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杂牛、西杂牛、弗杂牛犊牛早期断奶试验报告

2016-03-07徐子华张学新史玉萍朱跃明王东辉

中国牛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张掖犊牛肉牛

徐子华,张学新,史玉萍,朱跃明,王东辉

(1.张掖市甘州区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 张掖 734000;2.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甘肃 张掖 734000)

安杂牛、西杂牛、弗杂牛犊牛早期断奶试验报告

徐子华1,张学新1,史玉萍1,朱跃明2,王东辉1

(1.张掖市甘州区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 张掖 734000;2.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甘肃 张掖 734000)

本试验在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肉牛繁育场应用犊牛代乳料开展了不同杂种犊牛的早期断奶试验,旨在研究早期断奶技术对不同杂种肉用犊牛生长发育以及犊牛代乳料适应性等的影响,以此为张掖市牛源基地建设提出可供借鉴的依据。结果表明:安杂牛(安格斯×西杂)、西杂牛(西门塔尔×河西黄牛)、弗杂牛(弗莱维赫×西门塔尔)三组间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安杂牛组增重成本8.25元/kg,当地西杂牛组9.27元/kg,弗杂牛组9.62元/kg。安杂牛组的效益略好,弗杂牛组效益略差。在骨骼的生长发育上,从累计增长的效果来看,安杂牛组同比相同阶段龄的西杂牛与弗杂牛组间体直长与体斜长变化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在张掖自然资源条件下,经过本试验方案的试验观测,犊牛早期断奶成本低,效果好,安杂牛较西杂牛和弗杂一代牛相比,生长发育快,增重效果好,建议在张掖市及其同类地区推广使用犊牛代乳料,并实施犊牛早期断奶技术,提高对肉用杂种犊牛的培育效果。

安杂牛;西杂牛;弗杂牛;犊牛;早期断奶;生长发育;日增重

1 目的及技术简介

犊牛幼龄阶段的生长发育与成年后的生产性能有直接的关系,犊牛早期培育是现代肉牛产业的成功技术对策,早期断奶的关键技术即为代乳品的研制与使用[1]。面对张掖的肉牛生产,如何高效的组织开展犊牛培育工作,已成为制约肉牛产业,特别是牛源基地建设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犊牛早期断奶可以使母牛恢复体质,早期发情,实现一年一胎的目标,还可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培育成本。同时,由于犊牛较早地采食犊牛料等植物性饲料,能促进犊牛瘤胃、网胃等消化器官的发育,提高犊牛的培育质量、生产性能和成活率,可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2]。当前牛肉消费市场需求量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肉牛产业前景看好。但是,从产业发展的区域看,核心问题是解决牛源问题,而解决牛源问题的重点是如何提高“三率”,实现母牛一年一胎的目标。其中犊牛早期断奶技术、犊牛代乳料产品的开发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有专家于2009年从不同结构日粮角度研究了早期断奶对犊牛胃重量及瘤胃内黏膜发育的影响[3]。有专家于2008年研究不同蛋白水平代乳品对哺乳期犊牛生长发育、常规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氨基酸消化的影响,中等蛋白质水平的代乳品对犊牛的饲喂增重效果最好[4]。总体来说,在犊牛早期断奶方面从理论与实践均已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然而针对代乳料的应用与生产来说,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饲料资源与品种资源差异很大,如何针对不同的品种做好犊牛培育的精细化管理仍然是制约代乳料推广的重点与难点,本试验结合张掖牛源基地建设,通过使用兰州正大公司生产的犊牛代乳料,研究不同杂种犊牛在早期断奶阶段的生长发育情况,为不同杂种犊牛早期生长发育机理的研究与专用产品的研究与推广提供了详实数据。

2 技术形成经过

2.1 试验材料

鲜乳:由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肉牛繁育场提供。代乳料1号、2号:兰州正大公司生产,成分:玉米、豆粕、棉粕、玉米蛋白粉、乳酸钙、乳清粉、蛋氨酸、纤维素酶及各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其中粗蛋白≥23%、有效磷≥0.4%、钙≥1.1%、赖氨酸≥1.1% 。

2.2 试验牛的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出生45日龄左右的小公犊,分别为安杂牛20头、西杂牛20头、弗杂牛20头。

2.3 试验的时间和地点

试验于2013年3月15日~2013年4月20日在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肉牛繁育场进行。

2.4 试验环境

张掖境内雪山草原、平畴沃野、河流湖泊、湿地沼泽、戈壁沙漠纵横交错,地势高亢,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时数3 085 h,有效积温2 941 h,紫外线强烈,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繁衍生存条件较差,具备生产优质畜产品的自然条件。玉米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240多万t,草原253万hm2,人工草地4万hm2。

2.5 试验牛的饲养管理与饲喂方法

试验全期(3月15日至4月20日)犊牛在牛栏内饲养,由专人负责饲养管理,犊牛定时定量哺乳并配合母乳饲喂代乳料。日喂两次,分别为8:00、21:00。在试验期牛乳逐渐减少,代乳料逐渐增加。1号代乳料在饲喂养前用1∶1的温水(38℃~40℃)浸泡1小时左右,与母乳搅拌均匀,按饲喂量灌入料桶逐头饲喂。2号代乳料前期采用1∶1的温水(38℃~40℃)浸泡1 h左右,与母乳搅拌均匀饲喂,后逐渐采用干喂至35 d试验结束。具体饲喂方法见表1所示。

表1 人工代乳料饲 喂方案

2.6 体重与体尺测量

在饲喂犊牛前空腹称重,称重在早晨7:30,体尺与体重的测量同时进行,分别于试验开始和试验结束连续两天早上进行,取平均值。

2.7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SPSS 11.5统计软件,采用LSD和Duncan多重比较方法,进行方差分析,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3 结果与应用潜力

3.1 体重变化与成本核算

安杂牛组日增重0.52 kg,西杂牛组日增重0.46 kg,弗杂牛组日增重0.45 kg,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安杂牛组增重成本8.25元/kg西杂牛组增重成本9.27元/kg,弗杂牛组增重成本9.62元/kg,三组间差异亦不显著(P>0.05),但安杂组的效益略好,弗杂牛组效益略差。见表2。

表2 35天断奶试验期间犊牛体重变化与成本

3.2 体尺发育

由表3可见,在试验初始(45日龄左右)犊牛在体高上差异极显著(P<0.01),胸围指标上差异显著(P<0.05),其它指标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体高方面:弗杂牛组较高,西杂牛组居中,安杂牛组较低;弗杂牛组与西杂牛组差异显著(P<0.05),弗杂牛组与安杂牛组差异极显著(P<0.01);胸围方面:弗杂牛组>安杂牛组>西杂牛组,弗莱维赫杂种牛组与西杂牛组差异显著(P<0.05),安杂牛组与西杂牛组差异不显著(P>0.05)。

经过35天的代乳料饲喂在试验结束(80日龄)时,体斜长、体高、腰角宽与体直长上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 (P<0.01),具体来说,体斜长上安杂牛>弗杂牛>西杂牛,安杂牛与西杂牛差异极显著(P<0.01);在体高上弗杂牛>西杂牛>安杂牛,弗杂牛与安杂牛差异极显著(P<0.01);体直长上安杂牛>弗杂牛>西杂牛,安杂牛与弗杂牛、西杂牛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此时弗杂牛与西杂牛差异不显著(P>0.05)。

表3 代乳期间犊牛的体尺变化 cm

注:上表结果为分栏同列比较,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含有相同字母着表示差异不显著,下表同。

4 讨论与分析

4.1 日增重水平与品种间差异

从日增重水平来看,安杂牛、弗杂牛、西杂牛等三个不同杂种牛类群犊牛的日增重分别为0.52 kg、0.45 kg、0.46 kg,经检验差异不显著,表明在相同营养水平条件下,犊牛早期生长发育速率相接近。本试验表明,同营养水平条件下品种间育肥效果不同,但差异不大。同时研究发现,不同品种杂交牛在不同饲粮间有一定差异,肉牛的产肉性能在杂交组合和饲粮类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作效应,不同遗传基础的牛群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饲粮的要求不同。因此,品种、营养及其互作效应对日增重均有影响。本试验证实,在张掖自然资源与牛源条件下的本试验表明,各杂种犊牛的生长发育基本相同。本试验将对张掖市及其同类地区牛源基地建设,提高“三率”,实现一年一胎的繁殖目标提供详实资料,对促进当地肉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4.2 犊牛骨骼发育特点与品种间的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公犊牛生长发育早期(45日龄左右),弗杂牛体骼较西杂牛、安杂牛大,在体高方面与安杂牛和西杂牛差异显著;在饲喂代乳料阶段,安杂牛在体斜长与体直长的绝对增长量上显著优于弗杂牛与西杂牛,当地西杂牛在体高与胸围增量上比安杂牛提高13.8%和12.6%,较弗杂牛提高30.50%和21.08%。

5 结论与推广应用

整个早期断奶试验可以说明,相同月龄与体重的犊牛,在相同的营养水平与饲养管理条件下,增重的速度相接近、水平相同。但对营养物质的利用与转化上,同年龄段的不同品种犊牛,安杂牛将营养物质向体长、体宽方向转化的能力较强,西杂牛将营养物质向高度因子转化的能力较强。品种决定早期骨骼发育特点。其次,由于张掖5月份天气还较冷,并时常伴有沙尘天气,对犊牛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增重效果不太理想,但从培育效果上看,实现早期断奶完全可行,可以在张掖市及同类地区大面积推广。

[1] 周贵,房兆民,于国华等.乳用犊牛的早期断奶[J].吉林畜牧兽医,2010(5): 33-34.

[2] 杜柏林 .犊牛早期断奶的好处及技术要点[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3): 49.

[3] 苗树君,李伟, 曲永利等.不同结构的日粮对犊牛胃重量及瘤胃内黏膜发育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09,30(1):57-61.

[4] 李辉, 刁其玉,张乃锋等.不同蛋白水平对犊牛生长、营养代谢及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08,39(11):1510-1516.

[5] 张蓉,刁其玉.脂肪水平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8,35(10):14-18.

[6] 姚军虎,窦铖.肉牛生长肥育规律及其应用[J].内蒙古畜牧科学,1997,18(4):16-19.

[7] 王艳荣,吕文发,王自良,等.不同杂交组合肉牛的肥育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091-1092.

The Test Report of Calf Early Weaning of Anza, Xiza and Fuza Cattle

XU Zi-hua1, ZHANG Xue-xin1, SHI Yu-ping1, ZHU Yue-ming2, WANG Dong-hui1

(1.ZhangyecityGanzhoudistrict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station,Zhangye,Gansu, 734000;2.ThenationalbeefcattleandyakcattleindustrytechnologysystemcomprehensiveexperimentalstationinZhangye,Zhangye,Gansu, 734000)

This study carried out early weaning experience of different hybrid calves using calf generation of breast feeding in national beef cattle and yak cattle nursery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Zhangy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sta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tudy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different early weaning methods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adaptability of different milk replacer on hybrid meat cattle. Then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bovine origin base construction in Zhangye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aily weight gain among Anza cattle (Angus×Xiza), Xiza cattle (Simmental×Hexi yellow cattle) and Fuza cattle (Fleckvieh×Simmental)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gain cost of Anza cattle, local Xiza cattle and Fuza cattle were 8.25, 9.27 and 9.62 RMB per kilogram. The benefit of Anza cattle group was better, and Fuza cattle group was poorly. As for bon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body strait length and body length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nza cattle group and Xiza and Fuza cattle groups with the same age (P<0.01). Under the natural resources condition of Zhangy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cost of calf early weaning was lower, and effective was higher. Comparing with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Xiza and Fuza cattle, Anza cattle growth faster, thus we suggested to promote and apply calf milk replacer in Zhangye city and other similar region and apply calf early weaning technologies, finally improve the breed effect of meat hybrid calf.

Anza cattle; Xiza cattle; Fuza cattle; calf, early weani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aily weight gain

2016-00-00

2016-00-00

甘肃省科技厅2014年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编号143NKDG026)资金支持。

徐子华(1967-),男,河南许昌人,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S823

A

1001-9111(2016)06-0021-04

猜你喜欢

张掖犊牛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大自然的调色板——张掖七彩丹霞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情暖张掖大地 让爱不再孤单
肉牛口炎咋防治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初生犊牛喂初乳注意事项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