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艺术歌曲《秋水长天》三个版本钢琴伴奏分析

2016-03-10乔小桐导师

环球市场 2016年26期
关键词:八分音符长天织体

乔小桐 导师:周 民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中国艺术歌曲《秋水长天》三个版本钢琴伴奏分析

乔小桐 导师:周 民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近年来,我国音乐家在民族音乐创作上一直不断的探索,以民族文化为背景、结合现代作曲手法的新式民族声乐作品大量涌现,这些作品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具有饱满的时代气息。本文以《秋水长天》为例,分析其创作背景以及艺术特征,并简要阐述其艺术创新,对常见的三个版本的正谱伴奏进行分析,从而论述其各自所表达的意境。

民族音乐;民族文化;时代气息

一、《秋水长天》的创作背景

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以及群众审美方式的改变,在这个新的发展时期,民族音乐在创作风格和演唱技巧方面都逐渐步入了一个新的格局。以民族文化为背景、风格迥异、形式新颖、结合现代作曲手法的新式民族声乐作品大量涌现,这些作品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具有饱满的时代气息,所以广受业内外人士的喜爱。《秋水长天》的创作蓝本是基于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该曲用恢弘的笔法描绘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辽阔景色,作者用时而高昂有力,时而舒缓细腻的声音为听众展开了这样一幅气势磅礴意境苍茫的画卷,把铁血男儿誓死镇守祖国的铮铮铁骨与愁肠难眠的思乡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致。此曲是由青年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教师,音乐伴奏教师胡廷江与国家一级编剧宋小明共同创作,并于2010年问世的一首中国现代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艺术层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二、《秋水长天》三个版本钢琴伴奏分析

本曲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A+B+A’),A’段为A段的不完全重复,所表达的意境更进一步升华。从“小我”情怀转变为“大我”的爱国情怀。本文就目前音乐会比赛等常见三版正谱伴奏对其伴奏织体、情感表达、对歌唱者的烘托作用以及对钢琴伴奏的技术要求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

(一)邹彦卓版

1.伴奏织体分析

邹彦卓版为此三个版本中最常见的版本,以下简称邹版。

邹版引子部分采用了琶音的形式明确了调式调性,同时又表现出了大漠中的异域风情,A部分的织体进行运用了分解和弦的八分音符形式,增强了乐曲的流动性,这一部分的情绪特点主要为烘托悲凉气氛,体现孤独心情,流动的八分音符加上小调和弦的进行恰好表现的不温不火。(图1,1)

到了“大漠孤烟剪不断”,歌曲的情绪进行到A段的最高点,此时右手使用了一串十六分音符来推起一个小高潮,同时左手的伴奏织体变为了十六分音符的跑动,增强了听觉上的紧迫感与流动性,且右手变成了音程和弦的交织进行,增强了厚重感,同时和弦的运用也增强了音域开阔性,表现了大漠的广阔无垠与苍凉的景象。(图1,2)

乐曲进行到B段时,到了整个乐曲的高潮部分。这一部分的左手为八分音符音程震音,左手的低音部分使整体音响效果显得激烈有力,右手基本跟着主旋律进行。(图1,3)

2.演奏特点分析

(1)本曲织体多为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

(2)邹版在这A和A’两段相同歌词的地方采用了相同的伴奏织体,未表达出歌曲中对于小家与大国间心境的不同。

(3)整首乐曲的低音运用并不是很丰富,对于边塞号角的描绘也略显单薄。

(4)邹版伴奏为本文所要分析的三版伴奏中最易的一版,其运用简单的伴奏织体,简洁的意境描绘,在听觉上却也能达到简约而不简单的效果,所以此版伴奏的使用频率颇高。

(二)白永明版分析

白永明版的伴奏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以下简称白版。

1.伴奏织体分析

白版引子部分采用了颤音的形式,模仿出了大漠上余烟袅袅的感觉,A段开始后左手织体运用了四分音符及其变体,右手主要以十六分音符为主,其听觉效果略显紧凑,无辽阔悲凉之感。(图2,1)

到了A段的高潮部分,白版与邹版不同的是白版采用了八度音阶来推动乐曲的发展,这样更容易调动歌者情绪,然而到了“断”字的四拍长音时,右手伴奏织体运用了小附点节奏,笔者认为这句的情绪表达需要更广阔的,能够使节奏拉长的节奏型,而不是小附点这样具有弹性的伸缩性节奏型,这一句的伴奏无法对歌者起到烘托并推动的作用。(图2,2)

(图1,1)

(图1,2)

(图1,3)

(图2,1)

(图2,2)

B段部分间奏右手使用了十六分音符跑动,左手为带休止的三十二分音符,白版原意也许是希望左手短促而有力,但笔者认为意义不大,因为在本就快的节奏之下又是八度音程的震音能做到三十二分音符的人少之又少,这对钢琴技巧性要求太苛刻。(图2.3)

2.演奏特点分析

(1)本曲织体多为十六分音符的跑动,增强了乐曲的流动性。

(2)四拍长音时伴奏织体运用了小附点及切分等节奏,听觉上略显紧凑。

(3)从B段开始,左手织体采用三十二分音符带空拍的跑动,需要娴熟的钢琴演奏技巧。

(4)在A’段与A段的乐曲发展上采用了不同的手法,推动了演唱者的情绪。这一点是此版优势。

(5)白版伴奏的技术要求较之邹版较高,需要左手很好的控制以及十六分音符的跑动,但其意境描绘、伴奏织体的运用方式以及对歌者的烘托作用都较邹版都略显劣势,所以此版伴奏出现频率并不是很高。

(三)巴特尔版分析

巴特尔现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钢琴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师从于张佳林老师,作曲方面也颇有成绩。以下简称巴版。

1.伴奏织体分析

巴版的引子部分结合了邹版和白版的优势,既有轮指颤音又有琶音,对于广袤无垠异域风情的大漠意境描绘的淋漓尽致。A段开始,左手使用了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而右手是在左手快要结束时配出和声效果然后进行声部的交替,从听觉上来说既有和声效果,可以带动歌者情绪,同时音响还不繁杂,清新简单,但是对钢琴伴奏者来讲,技术要求要高于邹版和白版。尤其是在“化作一缕云烟”这句,右手采用了三连音和五连音,演奏时需注意要平均而清晰。(图3,1)

A段高潮部分巴版的左手选择了三连音来增强乐曲的流动性,而右手选择了八度音程以及和弦的交替进行,将乐曲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同时能带动歌者情绪的推动。(图3,2)

听常思思版的音乐会发现在B段时节奏进行并不按照4/4拍的强弱规律进行,而这一点恰恰巴版意识到了,在B段间奏上,巴版特意标注了重音记号。这一部分左手的低音低至大字一组,使声音具有超强的厚重感。同时左手的八度仿佛在模仿战争中的胜利之鼓,听觉上使人振奋。不过技术上的不规则的强弱变化也是对伴奏人员技术的一个挑战。(图3,3)

2.伴奏特点分析

(1)巴版伴奏主要运用的伴奏织体为三连音及八分音符。

(2)巴版伴奏在引全曲进行中既巧妙的推动了演唱者的情绪,又运用三连音等织体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渲染了氛围。

(3)相比这三版伴奏而言,巴版更接近原作。

(4)巴版伴奏是这三版里技术要求最高的,尤其是B段的不规则强弱变化的重音,需要演奏者细腻的处理。

(5)目前巴版伴奏是内蒙古师范大学运用最多的《秋水长天》伴奏版本,这与巴特尔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关。

三、《秋水长天》的艺术特色

《秋水长天》作为新式民族声乐作品,其中既包涵了传统的诗歌元素,又结合了现代白话语言,其作曲技法也不乏一些创新的因素,从而使这首歌曲既有古典主义内涵又有现代主义特色。在《秋水长天》歌词的创作中,词作家借鉴了几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编与创新,虽然词曲内容表达的是爱国主义情怀,但字里行间却从未体现“爱国”二字,而是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大漠孤烟”、“西风古道”、“秋水长天”、“故乡云水”等景物的描写从而表达作者孤独的思乡情怀以及爱国主义热情,实现了新体诗与旧体诗的有机结合,统一了歌词的历史性与时代性,拥有着鲜活的艺术形象和饱满的思想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结语

(图2.3)

(图3,1)

(图3,2)

(图3,3)

本文通过对艺术歌曲《秋水长天》艺术特点及三个版本钢琴版伴奏的分析,从而比较了不同版本的写作特点、织体运用、意境表达以及烘托作用等,为大家选择不同版本的钢琴伴奏提供了参考。《秋水长天》的三个版本的钢琴伴奏都能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情感以及描绘出广阔无边的塞外风情,只是不同版本的创作角度不同,形成的音响效果也不相同。邹版偏向于音乐的流动性以及技术层面的简单性;白版偏向于激烈气氛的烘托以及异域风情的描绘;巴版偏向于意境的描绘以及细腻情感的刻画。大家选择伴奏版本时可根据所希望表达的意境而进行选择。

[1]夏雪 论艺术歌曲《秋水长天》的艺术特征与演唱诠释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 论文 J642.51 2016,3

[2]卞开萍、赵伟伟 中国民族声乐创作特色研究——以《秋水长天》为例 艺术百家2015年第5期 总期第146期

[3]王晓霞 民族声乐作品《秋水长天》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方法 音乐舞蹈大舞台

[4]姚敏 《秋水长天》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 黄河之声 2013年第12期

[5]李韬 声乐作品《秋水长天》的创作风格 音乐时空音乐论坛

[6]徐微微 《黄河怨》钢琴伴奏版本对比研究 中央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3 年11月

[7]刘艳晴 钢琴伴奏对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借鉴——硕士学位音乐会毕业设计 中国音乐硕士论文 2016年4月

[8]梁安琪 论中国早期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艺术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3年11月

猜你喜欢

八分音符长天织体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论利盖蒂钢琴练习曲(第一卷)之节奏组织
八台山独秀峰
河北长天药业有限公司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致逝去的医务者
借助柯达伊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秋水长天(创意作品)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浅谈钢琴即兴伴奏中织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