呼唤主体精神显得格外重要。新课改基本理念中,主体教育思想的精神处处可见,可以说,它,是新课改“魂”之所在。而作为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我们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否则,课改之路又将走向“穿新鞋、走老路“的命运,这与我们教育改革的初衷是相悖离的。所以,在学习、实践课改理念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将主体教育思想贯穿到我们的教学中,绝不是只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如何引导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这才是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教学实验主体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液膜法在线制备微细工具电极教学实验系统研制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拿出精神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