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的丽质和气质

2016-03-07

新民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乌镇气质生活

天生丽质,这是城市比较于乡村,主要的区别。

城市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一个安全而又舒适、方便的地方。城来自于城郭,为了安全,“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市则来自于井边,“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有了城市,人类便有了一个更加安全、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

既然叫了城市,好的地方自然无数。早起有早点,出门坐公交,上班去公司,路边有小店,闲时看电影,晚归有路灯。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城市会让你的生活在不经意间,变得方便、随心。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个期盼,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照。

不要简单地把那些离开城市,喜欢隐居山野、离群索居的事情当真。要是真有那样的爱好,原因可能更有其他故事,比如爱情,比如孤独,比如避世。那些被描写得很美好的乡村生活,乡间别墅、湖景小筑、茅屋暖居之类的,仔细想想,也不过是结合了很好的城市便利的乡村,或许叫做城市式的乡村更好一些,骨子里还是有着城市的特质。真的要是没有城市式的便利,荒山野地里男耕女织,谁去呢?再说了,大家都追求“城里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不就是图的城里生活的天生丽质的方便吗?否则,为什么媒体在批评一些城市治理还不够好的地方,经常说是“城中村”呢?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进步,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大大加快。改革开放后的37年中,城镇化率从18%快速增加到了55%,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了653个,已有7.5亿的人口生活在城镇之中。

当然,天生丽质之外,城市的好坏,主要还是看气质。

最能够看出好气质的中国城市,上海可以算一个。无论是陆家嘴鳞次栉比的高楼,还是外滩古色古香的夜景,无论是方便发达的交通网络,还是丰富便捷的各种商店,上海都是中国可以拿得出手的城市化典范。邓小平在上海视察时就说:“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

最能够看出好气质的中国城镇,乌镇也是一个。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说:“我曾经在浙江工作多年,多次来过乌镇,我很喜欢这个地方。第二次乌镇改造时,我在这里帮助他们策划,支持他们古建保护、旅游开发。今天再次来到这里,感到亲切熟悉,感到耳目一新,毕竟我多年没有来了,感觉对这里还是刮目相看了。”

当然,快速进行的城市化,也常常扯着脚步,影响了城市气质。比如城市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城市病集中爆发。一些城市喜欢大拆大建,却忽略城市本身内涵式发展。有的城市只顾着建高楼大厦,却长期忽视对棚户区、城中村的改造治理。很多城市只看地上忽视地下,一下大雨“城里看海”,一片汪洋都不见。有些地方无视本地文化特色, “大裤衩”、“马桶盖”层出不穷。

上月20日至21日,中央举行城市工作会议,就是要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每年新增城镇人口2100万人、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口之际,对城市发展和城市工作进行顶层设计。会议提出的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是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切实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南。

高楼大厦不等于城市现代化,人的需求才是城市建设的归结点。“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城市建设要有城市文化,要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并且还要给城市“减肥”,不能让城市在虚胖中逐渐丧失活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要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新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那么,好的城市,究竟应该有些什么样的气质?

那样的城市,最重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与文化的融合、安全与便捷的一体。根本的,“要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猜你喜欢

乌镇气质生活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乌镇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WHAT’S INSIDE DOESN’T COUNT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在乌镇做一场戏剧的梦
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