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疫病频发原因及防控策略

2016-03-11唐克兵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21期
关键词:病原体疫病防控

唐克兵

(盐城市亭湖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 盐城 224000)

动物疫病频发原因及防控策略

唐克兵

(盐城市亭湖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 盐城 224000)

伴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全面发展,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得到不断扩大,动物区间运输与交易活动加剧,这也给动物疫病的传播与扩散提供了条件,动物疫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严峻。本文根据我国动物疫情防治情况重点分析了动物疫情频发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动物疫情防控措施的探讨,以供参考。

动物疫情;防治;传染病;解决策略

纵观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动物疫情的传播一直是困扰养殖专业户的焦点问题,近年来诸如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动物传染病频发,不仅损害了养殖专业户的切身利益,还影响了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也给人类的生存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1]。随着高新科技的快速和全面发展,防治动物传染病的技术和措施越来越先进,但是动物疫病的病原体基因也在不断地变异当中,动物疫情防治仍然是国家相关技术部门和养殖基地重点研究的焦点课题。

1 我国动物疫情传染频发的主要原因

1.1 疫病种类繁多,防治难度较大

最近几年流行的动物疫情中,如牛瘟、口蹄疫、马传染性贫血等疫病的致病病毒和菌类种类繁多,往往一种疫病由多种致病病毒导致的,症状十分复杂,需要多种治疗手段多管齐下,防治不当甚至会导致动物死亡。虽然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进行动物疫情的检测和防治工作,研制了大量的新型抗生药物,并开发出了多种疫情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动物疫情的蔓延。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动物繁殖速度较快,不同地区的动物交易十分频繁,且病原体的基因变异速度也非常快,这无疑增加了动物疫病的防治难度,严重威胁着动物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对我国畜牧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2 饲养方式不当

由于我国的畜牧养殖技术知识科普不到位,动物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养殖密度过大、饲养环境过于封闭等都对动物的大规模饲养造成重大影响,也影响了养殖基地的经济效益。动物的高密度饲养给病原体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条件。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麻疹病毒的流行需要50万人的规模来维持,犬细小病毒的流行也需要每平方千米十二条易感犬,当饲养密度小于每平方千米六条易感犬时,该病的流行和传染就会停止。实际上,为了在现有的饲养资源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很多饲养单位过分强调单位动物的空间拥有量,这就客观上给病原体传播提供了途径[1]。另外,封闭的饲养环境使得动物群体的病原谱的平衡被打破,当出现大规模的致病细菌和病毒时无法通过空气流动将病原体排除在外,形成交互感染。

1.3 防控资金储备不足,防控方案实施不到位

由于很多养殖地区位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收入有限,加之相关政府领导对动物疾病防控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直接导致政府财政部门在疾病防控工作中的拨款严重不足,养殖单位在传染疾病防控过程中显得捉襟见肘。另外,养殖基地的疾病防控物资储备严重不足,如一些需要常备的动物血清和抗生素药物经常处于断货状态,导致在出现相应的疫情征兆时由于没有相应的药物储备而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期,影响了动物疫病的防治、控制等工作,进而影响了当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动物疫情防治的有效策略

2.1 建立健全的动物疫情防控体系

动物疫情的防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建立一套完善的动物疫情防治体系并针对不同的疫情发生情况和病原体传播特点逐步完善治疗系统是做好动物疫情防治工作、提升疫情防治效率的关键。当地政府和养殖基地应该着重建立一套高水平的动物医疗队伍,加强对动物健康情况的监督,并对动物医疗过程进行追踪和判断。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动物疫情,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还从传染源头控制了病原体的扩散传播,将畜牧养殖由于动物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小到最低。因此必须改善养殖场地内的医疗卫生情况,全面提升畜牧产品的质量,保证动物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2.2 加强对动物抗性与遗传性能的研究

运用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改善动物的抗性基因和遗传特性是未来进行动物抗病育种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解决动物养殖过程中疫情频发问题的根本措施之一。因此国家相关生物工程研究机构应该投入专项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强对动物抗性基因的研究,并针对当前流行的动物疫病有目的地开展研究工作,利用基因敲出、转基因动物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改善动物的抗病形状,实验成功后在其他养殖基地内大面积推广。另外,动物传染病病原体不仅在动物之间传播,还有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如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禽流感、印度的鼠疫以及英国境内的口蹄疫等疾病都是动物通过水源、空气等间接传染给人类的。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跨种传染病的感染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有效地控制以及药物设计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2.3 改善动物的饲养方式,增加动物疫情防治的经费投入

在新形势下现代养殖技术需要不断运用科学有效的技术和发展的眼光提升饲养水平,根据不同动物的天然生活习性合理设计养殖环境,注意通风和消毒,及时排除动物粪便和研制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给动物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在源头上阻止动物病原体的产生和传播。在饲养方式上,饲养人员要严格控制饲料和饮用水的质量,从健康角度出发保证饲料能够保证动物的健康成长需要。同时还要保证养殖基地内的光照、通风、消毒、除潮等。另外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和关注,增加相关工作的经费投入,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重点支持农村动物疫情监测和控制设备的经济支出,提升动物疫情防治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动物疫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为了进一步提升养殖场在动物疫情爆发过程中的掌控力,最大限度的保障养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饲养人员应该积极学习新的思想方法,提高对动物疫情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注重养殖场的通风和卫生,建立健全的动物养殖体系,加强对动物抗病基因的遗传性研究,并改善养殖技术,增加动物疫情防治的经费投入,为地区经济技术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1]马兴树.动物疫病频发原因及防控策略[J].北方牧业,2015,(1):17-18.

(编辑:张淑凤)

S851.3

A

1006-799X(2016)21-0056-02

唐克兵(1963-),男,江苏盐城人,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猜你喜欢

病原体疫病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