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地棉张氏鸡脚叶标记系的鉴定与比较

2016-03-10韩世杰袁春新张宏发沈素香孙正国曹云泉

棉花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张氏鉴定

韩世杰 袁春新 张宏发 沈素香 孙正国 曹云泉

摘要:保存、开发和利用新的种质资源是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张宏发于2012年6月10日发现的鸡脚叶标记系(南通张氏系12-06-10),通过和同类材料的比较和分析,其与美国Kohol.NJ.的T586、华中农大的83-4-16、河北省石家庄市农业科学院的Y2-2相比,在叶型、基因型和标记性状方面有区别,证实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有利用价值的好材料,是一个新的鸡脚叶标记系。张宏发与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以一株传的育种方法繁育了4年,至今遗传性状稳定,没有显著变异,既可直接应用于生产,又可组配杂交种,进行杂交优势利用。

关键词:陆地棉;鸡脚叶;张氏;标记系;鉴定

中图分类号: S562.0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2095-3143(2016)01-0011-04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6.01.002

Abstract:The Preserv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ew germplasm resources are the responsibi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workers. In June 10, 2012, Zhang Hongfa found the okra leaf marker system (Nantong Zhangs system 12-06-10). Through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with similar materials, he found that the variety had differences with other varieties in leaf shape, genotype and marker character. It proved that the variety was a good material with good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and a new okra leaf marker system. Zhan Hongfa cooperated with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Regions Along Yangtze River of Jiangsu. ctal.Through 4 years breeding with a strain transfer, they found that the variety had stable genetic traits and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it could directly used in production and hybridization for heterosis utilization.

Key words:Upland cotton; Okra leaf; Zhangs; Marker system; Identification

0 引言

在解放前的中国,鸡脚棉曾经有过兴盛之时,现在世界上有些地方,鸡脚棉品种的热潮又在悄然涌动。虽说都是鸡脚棉,但此鸡脚棉非彼鸡脚棉,前者是亚洲棉,后者是陆地棉。

美国在1976年和1981年先后发放Gumbo等几个鸡脚陆地棉品种。澳大利亚1984年就自育成Siokral-4, SiokralL22和适宜晚播的Siokral324。近期又育成SiokralL22的替代品种L23。鸡脚叶陆地棉品种的种植面积已经占全澳大利亚植棉总面积的45﹪以上[1]。

我国对鸡脚叶陆地棉的关注早于国外,曾育成超鸡脚叶川简3号,鸡脚紫絮棉。1944年育成的鸡脚德字棉,1958年在四川省有100000 hm2以上的种植面积[2]。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河北省、安徽省先后育成超高产鸡脚叶标记杂交棉,推广甚速,震动了棉花育种界[3]。此后,南通又发现了鸡脚叶型的陆地棉突变体,对其进行鉴定和比较很有必要。

1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标记材料四份。即美国Kohol.NJ.的T586[4]、华中农大的83-4-16[5]、河北省石家庄农业科学院的Y2-2[6]和南通棉花张氏系12-06-10。南通张氏系是2014~2015年大田观察和采样测试的数据,母体品种的数据沿自创杂28国审棉2009007审定证书的相关资料,T586是朱伟博士论文中以陕1155/T586自交7代选育的恢复系数据,另两材料的数据来源于他们公开发表的论文。南通张氏系12-06-10的鉴定,以前人研究成果为依据。南通张氏系12-06-10的特性特点,主要是依据和另外三份材料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2 南通张氏系12-06-10的发现经过与来源

张宏发于2012年6月10日在自己的承包地中发现疑似棉1株,并以一株传的方法繁育四年。该鸡脚棉母体品种为深圳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创杂28,该品种在发现地当年种植面积为1470 hm2,总群体为3520万株[7]。

3 鉴定和比较结果

3.1鉴定

南通张氏系12-06-10,株型松散,株高中等,叶片较大,花蕾较大,棉铃较大,蕾、花、铃朝天着生,属于陆地棉类型,而非南通以往种植过的亚洲棉鸡脚棉[8]。南通张氏系12-06-10,其叶片似鸡脚,3~5个裂片,缺刻深度超过4/5,但互相联结牢固,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标准[9],属于代码3的鸡脚叶类型(见图1、图2)。

美国Kohol.NJ.的研究认为,鸡脚叶型的基因符号为L°,半鸡脚叶的基因符号为LU,超鸡脚叶的基因符号为LS,因为南通棉花张氏系12-06-10属于鸡脚叶类型,它的基因符号应为L°。T586和他属同一叶型,但T586属于多基因遗传标记系,含有8个显性性状,均受单基因控制。华中农大83-4-16的材料属半鸡脚叶类型,其基因符号为LU,河北石家庄的Y2-2是超鸡脚叶,其基因符号为LS。

3.2产量性状比较

据朱伟[4](2006)发表的论文介绍,T586为代表的鸡脚叶恢复系略差于正常叶恢复系,单株结铃数增加1.57﹪,单铃籽棉重增加2.38﹪,但衣分低0.4个百分点,籽、皮棉产量分别减少2.0﹪和5.59﹪。据张金发[5](1991)发表的论文介绍,华中农大83-4-16的产量构成因素全面差于大面积生产种卾荆一号,单株结铃数、单铃籽棉重和衣分分别减少4.12﹪、12.14﹪和2.72个百分点。据王忠义[6](2005)发表的论文介绍,Y2-2单铃籽棉重5~6 g,衣分44.47﹪,原始植株结铃3个,铃重3.2 g,衣分32.5﹪,绒长25 mm。作者于2014~2015年鉴定试验表明,南通张氏系12-06-10,结铃性和母体品种相仿,单铃籽棉重5.78 g,衣分41.49﹪,棉铃略小于母体品种,单铃籽棉重为母体品种的84.13﹪,衣分略高于母体品种,比母体品种高0.39个百分点。且母体品种的起点水平高,综合比较,南通张氏系12-06-10具有较好的丰产性能。

3.3纤维品质性状比较

同样从文献[4-6]可知,T586杂交后代育成的鸡脚叶标记恢复系的纤维长度27.5 mm,比强度25.5 cN/tex,马克隆值3.8,分别比正常叶恢复系高0.36﹪,3.66﹪和5.56﹪;华中农大83-4-16的纤维长度29.8 mm,比强度23.8 cN/tex,马克隆值4.8,和大面积生产种卾荆1号相比,绒长有优势,长4.2﹪,马克隆值两者相当,比强度略差,低5.03﹪;Y2-2没有可比较数据。作者送样检测的数据表明,南通张氏系12-06-10的纤维品质优于母体品种,纤维长度达31.4 mm,断裂比强度31.9﹪,比母体品种分别长2.95﹪,高6.69﹪,马克隆值4.9,短绒率10.7﹪,伸长率4.3﹪,反射率7.74﹪,黄度8.0。

综合比较可知,南通张氏系12-06-10鸡脚叶标记系的纤维长度和比强度优异,马克隆值虽然稍微偏高,但在B级范围内;与T586、83-4-16相比,纤维长度长1.6~2.9 mm,比强度高6.4~8.1 cN/tex, 马克隆值偏粗0.1~1.1。

4讨论和小结

4.1 遗传性状稳定

南通张氏系12-06-10与华中农大83-4-16、Y2-2分属不同的基因型,标记性状鸡脚叶分属不同叶型;虽与T586属同一基因型的叶型,但T586是多标记系,而南通张氏系12-06-10是单一的鸡脚叶标记系。南通张氏系12-06-10的遗传性状稳定,和其他三个标记系差别明显。它采用的是一株传的育种方法,标记性状鸡脚叶没有变化,全株绿色,株型,叶型,铃型基本一致,至今无显著变异。

4.2生产性能优异

南通张氏系12-06-10的产量构成因素好,纤维品质略优于其母体品种(其母体品种是一个国审优良品种,国审编号为 国审棉2009007)。由于其综合性状优良,可以一系两用,既可以作为常规品种应用于生产,由于该系的鸡脚叶形,通风透光好,据张宏发的经验只要种植密度调整到60000株/hm2左右就能比创杂28大大增产,这和王忠义的观点非常一致[10]。又可以配制超高产杂交棉,利用其杂种优势[11]。

参考文献

[1]刘毓湘.当代世界棉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405-407.

[2]李瑞祥.鸡脚叶陆地棉在棉花育种工作中的利用价值[J].辽宁农业科学,1985(5):39-41.

[3]汪若海、张雄伟、谈春松.加速标杂A1杂交棉的推广应用,促进棉花事业发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0(1):11-13.

[4]朱伟.鸡脚叶标记的三系杂交棉杂种优势机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99.

[5]张金发,张济中,刘金兰.海岛棉亚鸡脚叶型对陆地棉农艺性状的影响[J].中国棉花,1991(6):10-11.

[6]王忠义.标杂A1和标记杂交棉一号的选育体会[J].中国棉花,2005,32(6):38-39.

[7]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主编.中国棉花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92-100。

[8] 江苏省农作物技术指导站主编.南通市通州区2012年棉花生产技术总结[C]. 2012年全省棉花 生产技术总结资料汇编,2013:1-74.

[9]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C].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报批稿,2003:14.

[10]王忠义,芦立婷,樊建英,等.超鸡脚叶棉花资源育种潜力研究[J].中国棉花,2009,36(9):25-26.

[11]赵敬霞,王忠义,樊建英.超级杂交棉的选育实践[J].中国棉花,2001,28(11):20-21.

猜你喜欢

张氏鉴定
如果恐龙来到我们的世界......
清河县档案馆馆藏文化特色档案又添新品
古籍版本鉴定
浅议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的主要职责
青铜器鉴定与修复初探
八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的鉴定与利用
“妻管严”沈括
绸缎庄命案
明察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