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激光美容的最新临床应用

2016-03-06林日华,彭伟娇,周仙仕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美容激光



国内外激光美容的最新临床应用

林日华1,彭伟娇2(综述),周仙仕3*(审校)(1.广东省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科,广东 广州 510000;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消化科,广东 广州 510000;3.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关键词]激光;美容;综述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6.02.036

激光理论自1917年被爱因斯坦提出之后就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由于其具有普通光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单色性好、相干性佳、方向性强、强度高等,决定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1960年Malman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首先应用的领域就是医学,从此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激光医学。在之后的几十年后,激光医学,特别是激光美容医学发展迅速,日新月异。1983年,Anderson和Parrish在《科学》杂志上提出了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从此成为了激光美容医学理论上的里程碑,使激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实现了完美统一,一系列新的激光技术和激光仪器相继被研发利用,激光美容应用的领域不断拓展。目前国内有关激光美容临床应用的报道虽多但却散在,且大多局限于某一狭窄领域,缺乏系统的、有层次的整理和分析。鉴于此,笔者将国内外近年最新发表的关于激光美容主要临床应用的文献进行了相关整理归纳,以供同行参考。

1激光美容应用的常见疾病

1.1皮肤色素增加性疾病及瘢痕类疾病皮肤色素增加性疾病主要包括纹身、太田痣、伊藤痔、咖啡斑、斑痣、雀斑、老年斑和黄褐斑等,激光可精准地作用于引起病变的色素颗粒、黑素小体和黑素细胞,使其通过裂解、变性、汽化等方式清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徐欣[1]应用CO2激光器治疗色素性疾病患者90例,70例治愈(77.78%),显效15例(16.67%),无效5例(5.56%),疗效令人满意。Lee等[2]将52例黄褐斑分为2组,A组接受10个疗程的1 064 nm QSNYL激光(Q开关钕钇铝石榴子石激光器)加上化学安慰剂脱皮方法,而B组则接受同等的10个疗程QSNYL加上Jessner化学脱皮方法,治疗效果的评定参照黄褐斑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elasma area severity index,MASI)、医生的整体评估 (physician global assessment,PGA)和患者的自身客观评估,结果显示8周后A组MASI评分从(8.68±4.06)分下降到(8.60±3.88)分,B组从(8.98±3.72)分下降到(7.13±2.57)分,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B组采用Jessner化学脱皮方法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表明QSNYL结合Jessner化学脱皮方法在黄褐斑早期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激光不仅适用于皮肤色素增加性疾病,对瘢痕类疾病也同样有效。李三林等[3]通过对传统激光、选择性激光、点阵性激光这三类激光治疗瘢痕的临床报道文献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激光治疗瘢痕增生前期主要以抑制瘢痕血管为主,在增生后期以抑制胶原纤维增生、促进细胞凋亡为主,而在成熟期可祛除瘢痕组织、刺激胶原再生与重建;因此,得出在瘢痕的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种类的激光治疗可达到有效治疗瘢痕的结论。

1.2皮肤血管性疾病由于激光可被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选择性吸收,产生热量可以使病变血管凝固或破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皮肤血管性疾病主要包括血管瘤(草莓状、海绵状、混合型等)、鲜红斑痣、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蜘蛛痣及血管角皮瘤等。吴翔[4]采用长脉冲可调脉宽激光治疗89例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其中浅层皮肤血管瘤53例(59处病变),深层皮肤血管瘤36例(41处病变),治疗后浅层皮肤组总有效率为89.83%,深层皮肤组总有效率为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提示长脉冲可调脉宽激光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具有疗程短、见效快、不良反应小的优点,特别是浅层皮肤血管瘤,效果较好。而陈连芝等[5]研究发现,双波长染料激光联合聚桂醇照射治疗混合性血管瘤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患儿痛苦小,随着治疗后时间的延长,治疗部位与周围皮肤颜色无明显差异。Salem等[6]应用1 064 nm钇铝石榴石晶体(neodymium-doped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Nd- YAG)激光和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治疗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Nd-YAG和PDL的疗效分别为73.3%及53.3%,相对于PDL而言,Nd-YAG治疗后P物质下降更明显,且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下降程度与P物质下降程度呈现正相关。表明Nd-YAG和PDL激光都是治疗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安全有效的方法,2种方法均能有效减少皮肤中P物质的聚集,以前一种方法更明显。

1.3激光脱毛毛囊和毛干中有丰富的黑色素,黑色素主要分布于毛囊,并且也能向毛干转移。激光能选择性作用于黑色素。黑色素在吸收了激光的能量后,温度急剧升高,从而导致毛囊组织的破坏而将毛发去除,达到脱毛的效果。柏睿[7]用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755 mm波长对40例患者进行脱毛治疗,结果发现此方法可永久去除不同部位毛发,并且治愈化学剂导致的皮损,效果好,且无瘢痕及其他并发症。李雪萍等[8]研究对比810 nm半导体激光与755 nm翠绿宝石激光脱毛效果,将600例脱毛患者随机分2组各300例,结果显示唇部、发际部位810 nm半导体激光组有效率(93.33%,90.67%)与755 nm翠绿宝石激光组(92.00%,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部、四肢810 nm半导体激光组有效率(97.33%和96.00%)与755 nm翠绿宝石激光组(96.00%和97.33%)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种激光脱毛治疗在唇部、发际、腋部、四肢部位效果相当。但810 nm半导体激光脱毛治疗后不良反应低于755 nm翠绿宝石激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rshi等[9]研究发现强光脉冲 (intense pulsed light,IPL) 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时,如加用非那雄胺脱毛效果会更好;他们将77例多毛症分为非那雄胺组和安慰剂组,2组均采用IPL联合RF治疗,治疗前2组毛发密度均值分别为19.7±11.7和19.1±11.3,经过3个疗程的激光照射和2周的药物治疗,6个月后2组毛发密度均值分别为8.0±6.3和9.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IPL联合RF再加用非那雄胺治疗多毛症疗效更优。

1.4激光除皱由于激光可以磨平不光整的表皮层,且激光产生的热量可刺激真皮收缩使松弛的皮肤皱褶拉紧,从而达到皱纹修复的效果。徐芳等[10]采用点阵CO2激光对26例患者进行除皱治疗;治疗3个月后显著改善者为60%,明显改善为12%,中度改善为8%;不良反应有治疗早期的灼痛感、红肿、结痂,痂皮脱落后有轻度红斑,偶有色素沉着,且不良反应逐渐消退,疗程结束,无显著不良反应残留。黄琳等[11]对比铒:钇-铝-石榴石(Er:YAG)2 940 nm点阵激光治疗前、后的皮肤皱纹改善情况,探讨其除皱的临床疗效;通过对16例受术者面部鱼尾纹处皮肤使用Er:YAG 2 940 nm点阵激光进行治疗,于治疗后1、2、3、4周进行随访并拍照;结果16例受术者眼角皮肤皱纹逐渐变浅、大部分消失;受术者皱纹改善情况,评价从(6.50±2.33)%上升至(34.80±5.24)%;受术者满意度评分从(3.00±0.00)分上升至(4.00±0.27)分。故认为YAG 2 940 nm点阵激光的除皱疗效显著。Chang等[12]观察长脉冲Nd:YAG激光 (long pulse neodymium-doped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LPNY) 对亚洲人眶周皱纹的治疗效果,将27例患者采用随机半边脸模型对比观察,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侧平均皱纹指数下降了34.9%(P<0.05),而对照侧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治疗侧皮肤弹性显著增加,视觉满意度评分2个月内为2.85分,但是接下来6个月又掉至1.05分,除了1例患者观察到有2周内持续的红斑,基本没有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结果表明LPNY可以作为治疗亚洲人眶周皱纹的有效措施,但是要维持患者对美容效果的满意度仅仅3个疗程是不够的。

1.5光子嫩肤光子嫩肤主要包括护肤、紧肤、皮肤抗衰老,以及皮肤表面各种斑、痣、疣(如常见的老年斑、睑黄瘤、汗管病等)的去除。卞洪芳[13]使用高能量脉冲激光的不同波长及剂量,对262例门诊祛痣患者进行激光治疗,治疗后优163例,良81例,差18例,优良率达93.1%。说明现代激光技术为美容祛痣提供了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方法。曾丽等[14]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射频联合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发现射频治疗组、射频联合点阵激光治疗组患者面部皮肤细纹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9.59%、92.00%,皮肤紧致程度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0.61%、91.00%,皮肤毛孔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2.45%、87.00%,皮肤质地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7.55%、90.00%,2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69.39%、82.00%,2组治疗后皮肤细纹、紧致度、毛孔的改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认为射频和点阵激光联合应用对面部皮肤光老化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射频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Luo等[15]采用半边脸模型对比观察CO2点阵激光的超脉冲模式(ultrapulse-mode,UP)和极脉冲模式(superpulse-mode,SP)对光损伤皮肤的疗效,医生整体评估和患者自身评价都显示了2种模式具有相似的效果,UP模式疗效持续时间仅(6.25±2.71) d,而SP模式为(6.41±2.67) d,相对于SP模式而言,UP模式疗效持续时间短,肢体水肿发生率高,还会出现点状出血、持续性红斑、炎症后色素沉着等症状;结果显示SP治疗光损伤更合适,因为它具有与UP模式相似的疗效,却产生更少的红斑,促进更早的外皮修复和具有更长的疗效持续时间。

2激光美容临床应用的并发症

激光美容虽然具有其他美容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或不出血、组织损伤小、很少或无瘢痕等。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多或少的并发症。戚建明[16]对所在皮肤科收治的369例患者采取CO2激光美容,治疗后369例患者520处皮损部位中506处痊愈(97.3%),14处显效(2.7%);512处无瘢痕,6处增生性瘢痕,2处萎缩性瘢痕。叶小璐[17]对422例患者点阵激光进行面部年轻化微创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73例,主要并发症有持续很长时间红斑、感染、痤疮和粟丘疹、色素改变、迟发的紫癜、浅表的糜烂、接触性皮炎等。王志慧等[18]针对用CO2激光治疗1 680例患者中发生晕厥7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40例(53.3%),直立性低血压晕厥22例(29.3%),心源性晕厥5例(6.7%),情景性晕厥4例(5.3%),脑血管性晕厥4例(5.3%),以血管迷走性晕厥最多,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加之疼痛、见血、激光烟雾等现象的刺激,情绪不稳,精神过于紧张,导致短暂性全身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产生晕厥。因此,在激光治疗中要注意安抚患者情绪,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抢救。Bloom等[19]观察144孔高精尖双极射频装置对Fitzpatrick皮肤分型Ⅰ~Ⅳ型光子嫩肤疗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对25例女性患者的治疗发现,治疗后患者皮肤皱纹、肤色、纹理等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改善,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仅仅只限于轻度红斑和肿胀,无1例患者发现有炎症后色素沉着,从而认为这种新型设备对于Fitzpatrick皮肤分型Ⅰ~Ⅳ型光子嫩肤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3激光美容术后修复处理

激光美容手术虽然损伤小、疼痛轻、出血少,但如果在术后能合用一些修复物质使机体更好、更快地修复病损组织,会达到更好的康复和美容效果。徐阳等[20]观察胶原贴敷料在点阵激光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将受试者97例采用半边脸自身对照方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胶原贴和空白基质敷料,结果97例激光术后受试者经过胶原贴敷料治疗后,红斑、疼痛、干燥、脱屑症状均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图像分析仪结果显示斑点、皱纹、纹理、棕色斑、红质及紫质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皮肤性质测试仪显示治疗组水分、油脂得到改善(P<0.05);1例受试者出现轻微过敏反应,停用后恢复。表明胶原贴敷料用于点阵激光术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策略。蔡宏等[21]观察水胶体敷料对激光术后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将22例经超脉冲CO2激光治疗术后患者的44个创面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外用水胶体敷料,隔日换敷料,1周后为隔周换药至第6周结束;对照组于术后每日涂擦金霉素眼膏,1周后停用;每次复诊时观察红斑、色素沉着及创面情况并留取资料;在术后第8周复诊观察最终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6.71±0.86) d和(8.18±0.88) d,平均红斑持续时间分别为(8.71±0.99) d和(19.06±2.25) d,色素沉着发生率分别为11.2%和18.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水胶体敷料可明显促进超脉冲CO2激光术后创面的愈合,且可显著增加患者对创面愈合的满意度。Shin等[22]发现富血小板血浆 (platelet-rich plasma,PRP) 目前常用来加速皮肤切口愈合和用于抗皮肤衰老治疗,他们将22例患者平均分为2组,一组采用单纯激光治疗,另一组采取激光联合PRP治疗,观察到联合组患者皮肤弹性和自身满意度提高,红斑指数下降,进一步发现PRP能增加表皮连接的长度,提高胶原蛋白和成纤维细胞的数量。表明PRP联合激光治疗是皮肤抗衰老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这种治疗方法能促进角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提高皮肤弹性的目的。

综上所述,激光美容医学作为一门飞速发展的医学分支,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范围和前景,但是如果术中或术后防护不当,则可能产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临床并发症。因此,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来预防并发症及在发生并发症后及时干预,防止其演变。作为激光美容行业的从业者,应该充分发挥本行业技术和设备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努力解决关键的技术瓶颈,积极探索更深层次的理论,加快理论和技术设备的转化,精于理论,勤于临床,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不断发展,如此才能实现扩大激光美容应用范围、提高激光美容效果、加速美容术后修复、减少临床常见并发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欣.激光美容针对色素性疾病的治疗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4):489-491.

[2]Lee DB,Suh HS,Choi Y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ow-fluence 1064-nm Q-switched Nd:YAG laser with or without chemical peeling using Jessner's solution in melasma patients[J]. Dermatolog Treat,2014,25(6):523-528.

[3]李三林,曹莫.激光治疗瘢痕回顾性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0):1230-1233.

[4]吴翔.长脉冲可调脉宽激光治疗颌面部血管瘤效果评价[J].中国医疗美容,2015,(2):53-55.

[5]陈连芝,王根会,郑树茂,等.双波长染料激光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婴幼儿混合性血管瘤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4):45-48.

[6]Salem SA,Abdel Fattah NS,Tantawy SM,et al. Neodymium-yttrium aluminum garnet laser versus pulsed dye laser in erythemato-telangiectatic rosacea: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and effect on cutaneous substance (P) expression[J]. Cosmet Dermatol,2013,12(3):187-194.

[7]柏睿.化学剂除毛导致皮损后采用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脱毛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14(5):116-117.

[8]李雪萍,周阳阳,夏文华.810 nm半导体激光与755 nm翠绿宝石激光脱毛效果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5):57-61.

[9]Farshi S,Mansouri P,Rafie F. A randomized double blind,vehicle controlled bilateral comparison study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inasteride 0.5% solu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intense pulsed light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hirsutism[J]. Cosmet Laser Ther,2012,14(4):193-199.

[10]徐芳,李大铁,王祖红,等.点阵CO2激光换肤除皱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7):1164-1166.

[11]黄琳,梁虹.铒∶钇-铝-石榴石2940nm点阵激光除皱的临床疗效[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2013,19(2):103-105.

[12]Chang SE,Choi M,Kim MS,et al. Long-pulsed Nd:YAG laser on periorbital wrinkles in Asian patients:randomized split face study[J]. Dermatolog Treat,2014,25(4):283-286.

[13]卞洪芳.现代激光技术在美容祛痣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24(6):3711-3712.

[14]曾丽,胡晗菲,谢红炬,等.射频联合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5):531-533.

[15]Luo YJ,Xu XG,Wu Y,et al. Split-face comparison of ultrapulse-mode and superpulse-mode fractionated carbon dioxide lasers on photoaged skin[J]. Drugs Dermatol,2012,11(11):1310-1314.

[16]戚建明.激光美容治疗皮肤病 369 例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7-8.

[17]叶小璐.点阵激光应用于面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分析以及它的并发症[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8]王志慧,王世东,孟淑萍,等.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致患者晕厥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临床荟萃,2014,29(4):439-440.

[19]Bloom BS,Emer J,Goldberg DJ. Assessment of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bipolar fractionated radiofrequency device in the treatment of photodamaged skin[J]. Cosmet Laser Ther,2012,14(5):208-211.

[20]徐阳,张进,王文岭,等.胶原贴敷料对点阵激光术后皮肤修复作用的临床评价[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4,7(2):104-107.

[21]蔡宏,刘玮,孙平,等.水胶体敷料治疗超脉冲CO2激光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5):274-276.

[22]Shin MK,Lee JH,Lee SJ,et al. Platelet-rich plasma combined with fractional laser therapy for skin rejuvenation[J]. Dermatol Surg,2012,38(4):623-630.

(本文编辑:刘斯静)

·综述·

[中图分类号]R75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205(2016)02-0242-05

通讯作者*。E-mail:1404387022@qq.com

[作者简介]林日华(1980-),男,广东肇庆人,广东省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皮肤性病诊治及皮肤激光美容研究。

[收稿日期]2015-07-21;[修回日期]2015-08-23

猜你喜欢

美容激光
透视环保美容热
Er:YAG激光联合Nd:YAG激光在口腔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美容
激光诞生60周年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线雕美容 了解一下
请给激光点个赞
机器人激光跟踪功能设计
激光3D长绳
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整形美容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