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2016-03-0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段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李 蜜



中高职衔接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李蜜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430)

文章旨在扩充商务英语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内涵研究,从中高职衔接的视角探讨了商务英语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阐述了该课程体系三种开发逻辑,并论述了该课程体系所适用的开发模式。

中高职衔接;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一 研究背景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至此,中高职衔接成为了职业教育的重点内容和热点。中高职衔接初期注重外延上的衔接即学制上的衔接,如对口单招、三二分段、3+证书等,有效的满足部分中职学生的升学需求和高职院校的招生问题,但也累积了诸多问题。首先,一些中高职院校在专业定位及课程培养目标上定位混乱,缺乏差异性及互补性。其次,由于中高职衔接缺乏顶层设计,导致部分课程同质化严重,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再者,部分中职院校重技能轻理论,重商务轻理论,使得中高职在实践教学上出现技能倒挂,理论教学上难以适应。近年来有学者意识到上述问题,转而关注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式衔接,提出了中高职从顶层开始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想。秉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本文立足商务英语专业,从中高职衔接视角,阐述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途径,旨在提高商务英语中高职衔接的内涵建设。

二 课程开发逻辑

课程开发逻辑是指职业教育不同类别课程之间的编排思路,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开发逻辑同时兼顾知识的内在逻辑和能力发展逻辑。就商务英语专业而言,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秉承以下三大逻辑:

(一)职业人才成长逻辑

职业人才技能和能力的获得有其自身规律,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简至繁、由浅到深的过程。技能走向从经验到策略。较高能力以较低能力为基础,每一个层级之间的提升需要经过反复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职业人才成长的每个阶段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都互为基础。因此,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展开顺序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逻辑为依据,课程体系的开发从简单能力到复杂能力,理论知识由浅入深。既能适应每个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又能照顾到没有升学需求的学生对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的诉求,保持中高职各自相对完整的体系和衔接的一贯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也秉承这一规律。

(二)学生认知逻辑

学生的认知发展遵循其自身认知阶段。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认知发展有三大阶段:动作表征、肖像表征和符号表征。动作表征指的是通过动作来认识再现外界事物,强调做中学;肖像表征指将经验转化成内在表象的能力,主要通过形象思维如视觉形象和其他感官来进行学习;符号表征最为抽象,指的是借助语言或者其他符号系统进行学习和推理。中高职学生具有共通的认知特点但又有不同的认知阶段。中高职商务英语的课程体系开发,要充分考虑中高职学生各自的认知特点,应阶梯型设计课程体系,具体到每门课程时也当因材施教。

(三)语言习得逻辑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是英语在商务场合中的应用,承载了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等方面信息。因此,商务英语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一体化课程体系)中语言类课程的开发遵循语言习得规律。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假说里有一条颇具影响力——“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输入假说强调真实语言素材的输入、语感的培养和语境的设置。所以商务英语中高职衔接语言类课程教学内容应尽量取材于实际工作内容并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改编。而中高职语言类课程在衔接的同时也应体现层次性,根据“输入假说”的公式“i+1(i表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技能,1表示输入的语言材料难度要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中职在语言技能的课程设置上,应避免揠苗助长,反之高职语言课程的设置则应符合学生和工作岗位需求。

三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开发

在课程开发框架的选择上,可以采纳有关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工作过程系统化不仅强调了单个的工作任务,更强调了整体的工作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在系统化的项目中学会技术技能、经验,更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据此,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解决中高职商务英语衔接问题:

(一)明确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目标,避免中高职定位错乱

为了确保有效衔接,处于同一经济区域的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可以协同合作,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岗位群和人才需求,归纳出商务英语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其条分缕析出职业能力链条。以珠三角地区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由于珠三角外向型区域经济特点,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岗位群同为“涉外商务助理”、“涉外商务翻译”、“外贸从业人员”等。具体而言,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岗位多为外向型企业办公文员、酒店前台、外贸跟单助理等,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层级较低,范畴较窄;而高职商务英语就业岗位多为外向型企业初级商务翻译、报关员、报检员以及英语培训机构培训专员和涉外导游,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层级教高、范畴较宽。因此,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共同分析专业岗位群得出职业能力链条,再针对各自职业岗位和相应职业能力设定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既能避免中高职定位错乱,又能保证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其中“旨在掌握经验技能的”的职业能力属于中等职业教育,而“旨在掌握策略技能的”的职业能力则应属于高等职业教育。

(二)合理选择课程体系内容并排序,避免重复和同质化

中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内容来源于就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围绕中高职各自定位和课程体系目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行动领域进行整合归纳,进一步提炼职业能力并将其转化成学习领域即课程。再将学习领域按照前述“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学生认识规律”及“语言习得规律”进行排序。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能力包含商务与语言两部分,其中商务方面的职业能力宜采用“职业人才成长规律”与“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排序,语言方面的职业能力宜采用“语言习得规律”。中职学段的商务英语应培养基本的商务交际能力为主,侧重文员、跟单、单证和酒店前台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语言上由于学生基础薄弱,需要加强基础英语,辅以一定的专门用途英语。高职学段则需商务与语言并重,强调语言与商务的融合以及外贸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如报关报检实务、进出口业务流程与操作等。简言之,为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和同质化,商务英语专业不管中职还是高职,都需要在全面的调研的基础上,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提取职业能力并围绕各自定位和就业岗位,对职业能力进行学习领域转化。中职学段在商务方面追求知识的广和浅显,技能训练的单一和简单,在语言方面力求打好基础,侧重基础英语、辅以专门用途英语;高职学段在商务方面追求知识和技能的贯通,综合技能的训练,在语言方面则侧重专门用途英语,强调商务场景下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围绕现实商务活动,整体规划实践教学,避免技能倒挂

为避免技能倒挂,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可依据实际工作过程和现实商务活动,从宏观上构建一个系统化、多层次、开放、动态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一体系应当包括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支撑体系。首先,聘请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专家与中高职的专业教师一起成立“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运行和监控。其次,该委员会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涵盖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三个维度。在这三个维度上,中职学段皆为高职学段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综合和提升。中高职商英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则围绕教学目标,以行动为导向,项目为驱动序化、系统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岗位职能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鉴于职业能力的发展遵循由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过程。中高职商英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体现进阶性以避免技能倒挂。最后,实践教学的情景设计也应当与中高职各自的就业岗位相对应。例如,参考前文所述,中职学段的实践教学情景可设置为外向型企业办公文员、酒店前台、外贸跟单助理等,而高职学段的实践教学情景则可设置为初级商务翻译、外贸高级业务等。

为了满足现代职教理论中“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商务英语专业中高职应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应秉承“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学生认知规律”、“语言习得规律”,结合区域经济特点,设置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目标,围绕就业岗位群选择课程体系内容并进行排序,实践教学的开展以现实商务活动为依据。此外,在课程体系开发的各个阶段应明确中职学段、高职学段各自目标和内容,以避免中高职定位错乱,课程重复化、同质化,以及技能倒挂。

[1]徐国庆.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设计[J].江苏高教,2013,(3).

[2]姜大源.海河园区商国事,仲夏时节谋新篇: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座谈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2).

[3]陆国民,王玉欣.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6).

[4]肖少北.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5).

[5]初宏宇.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写作[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

[6]孙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6-06-23

广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中高职衔接视角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GDGZ14Y168)。

李蜜(1982-),女,湖南娄底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

H319

A

1673-2219(2016)12-0145-02

猜你喜欢

学段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