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汤方辨证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血虚心悸的临床观察

2016-03-06杜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5期
关键词:宁心安神血虚西药

杜武

自拟汤方辨证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血虚心悸的临床观察

杜武

目的观察自拟汤方辨证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血虚心悸临床疗效。方法83例心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汤方辨证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均获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90.5%),高于对照组(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对照组为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汤方辨证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血虚心悸可有效补血养肝、宁心安神,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与推广。

血虚;心悸;补血养肝

心悸为一类临床症状统称,指患者自觉心中跳动不安,甚则悸动不宁,属中医“怔忡”、“心动悸”范畴[1],临床多将其作为各类心血管疾病常见主诉。本文以本院门诊收治的心悸患者,对自拟汤方辨证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血虚心悸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83例心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5:17,年龄33~64岁,平均年龄(51.8±6.3)岁。对照组男女比例21:20,年龄37~60岁,平均年龄(52.3±6.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辨证标准 证见心悸健忘、头晕目眩、两目干涩、失眠多梦、少气懒言、舌淡脉细。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心悸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①正接受雌激素治疗者;②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原发病及感染性疾病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行西药治疗,口服美托洛尔12.5mg/次,3次/d;口服谷维素,10mg/次,3次/d,共1个月。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汤方辨证加减治疗,处方:酸枣仁15 g、熟地15 g、山茱萸15 g、茯神10 g、知母10 g、北沙参10 g、枸杞10 g、川楝子5 g、甘草5 g。加水煎煮至药汁浓缩为300ml,1剂/d,早晚2次温服,共1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参照《中药治疗胸痹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评定,3级计分法:无不适,0分;症状偶尔发作,1分;经常发作但可忍受,2分;需服药,3分。②治疗有效率,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正常为治愈;症状缓解,心电图接近正常为好转;未达以上标准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症状均获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症状 观察组(n=42) 对照组(n=4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心悸 2.3±0.5 0.6±0.3ab 2.4±0.7 1.1±0.5a头晕 2.0±0.3 0.4±0.2ab 2.2±0.5 0.9±0.4a口干 1.9±0.5 0.5±0.3ab 2.1±0.7 1.0±0.4a失眠 2.5±0.6 0.6±0.2ab 2.4±0.8 1.3±0.5a

2.2 两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21例治愈、17例好转,无效4例,有效率90.5%,对照组14例治愈、14例好转,无效3例,有效率68.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恶心、1例呕吐、1例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7.1%,对照组1例恶心、1例腹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悸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最为常见,但有关心悸、心慌等困扰患者、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临床症状解除方法的研究尚少有报道。

本研究将单纯西药治疗及其联合自拟汤方辨证加减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主要症状均获得更大幅度改善,治疗有效率达90.5%,明显高于对照组68.3%,优势明显。中医认为[4],“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因此心悸病位在心,肝血不足、血不养心、虚热扰心为主要病机,临床治疗应补血养肝、宁心安神[5]。自拟汤方中酸枣仁入心、肝经,具有养血补肝、宁心安神之效;熟地、山茱萸、枸杞入肝、肾经,滋肝补肾;茯神清热降火、宁心安神;知母、北沙参则可发挥滋阴清热之功;佐以川楝子发挥疏肝理气作用,使滋而不腻;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以上诸药合用,共奏补血养肝、宁心安神之功,与血虚病因相符,疗效佳。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自拟汤方的安全性高,可长期服用强化疗效,促进心悸症状进一步改善。

综上所述,自拟汤方辨证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血虚心悸可有效补血养肝、宁心安神,利于心悸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少。

[1]高辉,王铁峰,李淑芬,等.综合医院急诊心悸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特征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1):4133-413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39-40.

[3]王北婴.中药治疗胸痹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中医药杂志,1987,8(6):134-136.

[4]马银成.心悸验案4则.河北中医,2014,18(12):1809-1810.

[5]胡增,刘彤.浅谈从脾论治心悸.江苏中医药,2013,4(10):13-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200

2015-10-10]

112000 辽宁省铁岭市中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宁心安神血虚西药
石榴补血糖浆对血虚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睡前捶背 宁心安神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血虚≠贫血
血虚≠贫血
针刺“宁心安神”抗焦虑的肾上腺NPR—A机理探讨
我家秘方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芪归金蝉方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