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面结合 整合资源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16-03-07李品

河北农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芍药美丽建设

李品

点面结合 整合资源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李品

枣强县大营镇芍药村地处衡水市东南部,交通便利,北临邢德公路,西邻京九铁路和大广高速,南邻青银高速,东与武城相邻。村内街道和田间路全部硬化,方田实现林网化、村内环境优美、花草树木排列有序,水质优良、土壤肥沃。全村人口634人,村域面积308亩,耕地面积1744亩。村均集体年均收入80万元。现有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不足1500元增至2012年的7885元,现正在筹建500亩的蓝莓科技种植园。

芍药村积极把握发展机遇,与时俱进,将村庄规划和旧房屋改造,道路建设与庭院绿化,污水改造与垃圾处理,产业发展与提高村民生活品质摆到重要议事议程上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美丽乡村”创建的基本做法

1、加强宣传发动,争取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主动

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改善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该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次召开党员会、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发动,向村民说明讲清创建美丽乡村的重大意义,争取得到村民的支持。在此基础上,两委班子认真研究、入户走访、制订了适合本村发展的具体创建实施方案,创建时间,分工负责、协同作战,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2、制定建设规划,提高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品位

(1)发展定位。围绕“发展经济强村,建设幸福乡村”的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核心,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改造、农田水路树布局合理。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高效的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心灵更美”的宜居、宜商、宜农、宜游的“最美乡村”。

(2)创建模式。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团结一心、开拓创新、改革开放、使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进行有效的整合,找到了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独具特色的发展创建之路,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3)“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①科学规划、统筹谋划、提高创建效率。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科学、系统的民心工程,要面对现实、立足长远,确立明确的发展思路和创建目标,我们请省市规划设计院、规划局的专家来村实地考察、组织部分党员、干部、代表外出参观考察,开拓大家的眼界,经过科学论证,制定出了适合本村特色的创建规划,极大提高了创建效率。

②群策群力、整合资源,激发创建热情。结合我村五年经济发展规划,我们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把美丽乡村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对全村的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新建垃圾池20个,群众的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定期清理,分级处理,大街小巷安排有专人负责,安排护林护路护树人员,硬化街道和环村公路20000平方米,新建文化广场近5000平方米。这些工作的大力推进,奠定了美丽乡村创建的物质条件。

③全面发展、强势推进,在创建的同时积极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我们结合美丽乡村创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强村富民产业,几年来,共发展了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以裘皮服装加工、蔬菜种植、生态养殖和特色种植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使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到2012年底达到了7885元,实现了以工促农、以工带农,工农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制定了适合本村特色的创建规划,极大提高了创建效率。

二、“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取得的实效

1、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提高改善设施建设,达到村村优美

(1)基层建设条件。村两委班子团结,基层组织健全,管理民主,社会稳定,村民相互关爱,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相处,文明向上,生活幸福。民风淳朴、村风和谐,诚实守信,合法经营。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抗震救灾模范集体”2010年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先后被河北省、衡水市命名为“文明生态村”,2011年12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忠先后荣获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2013年3月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2)基础设施条件。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街道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村民的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定期清理,文化娱乐休闲广场设施齐全、配套完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新民居建设布局科学,规划合理,景色宜人。

(3)生态环境条件。该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积极推广集约型、环保型和生态型经济,大力推广普及有机、节水、节药、节能的无公害绿色生产经营方式,门前卫生实现三包责任制,大街小巷无垃圾、无柴草、无人畜粪便,农业废弃物和农村粪便得到综合利用。

(4)文化建设条件。当地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近年来,该村积极发展创建群众喜闻乐见的乡土文化。农民夜校、文化书屋、锣鼓队、秧歌队和文化宣传队、村级广播站建设完备,文体活动设施齐全,科学普及、文明宣传及时到位,极大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通过开展“树立新芍药形象,提高新芍药人素质”和“芍药人,芍药精神”等一系列的文明主题创建活动,农民的文明程度普遍得到了极大提高,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尚,移风易俗,村规民约执行好,无违法犯罪现象,社会和谐稳定。

2、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调整提升产业,实现家家创业

该村合作社采用支部书记王文忠独创的“8+2”辐射带动发展模式,裘皮加工从采皮—鞣质—样板设计—剪毛—裁剪—吊里等一套完整的生产工艺,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就业、提高了收入,所做产品全部出口,市场份额逐年增加。无公害蔬菜大棚采用“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施肥、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使规模不断扩大,效益连年提高。

3、通过“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服务工程,达到处处和谐

(1)提高农民人文素质。社会事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善,中心村规划建设,绿化工程的提升,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提高了芍药村的整体形象,实现了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目标。尊老爱幼、扶弱济贫、团结互助、爱护公物等社会公德得到崇扬,维护村庄环境卫生,搞好家庭清洁卫生、种树栽花等成为村民时尚,逐步养成清洁、卫生、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不断增强。

(2)典型乡土文化。芍药村有县志记载:燕王扫北时该村叫“烧牛镇”。后来明末清初,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至此地,得了伤寒,久治不愈,当地郎中取该村的芍药根熬汤喂服,不几日痊愈。由此御封为芍药村。芍药锣鼓队、秧歌队已经有很久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年文化活动,文化产业正在兴起,以芍药品牌的文化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多次参加县举办的文体活动,目前该村从事传统文化的人数已经达到118人。一个团结和谐、文明向上的文化大院正在崛起。

三、“美丽乡村”创建的几点建议

1、思想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市、县要求,把“美丽乡村”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与促进资源要素集约利用、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不断提升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水平。

2、狠抓重点工程建设。一要狠抓中心村培育。切实加强中心村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提高中心村的人口集聚力、经济发展带动力和社区服务辐射力,努力把中心村打造成为农民居住中心、产业发展中心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二要狠抓环境整治工程。坚持治村与治本、整顿与规范相结合,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清理垃圾、清理违法违章建筑、清理广告、路牌,治理污水、治理河道,旧村改造、危旧房改造。三要狠抓农民增收工程。大力推广设施农业,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和循环经济,大力发展“三品”农产品。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3、部门参与,指导帮助,是做好创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在创建过程中,注重通过各种渠道邀请省、市、县有关部门和领导到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各级领导亲临现场,精心指导,指出不足,并在项目、规划、技术、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的帮助和支持,进一步提升创建美丽乡村的档次和品味。

4、干部带头,发动群众,是做好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村庄建设是一项基础工作,与每一家农户都紧密相关,为了动员群众,干部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村干部身先垂范,带头拆房让路,带头参与植树绿化。通过干部带头,加上大力宣传和积极引导,使村民充分理解并积极参与绿化、环境建设和创建工作。村里召开党员、村民组长会议,各组召开村民会议,开发区召开座谈会,走家入户几十次,掀起了空前高涨的创建热潮,营造出热火朝天、全民参与的工作气氛,为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点面结合、整合资源,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趋势。不能把建设美丽乡村理解为建设“世外桃源”。事实上,乡村的美,既体现在自然之美,也体现在现代之美。我们要在前几年建设农村新社区的基础上,继续以农村社区化为导向,通过农村宅基地置换和农民住房改建,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镇集聚,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化经营发展,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进一步向农村延伸覆盖,使乡土文明融入现代文明,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作者单位:枣强县富强南路农林局)

猜你喜欢

芍药美丽建设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陆抑非《芍药》
美丽芍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