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阑尾切除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及尿潴留的影响

2016-03-06凌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5期
关键词:尿潴留阑尾阑尾炎

凌菱

护理干预对阑尾切除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及尿潴留的影响

凌菱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阑尾切除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及尿潴留的影响。方法172例阑尾炎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6.8±5.3)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9.6±8.7)h(P<0.01);干预组术后24 h首次下床活动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 (P<0.01);干预组排尿总成功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促使阑尾切除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和减少术后尿潴留及其他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护理干预;阑尾切除术;尿潴留;术后下床活动

阑尾炎是临床外科常见疾病,也是最多见的急腹症之一。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及促使伤口愈合有重要作用[1]。尿潴留是阑尾炎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膀胱过度膨胀及逼尿肌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而且会增加泌尿系感染的机会,影响患者术后康复[2]。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阑尾炎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和护理,督促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加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干预。2013年7月~2015年6月对86例阑尾炎手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促进了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同时显著减少了尿潴留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外科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172例,其中男95例,女77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36.9±10.3)岁。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麻醉及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护理给予护理评估,了解手术情况、患者及家属心理状况,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做好体位、饮食、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耐心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减轻其焦虑和紧张情绪。详细解释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可能原因及进行床上训练排尿的必要性,同时在术前进行床上排尿训练。对术后害怕下床活动及担心尿床污染床单或害羞的患者,要给予心理安慰,解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创造有利条件(如在病床旁用屏风遮挡)使其放心排尿。也可请术后已恢复的患者给其现身讲解术后恢复过程及经验,增强其自行排尿的的勇气和信心。

1.2.2 疼痛干预 术后一般会出现创口疼痛,以术后24~48 h最为明显[3],之后会逐渐缓解。术后疼痛不仅会使患者不敢活动,且因害怕排尿会加重疼痛而使患者不敢排尿,导致尿潴留发生。术前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包括疼痛的原因、止痛药的作用、缓解疼痛的方法如深呼吸、听音乐等。同时,教会患者自己控制镇痛泵的速度,从而有利于其对术后疼痛产生控制感,减轻其对疼痛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1.2.3 早期下床活动 向患者讲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在于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正常的活动不但对手术切口缝合无不良影响,而且能促进血液循环,促使伤口愈合及促进排尿等。鼓励患者术后在床上活动,待麻醉反应消失后可下床活动,以刺激膀胱使其收缩,进而促进排尿。

1.2.4 排尿训练 在术前1~2 d对患者进行床上排尿训练,教会患者在床上使用便盆的方法,3~5次/d。在留置导尿管拔除前,对尿管进行定时开放。一般先夹闭导尿管2~3 h,待患者膀胱充盈有尿意时,先用注射器抽净气囊中的水,然后开放排尿,如此反复训练多次[4]。

1.2.5 术后尿潴留的预防 在术后24 h内,应每3~5小时嘱患者排尿1次,以避免因手术、麻醉或伤口疼痛等因素造成尿潴留。对术后因禁食而需大量输液的患者,在麻醉作用消失前应控制输液速度,至患者第1次排尿后才加快补液速度。对腰麻患者,如术后6 h仍未排尿,可协助患者下床,改变平卧体位有助于患者自行排尿。

1.2.6 诱导排尿 对术后4~6 h仍未自行排尿,且感下腹胀满,检查见膀胱充盈的患者,可行诱导排尿,方法有[5-7]:①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打开水龙头或者交替向盆中倒水,或用温水冲洗会阴部,给患者听流水声而促使排尿。②热水袋热敷膀胱区,后双手轻压膀胱区或给患者饮热饮料等诱导排尿。③针刺引导排尿:取中极、曲骨、地机、三阴交穴,针刺留针20 min,施术30 min后可自行排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24 h首次下床活动率。对比两组排尿总成功率。总成功率=自然排尿成功率+诱导排尿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首次下床活动情况比较 干预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术后24 h首次下床活动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排尿总成功率比较 干预组的排尿总成功率为93.0%,对照组为76.7%,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1 两组首次下床活动情况比较[±s,n(%)]

表1 两组首次下床活动情况比较[±s,n(%)]

注:两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首次下床活动时间(h) 术后24 h首次下床活动率干预组 86 16.8±5.3 78(90.7)对照组 86 29.6±8.7 61(70.9)t/χ2 11.65 10.84P0.000 0.001

表2 两组排尿成功率比较 [n(%),%]

3 讨论

阑尾炎手术后容易发生尿潴留,其原因主要与精神因素、麻醉药物的作用、疼痛牵拉、补液过多过快及患者不适应在床上卧位排尿等因素有关[2]。术后尿潴留会引起患者下腹不适,影响其休息,加重伤口疼痛,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通过心理与疼痛干预、术前排尿训练及诱导排尿等方法,能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从而减少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阑尾炎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作用。但在临床上有的患者及家属认为手术后应卧床休息,或因过分宠爱患者而限制其活动。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告知其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意义,解除其思想顾虑[8,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24 h首次下床活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国内学者报道的结果一致[2],表明护理干预能有效促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从而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对阑尾切除术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促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及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进而减少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1]杨碧霞.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疗效.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5):3594-3595.

[2]姜梅,秦贵香.急性阑尾炎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全科护理,2012,10(3):631-632.

[3]诸丽萍.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2-53.

[4]田爱真.痔疮术后尿潴留135例原因分析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5):89-90.

[5]韩英.肛周会阴部热敷解除腹部手术后急性尿潴留50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6):48-49.

[6]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97-299.

[7]杜雪峰,曹向民,冯静.腹部手术后尿潴留病人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体会.全科护理,2010,8(2):523-524.

[8]穆宝华.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1):2786-2787.

[9]陶应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观察.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4):3437-3438.

Influence b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irst 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and uroschesis in appendicectomy patients

LING-Ling.Zhongshan City Sanxiang Hospital,Zhongshan 528463,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influence b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irst 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and uroschesis in appendicectomy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172 appendicectom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8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much shorter first 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time as (16.8±5.3) h than (29.6±8.7) h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1).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higher proportion of 24 h first 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as 90.7% than 70.9%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1).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much higher total micturition success rate as 93.0% than 76.7%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1).Conclusion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accelerate early 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in appendicectomy patients.It can prevent and reduce postoperative uroschesis and other complications,along with improving nursing quality.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Appendicectomy; Uroschesis; 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159

2015-09-21]

528463 中山市三乡医院

猜你喜欢

尿潴留阑尾阑尾炎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皮纹横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疗效探讨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比较分析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纯急性阑尾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