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黄素磷酸钠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

2016-03-06杨丽萍王敬君

海南医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核黄素咽峡炎磷酸钠

杨丽萍,王敬君

(1.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儿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2.石家庄市第六医院儿童保健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核黄素磷酸钠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

杨丽萍1,王敬君2

(1.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儿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2.石家庄市第六医院儿童保健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目的 观察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咽部喷雾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石家庄市第六医院住院治疗的10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依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咽部喷雾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4%(49/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39/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般情况好转时间[(1.62±1.34)d]、平均热退时间[(2.82±1.10)d]、咽部疱疹溃疡消失时间[(3.47±1.32)d]及住院天数[(6.86±1.64)d]明显少于对照组[(2.04±1.87)d、(3.04±1.29)d、(4.43±1.63)d、(/7.51±0.96)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黄素磷酸钠喷咽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收到良好效果,对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儿痛苦、减少住院时间均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疱疹性咽峡炎;核黄素磷酸钠;干扰素α1b;疗效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其病原主要为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肠道埃可病毒亦可引起此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但全年均有散发病例,有较强的传染性,可呈流行性发病。临床表现常以急剧高热、咽部疼痛为始,继而出现进食差、拒食、流涎,查体可见咽部出现数目不等的灰白色疱疹、溃疡,在婴幼儿期易发生呕吐和惊厥。严重者可引起重要脏器功能损伤,对儿童健康影响很大。对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主要是应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但近年来由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危害性越来越大,加强疱疹性咽峡炎的控制,其并发症的防治也成为极其重要的一方面。笔者采用了核黄素磷酸钠咽部喷雾和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8例全部为石家庄市第六医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住院病例,均符合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标准[1],年龄5个月~5.5岁,平均(2.5±1.7)岁,发病时间0.5~2 d;其中伴有发热67例,均为中度及高度热,拒食52例,流涎、咽痛64例,咽部疱疹108例,口腔溃疡58例,伴有咳嗽19例,腹泻13例,惊厥3例,白细胞计数升高27例。按数字表法将10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每日清洁口腔,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白细胞计数升高者加用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体温高过38.5℃者给予布洛芬退热治疗,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咳嗽适当给予口服止咳药物,腹泻患儿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等。两组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均给予由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运德素,10 μg:1 ml/支)雾化吸入,观察组在此基本上给予由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15 mg:2 ml/支)咽峡部喷雾治疗。具体应用方法:(1)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应用德国百瑞空气压缩雾化器,加入生理盐水3.0 ml及干扰素α1b 10 μg,雾化吸入,每日1次,每次5~10 min,疗程3 d;(2)核黄素喷咽治疗:应用医用喉头喷雾器,将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2 ml(1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8 ml中配成0.1%的溶液,充分摇匀后,对患儿进行喷咽治疗,第1天每3~4 h喷1次,每次2~4喷,以后延长至每6~8 h喷1次,直至患儿口腔疱疹及溃疡消失。对两组患儿的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记录并进行分析。

1.3 疗效标准[2-3]显效:治疗3 d内患儿一般情况好转,体温正常,食欲改善,无哭闹,流涎、咽痛消失,咽部疱疹溃疡消失;有效:治疗3~5 d内患儿一般情况好,体温正常,食欲改善、流涎、咽痛基本消失,咽部疱疹溃疡消失;无效:治疗5 d后,患儿体温仍高于正常,食欲差,仍流涎、时有哭闹,咽部疱疹和小溃疡未完全消失。显效加有效计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住院天数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应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好转时间、平均热退时间、咽部疱疹溃疡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比较(d,±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比较(d,±s)

注:a不符合正态分布,应用非参数检验,Z=-2.068。

组别 例数住院天数观察组对照组t或Z值P值54 54一般情况好转时间1.62±1.34 2.04±1.87 -2.092<0.05平均热退时间2.82±1.10 3.04±1.29 -2.333<0.05咽部疱疹溃疡消失时间3.47±1.32 4.43±1.63 -3.526<0.01 6.86±1.64 7.51±0.96 -2.068a<0.05

3 讨 论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期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多为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潜伏期短,发病急,常突起高热,易发生惊厥,发病12 h后软腭、咽峡部、咽后壁等处出现直径1~2 mm的灰白色小疱疹为典型特征。柯萨奇病毒属小RNA病毒,致病性较为广泛,以口经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3]。此病多为自限性,一般认为预后良好,但有研究表明在临床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疱疹性咽峡炎致病原与手足口病的致病原相互平行,主要表现为CA16和EV71两种[4],加上报道疱疹性咽峡炎引发心肌损害甚至心肌炎的病例、神经系统损伤的病例明显增多,此病越来越被引起高度重视[5]。

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常使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干扰素等。干扰素是人体血液中正常存在的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糖蛋白,在抗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6]。它并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与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相作用,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干扰、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繁殖、复制过程,并增强机体的NK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起到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它还通过启动机体免疫反应、调节免疫应答和活化机体巨噬细胞、增强NK细胞的活性作用等机制,从而发挥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6-9]。高浓度干扰素无论在体外或体内都对IgG、IgM和IgE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干扰素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强。但在婴幼儿疾病的治疗中,低浓度干扰素就有可能抑制其体内抗体的产生[6]。在儿童病毒感染期,机体产生干扰素的能力下降,自身干扰素相对不足,易致病情严重,此时应用外源性的干扰素,可刺激免疫细胞产生内源性干扰素,增加机体抗病毒能力[7]。我们采用干扰素α1b经超声雾化后形成直径约1~5 μm的小微粒,直接针对咽部病灶部位进行作用,使药物浓度迅速达到高峰,抗病毒作用增强,迅速减轻病情,减少体内代谢对其生物活性的作用,缩短起效时间,发挥了药物速效和高效的作用[9]。

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均不同于成年人,黏膜损害造成咽部疼痛,常会出现哭闹烦躁、拒食、流涎等,易出现营养及代谢紊乱。我们在应用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的同时对观察组的54例患儿应用0.1%核黄素磷酸钠咽部喷雾治疗,注重、加强了咽部疱疹溃疡的修复作用。核黄素(维生素B2)是机体内黄酶类辅基的组成成分,在生物氧化还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核黄素缺乏影响机体的生物氧化过程,发生代谢障碍,主要表现在影响皮肤黏膜的正常功能,出现皮肤黏膜的损害。动物实验显示,用核黄素预防化疗后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出现时间晚、程度轻,大鼠摄食量及体质量恢复快[10]。咽部喷雾直接对准患儿口腔黏膜的疱疹、溃疡病变进行治疗,快速在受损皮肤黏膜表面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促进咽部局部病变区黏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及修复,减轻病变黏膜应激性的损伤,缩短疱疹消失、溃疡愈合时间[11],同时避免了口服药物依从性差、静脉用药局部药物效能利用性低的弊端。核黄素的作用非常广泛,另有文献报道表明在促进铁的吸收、改善心肌供血方面亦有较好作用,对脑部组织的缺血性损伤也能提供积极的保护作用,在儿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1-12]。在应用核黄素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核黄素有易见光分解、易溶于盐水的特性,宜新鲜配制,避光保存,以免降低其药效。

综上所述,观察组应用核黄素磷酸钠咽部喷雾及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治疗总有效率高,在一般情况好转时间、平均退热时间、咽部疱疹消退、溃疡愈合、住院时间方面均有积极作用。可见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确切,且方法简单、无创、依从性好,家长与患儿易接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7-1175.

[2]王炳辉,韩小梅,额尔敦高娃,等.利巴韦林与维生素B2联合喷雾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5): 2156-2157.

[3]牛伟红,杨立萍,刘彦霞,等.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41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 (5):734-736.

[4]梁昌俊.手足口病流行期疱疹性咽峡炎100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4,25(17):2609-2610.

[5]陈全景,王春晖.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心肌酶检测临床评价[J].山东医药,2007,47(19):149-150.

[6]薛慧敏,魏洪伟,李国庆,等.干扰素不同用药途径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16(4):18-19.

[7]张曼莉,王箴,江毅,等.干扰素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3):303-307.

[8]杨丽萍,刘彦霞,杨艳辉.干扰素α1b联合氨溴索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1):1322-1324.

[9]王霞,高云静.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炎25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9,20(20):71-72.

[10]鲍福全,鲍明霞,夏仕意,等.核黄素磷酸钠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73.

[11]殷慧群,陈冬云,周云泳.核黄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一氧化氮及其合酶的影响[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5,24(3):179-181.

[12]刘秀玲,王俐,姜春花,等.硫胺素和核黄素对H2O2诱导的DNA氧化损伤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9): 1049-1052.

R766.13

B

1003—6350(2016)06—1005—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6.06.051

2015-08-11)

杨丽萍。E-mail:ylp7888@sohu.com

猜你喜欢

核黄素咽峡炎磷酸钠
核黄素磷酸钠的合成研究进展
磷酸钠三级中红外光谱研究
次磷酸钠废渣制备亚磷酸钠的工艺研究
咋给鸡补充VB2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甜甜的药
黄芪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