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脱水药物治疗的护理研究

2016-03-06郜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5期
关键词:脑膜炎结核性实验组

郜娜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脱水药物治疗的护理研究

郜娜

目的研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脱水药物治疗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6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综合护理。随访6个月,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脱水治疗后,在基础护理和专业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等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结核性脑膜炎;专科护理;综合护理;脱水药物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杆菌侵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软脑膜、脑实质、蛛网膜及脑血管部位的脑膜结核性病变,好发于青少年,以低热、头痛、意识障碍、呕吐及表情淡漠为主要临床表现。结核性脑膜炎严重时可导致脑神经损害和脑脊液循环受阻,遗留精神发育迟滞、癫痫、视觉障碍及眼外肌麻痹等后遗症,也可因脑疝、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至死。脱水治疗是减轻脑水肿、改善头痛、意识障碍的有效方法,但长时间大剂量的脱水治疗易引起患者电解质紊乱,引起多种并发症[1]。本文研究了不同护理模式对结核性脑膜炎脱水药物治疗后疗效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6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实验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5.0~36.0岁,平均年龄(18.4±5.2)岁,病程3~30 d,平均病程(12.5±4.8)d;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5~38.0岁,平均年龄(16.4±6.5)岁,病程6~27 d,平均病程(14.6±3.4)d。所有患者均符合《新编结核病学》[2]中有关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行脱水药物治疗,将实验相关情况告知患者,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①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呼吸等一般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和瞳孔的变化情况,注意体位护理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应将床头抬高30°,患者平卧时头偏向一侧或呈侧卧位,定时翻身叩背,及时吸痰。此外应保持病房清洁通风,饮食上可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②专科护理:针对不同患者病情给予相应专科护理,认真记录患者24 h液体出入量,以维持液体出入量的平衡,应用脱水剂要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给药。对于出现意识状态模糊的患者,应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250ml,同时监测体温,若伴有发热,可采用头枕冰袋、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对于治疗后出现电解质紊乱、水分大量丢失患者,应密切关注电解质变化情况,必要时给予补充电解质、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对于发生药液外渗患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用硫酸镁溶液冷敷局部。对于便秘患者可施以腹部按摩或加用缓泻剂促进排便。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等综合护理方法。①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及患者的注意事项,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减少恐惧感。倾听患者的心理诉求,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同时还应告诫患者,结核性脑膜炎长期系统治疗的必要性,以让患者坚持和配合治疗。②康复指导:向患者普及基本康复训练知识,尤其要注意动作要领。对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上肢锻炼应以伸肌为主,下肢以屈肌为主,训练不可急于求成。此外应告知家属和患者,结核性脑膜炎通过系统治疗可以治愈,患者要定期复查、坚持治疗,避免精神刺激、过度体力劳动等危险因素加重病情。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②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脑脊液趋于正常;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脑脊液常规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n(%)]

2.2 两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发生低钾血症1例,药液外渗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89%,对照组发生低钾血症3例;药液外渗2例,轻度脱水2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有文献报道[3],结核性脑膜炎发病率居颅内感染性疾病的第2位,且该病病程一般较长,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治疗难度较大的感染性疾病。临床除给予抗结核治疗以外,常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改善意识模糊、表情淡漠等症状。而脱水药物容易导致机体发生低钾低钠血症、药液外渗、二次感染等并发症[4],因此护理对于减少脱水药物治疗后的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临床护理工作不仅可以协助医师完成治疗过程,更应通过有效护理让患者认识疾病、理解病情,提高患者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在专业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的综合护理模式是在现代护理观念指导下将临床护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个性化,进一步提升护理专业化水平的同时[5],充分发挥患者自身作用,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护理水平的新模式。

在本研究中,作者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模式探究提高结核性脑膜炎脱水治疗后有效护理方法,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18%,并发症发生率为5.8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59%、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专业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和康复指导等综合护理对于提高结核性脑膜炎脱水治疗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基础护理和专业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的综合护理对于提高结核性脑膜炎脱水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1]马秀杰.协同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4,12(19):82-83.

[2]彭卫生.新编结核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237.

[3]王晓琴.结核性脑膜炎54例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6):4711-4713.

[4]颜景荣.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昏迷期护理体会及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127-128.

[5]乔艳,宋卫芹,徐从翠,等.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5(3):400-40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167

2015-11-06]

471000 洛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脑膜炎结核性实验组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Vaccination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探讨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