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析

2016-03-12高丹丹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图书馆河南新郑451150

电子测试 2016年15期
关键词:二维码图书数字

高丹丹(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图书馆,河南新郑,451150)



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析

高丹丹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图书馆,河南新郑,451150)

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全面使用,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环境、资源类型、用户群体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读者服务工作亟须创新。通过分析目前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字图书馆时代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新举措。

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

服务作为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服务环境、资源类型、用户群体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使现有的信息服务不能及时、准确、高效、全面地满足广大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数字图书馆利用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为读者服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读者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不必亲临图书馆即可以轻松享受借阅、查询等多种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不断提高文献服务水平,采用现代化技术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空间,挖掘新的信息服务方式,注重用户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为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

1 数字图书馆时代读者服务工作现状

图书馆信息服务技术的发展,其信息资源、计算机水平、服务方式以及服务项目等方面都需要随之发生变化。但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还存在诸多问题。(1)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图书馆的发展早己从“以藏为主”转变为“以用为主”,但是“用”的思想并未真正得到有效落实,工作人员缺乏危机意识和主动为读者服务的精神,对图书馆服务认识不足,服务内容较为传统,缺乏新型网络服务的方式等等,这些都促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难以从馆员为中心向资源与读者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也无法发挥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2)管理体制落后。多数图书馆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其与科学的管理内容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现象;(3)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4)队伍建设比例不协调,专业人员流失严重,特别是高校图书馆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工作人员待遇不高,专业化人才常常外流,图书馆又不注重对他们进行培养,难以实现读者需要的信息化服务,使得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难以得到保证。

2 数字图书馆时代读者服务工作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PAD 等为代表的智能移动通讯设备开始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也在改变着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高校图书馆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图书馆的应用,创新服务方式,拓展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空间。

2.1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移动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崭新的服务方式,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读者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通过手机、E-Book、笔记本等各种数字移动设备,实现数字资源的浏览、下载和阅读。高校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借助于SMS、MMS、WAP网站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向读者传送图书馆更新通知、办证须知、读者证挂失、图书续借、预约、预借、催还、到期提醒、借阅情况查询,以及OPAC 书目查询、新书推荐、讲座预约等服务,为读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目前高校图书馆利用超星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服务。超星移动数字图书馆拥有超过百万册电子图书,海量报纸文章以及中外文献元数据供用户自由选择,采用元数据整合技术对馆内外的中外文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标准、专利等各类文献进行了全面整合,在移动终端上实现了资源的一站式搜索、导航和全文获取服务,通过设置个人空间与图书馆OPAC系统的对接,实现了馆藏查询、续借、预约、挂失、到期提醒、热门书排行榜、咨询等自助式移动服务,满足读者个性化信息服务和多元化信息需求。

2.2自助借还服务。自助借还系统就是允许读者在图书馆内利用机器设备自行借阅或归还图书馆的文献资料,而不需要经过馆员手工作业的一种自助式服务方式。自助借还系统无线射频(RFID)识别模式,简化借还书流程,通过识别嵌入图书中的RFID标签完成自动识别,实现自助式、多本图书同时借还,图书定位查找,图书盘点等功能,可以有效解决图书错架、乱架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如郑州大学图书馆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运用先进的RFID技术,对图书馆的藏书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与整合,实现图书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使藏书发挥最大效用,完善并改进图书馆的现行管理运行模式,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达到最佳的读者服务效率。运用RFID技术实现科学准确地管理图书文献的位置、分布、流通及流向,增强书籍分类、定位及数据收集,以全新的服务内容、人性化的服务形式,让读者真正享用到现代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快捷与准确,激发读者的阅读需求,最大限度地让读者享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读者只需凭“校园卡”,在屏幕上轻轻一点就可以实现多本图书同时自助借还,还能体验到图书定位的直观和快捷,即使不知道索书号也能准确导航到图书的架位。

2.3微信公众服务。图书馆微信公众服务是继博客、微博社交媒体之后,图书馆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主动服务读者、实现师生与读者密切互动重要平台,是图书馆在新媒体与信息环境下的服务转型与创新的重要体现。目前国内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等率先开通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微信公共平台的精准传播优势,定期向读者推送新书推荐、讲座信息、资源利用消息等服务信息,并且借助移动图书馆的在线阅读功能,使读者在微信窗口直接打开新书内容进行阅读;利用微信公共平台的多媒体互动功能实现随时随地的、个性化互动服务,多媒体移动参考咨询服务,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利用微信公共平台的开放接口,根据大学生读者需求,结合Java Servlet、Web Service 技术将图书馆馆藏查询、续借、逾期提醒、咨询、活动等服务整合进微信平台,开展信息服务。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推出基于微信的 OPAC 查询服务,读者在手机上查找到图书信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图书馆利用微信开展了图书查询、借阅信息查询、书刊续借以及证件挂失等多项服务;中南京大学利用微信提供在线续借、热门借阅清单等功能;上海交通大学在微信上实现了期刊导航、荐购、预约空间等功能。

2.4二维码服务。手机二维码以二维码标准为核心,通过手机拍照功能对二维条码进行扫描,快速获取到条码中存储的信息,进行上网、发送短信、拨号、资料交换、自动文字输入等。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校园无线网络的覆盖,各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为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提供了保障。手机二维码技术作为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应用与在数字图书馆服务和管理的应用,改善用户体验,扩大用户的信息搜集范围,拓展图书馆的服务时空,极大地提升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二维码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包括利用手机快速输入图书馆网址、手机OPAC 查询功能及数字文献资源下载等。图书馆利用二维码技术把图书馆网站URL地址转换为二维码,读者无需手工输入,只需对网站二维码扫描,即可快速登陆所需链接的网站,下载和阅读图书馆相关的数字文献,如电子书、电子文献、音乐、视频资料及其他数字文献资料;将光盘等随书附件打包成数字文件,并生成二维码附在图书后面,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轻松地阅读和下载图书附件资料;利用手机二维码技术嵌入书目联机查询系统,为每一种馆藏资料建立一个二维码,读者通过手机对二维码进行扫描识别,即可将图书的书名,索书号等信息存储于手机中。拿着手机即可到书库中索书,既省去了手工抄写之劳,并可以短信、微信、QQ、E-mail等方式进行分享,为手机用户开辟了一条记录馆藏资料的捷径。利用二维码技术,在每一个重要的物理标识或其他关键位置点附上二维码,读者在查看物理标识系统的同时,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便能访问虚拟图书馆导向标识系统。在设置目的地之后,该系统绘制出具体的行走路线,指导读者快速达到目标,找到需要的资源或服务。

[1] 张秀文.浅议数字图书馆时代高校图书馆应如何为读者服务[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

[2] 史全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5(3).

[3] 刘连香.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至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2015(6).

On the reader service of Digital Libra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ao Dandan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Xinzheng Henan,451150)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university digital library reader service work, the new measures for the reader service work in the era of digital library are put forward.

library;digital library;reader service

猜你喜欢

二维码图书数字
二维码
小康二维码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答数字
班里有个图书角
让严肃的二维码呆萌起来
数字看G20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