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门峡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6-03-09贺亚丽仇宏昌刘钟鸣杨雪萍王艳萍

河北果树 2016年2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贺亚丽,仇宏昌,刘钟鸣,杨雪萍,王艳萍

(1河南省三门峡市园艺工作总站 472000;2陕州区张湾乡农业服务中心)



三门峡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贺亚丽1,仇宏昌1,刘钟鸣1,杨雪萍1,王艳萍2

(1河南省三门峡市园艺工作总站472000;2陕州区张湾乡农业服务中心)

摘要:阐述三门峡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1 发展现状

1.1面积与品种三门峡市现有苹果面积11.62万hm2、产量18.6亿kg,分别占果树总面积、总产量的62%、80%,被世界粮农组织、农业部确定为苹果优势产业带和最佳适生区。苹果品种丰富,早熟苹果主要有夏丽、藤牧1号等品种,中熟苹果主要有嘎啦、美国八号、华冠、新红星、金冠等品种,晚熟苹果主要有富士、秦冠等品种。2014年,全市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产值达63.6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2.9%,人均水果收入2 828.9元,继续位居果、牧、菜、菌、烟等特色农业产值之首。

1.2基地与品牌目前,三门峡市已建成3.4万hm2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200 hm2绿色苹果基地、133 hm2有机苹果基地;建成了7.5万hm2苹果出口基地,占水果出口基地的88%,灵宝市、陕县已经成为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特别是2013年以来,灵宝市、陕县共有400 hm2苹果生产基地通过了GAP认证,并先后通过加拿大、智利和美国官方注册认证,为三门峡市苹果出口国际高端市场打开了通道。现在已经创建、注册苹果品牌30余个,“灵宝苹果”“寺河山”“二仙坡”牌苹果等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灵宝苹果成为全国唯一的苹果原产地保护品牌,并荣获“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称号,2015年品牌价值达到171.08亿元,名列全国县级的水果品牌价值第一位。

1.3推广技术近年来,三门峡市以果品“三管一做”(管成精品果,向每个果要效益;管成精品树,向每棵果树要效益;管成精品园,向每片果园要效益;做大果品产业,向整个果品产业要效益)为抓手,强化“果、树、园”管理,大力推广了苹果矮密栽培、品种改良、果园生(覆)草、配方施肥、肥水一体化、高光效树形、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无公害病虫防治、SOD功能苹果生产、组培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90%以上的苹果园实现了良种化栽培,80%以上的苹果园实现了高光效管理。2015年,三门峡市苹果套袋数量达到79.93亿只,套袋苹果产量占苹果总产量的80%以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优质苹果的生产,优质果率由2010年的50%提高到目前的65%以上。

1.4服务体系围绕苹果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初步形成了技术推广、农资供应、贮藏保鲜、市场营销、信息网络、质量检测等六大服务体系,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格局。一是建成了以“黄河农网”和“优质果品信息网”为核心的市、县、乡、村四级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了水果产供销的全程信息服务。二是建成三门峡优质农产品(苹果)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并率先获得河南省双认证,形成市有检测中心、县有监控中心、乡有监控站、村有监控员的苹果质量安全监控检测体系。三是建成年交易量万吨以上水果市场21个,在全国100多个城市设立苹果直销门店300多个。四是建成苹果机械冷藏库150余座、贮藏能力达到20万t,初步实现了季产年销、周年上市。五是建成了农资供应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确保了农药、肥料、果袋、包装等生产资料及时、优质、优价供应到果农手中。

1.5果业企业三门峡市现有国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14家,水果制品综合生产能力接近60万t,其中苹果浓缩汁生产能力40万t,成为全国重要的苹果浓缩汁生产基地。这些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连万家、建基地、拓市场,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2 问题分析

苹果产业作为三门峡市第一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已经成为全市最大、最稳定的富民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与现代苹果产业发展要求及先进果区相比,仍然面临新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三门峡市苹果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整体生产水平不高,精品果相对偏少一是果园基础设施薄弱。苹果产区遭受冻害、霜害、雹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果园防雹减灾、减轻晚霜冻害等设施少。同时,道路、水利、电力等硬件建设相对落后,机械化果园管理水平较低。二是苗木繁育困难大。作为一个果业大市,每年都要发展一定数量的果园,但标准高、规模大、管理规范的育苗基地少,本地繁育的苗木不能满足需求。三是矮密苹果园所占比例少。现有矮密苹果园仅占全市苹果面积的7%。四是老龄果园占有一定面积。25年以上的苹果园占有一定面积,这些果园品种落后、树体老化、抗性较差、病害严重、优质果率低,急需更新再建。

2.2品种结构不太合理,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早、中、晚熟苹果比例不尽合理。目前,早、中熟苹果面积偏小、产量低,而晚熟苹果面积偏大,造成销售压力大、价格不高。二是鲜食与适合加工品种的比例不协调。主栽品种基本上都是鲜食品种,适合加工的苹果品种很少。

2.3经营主体小,组织化程度低水果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绝大多数果农还是以户为经营单位,导致统一生产管理难度大,不能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流通主体,不能实现与市场有效接轨。

2.4产业化程度低,产销连接不紧密一是没有形成多层次开发、多层次增值的完整产业链。苹果采后分级处理能力差,机械冷藏库规模小,境内苹果市场影响小。二是具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辐射面不广。三是产业链条中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户产销连接不够,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

2.5名牌效应没有充分挖掘,高端市场开拓不够一是虽然创建、注册苹果品牌达30余个,但真正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牌不多。二是苹果销售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两广”“两湖”,而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市场占有率偏低。三是国内销售供给批发市场的多,超市直供的少,大型连锁超市供应的更少。四是出口数量少、档次低。

3 发展对策与建议

做大做强苹果产业是三门峡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农村民生、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3.1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苹果基地

3.1.1优化区域布局,建设优质苹果基地在苹果生产规模不断发展、扩大的同时,结合各地自然环境,按照“宜果则果、苹果优先”的原则,着力建设3个不同类型的优质苹果基地,分别是海拔800 m以上的山区精品苹果生产基地、海拔500~800 m的塬区优质高产苹果生产基地、海拔500 m以下的鲜食与加工兼用苹果生产基地。

3.1.2加大早、中熟苹果发展,优化品种结构目前三门峡市的早、中、晚熟苹果比例为0.44∶1.98∶7.58。根据当前市场需求情况,早、中、晚熟苹果适宜的比例应该为0.5∶3∶6.5。因此,要大力宣传,规模发展综合性状表现较为优异的早、中熟苹果品种,如嘎啦、新红星、华冠等,使三门峡市早、中、晚熟苹果比例日趋合理。

3.1.3利用组培技术,快速繁育无毒矮化苗木果树良种繁育是现代化果园发展的基础。要利用组培技术,充分发挥灵宝市果树实验场、二仙坡果业公司等组培基地的技术优势,快速培育适宜三门峡市发展的苹果矮化苗木,为全市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推广提供保障。

3.1.4采取不同措施,更新改造老果园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分类管理,设立老果园更新改造试点,并总结、推广经验,有计划、分批次推进,建立常态化更新改造机制。对没有改造价值的老果园要更新再建;对有改造价值的老果园,要通过间伐、改形、疏枝、高接换优、加强肥水管理等措施,充分挖掘老果园潜力,实现老果园优质高产高效。

3.2推进示范园区建设,引领苹果产业健康发展

3.2.1加快推进现代苹果示范园区建设紧盯国内外苹果产业发展前沿领域,积极引进苹果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以国家标准果园为样板,按照生产标准化、处理商品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的具体要求,遵循“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分步实施”的原则,集约项目、集约资源、集成技术,立足高标准建园、现代化装备、高水平管理,大力发展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新模式,在全市建成一批矮密化、标准高、规模化的现代苹果示范园区,使其成为区域苹果发展的典范和标杆,带动全市果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3.2.2建设高标准出口示范基地农业、园艺、检验检疫和出口企业等部门通过紧密配合、分工协作,以果品出口企业为依托,以出口美国、加拿大、欧盟等高端市场为目标,按照其准入标准,完善技术管理措施,建设高标准苹果出口示范基地,并通过注册认证,推动果品出口创汇上水平、上台阶。

3.2.3加快现代休闲观光果园建设充分发挥三门峡市苹果产业的品牌优势,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栽培管理模式,建立一批现代休闲观光苹果基地。

3.3培育优势品牌,提高辐射能力

3.3.1推进苹果品牌整合着力扶持、培育2~3个精品品牌,特别是“灵宝苹果”“寺河山”“二仙坡”等品牌,按照统一产品质量标准和统一的产品外观包装设计,发挥品牌集团优势,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品牌龙头。

3.3.2提升品牌市场占有率积极组织果品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经纪人等参加各类会展和经贸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永久性宣传栏等多种媒体,进行推介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鼓励企业在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设立直销窗口,提高品牌市场占有率。

3.3.3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切实增强品牌保护意识,加强生产标准监管,规范竞争行为,维护品牌的知识产权和市场形象。完善品牌协调机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品牌经营单位的合法权益,为品牌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4加强宣传推介,加快市场开拓

3.4.1大力开展果品推介活动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果品企业唱戏等推介,使我市苹果尽快打入各大水果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让其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和份额,从而拉动三门峡苹果产业的大发展。

3.4.2充分发挥产地市场功能重点支持乡村批发市场建设,推行订单交易、物流配送等现代化交易手段。建立健全苹果交易、流通、价格信息发布等机制,通过农业部农产品信息平台,把三门峡市苹果市场融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产地价格和市场价格有效对接,提升产业效益。

3.4.3努力创新销售模式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窗口直销、电子商务等营销方式,创新销售模式,有效地促进全市果品销售。

3.4.4强力推进出口创汇充分发挥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海关的支持、引导作用,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积极培育更多的苹果出口企业和出口品种,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我市苹果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3.5推进产业化进程,提升产业效益一是通过大力培育苹果龙头企业,带动全市苹果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二是通过引导和扶持果品加工龙头企业,着力开发苹果精深产品加工,实现由粗放果品加工到精深果品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换代升级。三是通过大力发展包装和冷链物流,完善包装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加强苹果采后分级包装、冷链技术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果品采后包装冷链物流信息化。

3.6完善保障机制,促进持续发展

3.6.1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苹果产业的组织领导,要把苹果产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以民为本的长效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同时,要把苹果产业发展的年度任务纳入到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评,严格奖惩。

3.6.2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一要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市、县两级要建立苹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矮化密植苹果基地建设、老龄果园更新再建、市场开拓等项工作。二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根据国家苹果产业发展政策和投资方向,建立项目储备库,积极申报、争取国家和省有关苹果产业项目。三要利用社会资金。鼓励社会资金开发“四荒”,投建、扩建苹果生产基地。

3.6.3强化服务支撑机制一要充分发挥由河南高山果业集团牵头成立的《河南省苹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整合省内外苹果产业科技资源,加快苹果科技创新步伐。二要积极引进各类高素质的苹果专业人才,不断提升苹果产业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三要支持创立各级苹果生产、流通、加工行业协会,指导、协调行业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市场价格、品牌商标等,避免企业间无序竞争,帮助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3.6.4完善质量控制机制巩固完善苹果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加大市、县、乡三级质量安全检测基础设施和监测检验体系建设力度,提升检测能力;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探索建立全市苹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确保全市苹果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S482.8;S60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9402(2016)02-0002-03

收稿日期:2016-02-14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