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景
——河汴分流千秋业

2016-03-12

河北水利 2016年3期
关键词:决口治河故道

王景
——河汴分流千秋业

王景(约20—90年),字仲通,东汉时期琅琊不其(今山东即墨西南)人。王景博学多才,有很深的科技素养,尤其擅长于水利工程建设。他曾经主持过一次封建时代规模最大的治黄工程,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800年,因此名扬天下。

西汉时期黄河经常决口。有一年,浚仪(今河南开封)附近的浚仪渠被黄河冲毁,王景前往协助修复浚仪渠。他采用“堪流法”使治河取得了成功。“堰流法”即在堤岸一侧设置侧向溢流堰,专门用来分洪,以此保住渠堤。这次治水的成功,使王景以“能理水”而闻名。

王莽始建国三年(11年),黄河再次决口,其址位于魏郡。当时汴渠毁弃,导致今豫东、冀南、鲁西北大片土地被淹,且久治不谐。对于这次决口是否要治理,地方官员态度截然不同,皇帝也举棋不定。明帝刘庄执政后,情况变得更为严重,“汴渠东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河中”,明帝深感问题之严重。他听说王景善于治水,便命人召见。王景禀奏道:“河为汴害之源,汴为河害之表,河、汴分流,则运道无患,河、汴兼治,则得宜无穷。”明帝听完王景这么一分析,觉得很有道理,遂命王景主持治水事宜,“于东汉永平十三年发卒数十万,耗资百亿,以治河”。为了降低黄河决口的可能性,王景等人相度地势,另辟新径,选择了一条比较合理的引水入海路线,修筑了“自荥阳(今河南荣阳东北)至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海口千余里”的黄河两岸及汴渠的堤防,基本固定了黄河第二次大改道后的新河床,而且改变了黄河地上悬河的状况。为了使“河汴分流,复其旧迹”,王景也为汴渠规划了新渠线,即从渠首开始,河汴并行前进,然后主流行北济河故道,至长寿津转入黄河故道(又称王莽河道),以下又与黄河相分并行,直至千乘附近注入大海。而在济河故道另分一部分水“复其旧迹”,行原汴渠,专供漕运之用。其间王景在工程上不断求新,颇有创举,比如说沿河“十里立一水门”的做法,在保证引水的同时,起到了分流、分沙、削减洪峰的作用。

这次浩大的治黄工程,在王景周密的准备和正确的决策、领导下,进展非常顺利。次年夏天,滔滔黄河水沿着王景规划的河道驯服地流向了大海,汴渠面貌也随之一新,清运事业又恢复了往日的兴旺。永平十三年夏,明帝亲临巡视,见舟楫往来如梭,大喜,当即封王景为“河堤谒者”(官名,掌管河事)。

王景此次治河成效卓著,从东汉末年直到大唐晚期,黄河水安流了800年之久,他的治河办法和经验也为历代治河者推崇和效法。后人赞道:“王景治河,千载无患。”近代水利之父李仪祉甚至说:“千古治河,唯禹景二个,潘靳只称半治。”□

猜你喜欢

决口治河故道
淮委组织完成黄河故道航拍调研并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复苏
2020年吉林德惠饮马河决口抢险案例分析
维纳斯黄金苹果在黄河故道地区的引种表现
渤海湾盆地秦皇岛32-X油田决口扇储层的沉积特征与区分标准
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
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
村翁雨中田间排水
魏源应对河患的治理思想及现代启示
黄河故道
《治河论》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