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2016-03-06蒋利易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5期
关键词:药物性甘草酸抗结核

蒋利 易星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蒋利 易星

目的比较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异甘草酸镁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各25例。异甘草酸镁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复方甘草酸苷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粉针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方甘草酸苷组比较,异甘草酸镁组ALT、AST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疗效显著,对肝功能改善优于复方甘草酸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异甘草酸镁;复方甘草酸苷;抗结核药物;药物性肝损伤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危害性较大,常出现转氨酶升高,甚至发生肝衰竭,危及生命,导致停止抗结核药物治疗,最终治疗失败[1]。本文对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9月收治的结核病患者,既往无肝病史,抗结核治疗前的肝功能正常,无严重心、肺、肾及全身系统疾病。经标准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7~75岁。随机分为异甘草酸镁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各2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暂停使用抗结核药物,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复方甘草酸苷组给予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粉针(瑞阳制药有限公司,40mg/支)120mg;异甘草酸镁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0mg/支) 150mg,均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疗程2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ALT、AST、TBIL全部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同时至少有2个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下降≥50%;无效:治疗后未达到显效或有效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BIL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方甘草酸苷组比较,异甘草酸镁组ALT、AS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异甘草酸镁组的总有效率为96%,复方甘草酸苷组为88%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与复方甘草酸苷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ALT(U/L) AST(U/L) TBIL(μmol/L)异甘草酸镁组 25 治疗前 132.6±21.0 106.3±21.4 22.6±9.2治疗后 38.8±19.1ab 33.9±15.3ab 19.6±6.2a复方甘草酸苷组 25 治疗前 130.6±16.8 113.5±20.4 21.8±7.6治疗后 52.1±24.2a 46.3±22.2a 19.7±6.4a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药物性肝损伤是抗结核化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后果较为严重,甚至出现肝衰竭,使抗结核的药物治疗中断,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由于不规范的间断抗结核药物治疗,容易出现耐药结核菌株,从而增加抗结核治疗难度,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目前各国报道的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3%~10% ,而我国的发生率为11.9%[2]。

复方甘草酸苷是由18-β甘草酸、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组成的复方制剂。异甘草酸镁是第四代甘草酸类制剂,为单一的18-α甘草酸镁盐制剂,研究表明18-α甘草酸比18-β甘草酸的亲脂性强,易与受体蛋白结合,在体内的分布迅速且更合理,对肝脏的靶向性强,并在一定的药物治疗浓度范围内可明显的促进肝细胞增殖[3]。

本研究显示,异甘草酸镁组与复方甘草酸苷组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甘草酸镁组ALT、AST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复方甘草酸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疗效显著,较复方甘草酸苷能够更加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但由于本项研究的病例数较少,而抗结核化疗方案多样,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差异较大,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后保肝治疗时机不同等因素,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证实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对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确切疗效。

综上所述,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疗效显著,对肝功能改善优于复方甘草酸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10):732-736.

[2]夏愔愔,詹思延.国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综合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6):419-423.

[3]陈蔚华,徐中南,陆伦根,等.异甘草酸镁对培养肝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肝脏,2006(11):15-1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093

2015-11-13]

83004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

易星

猜你喜欢

药物性甘草酸抗结核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甘草酸联合大黄素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分化的抗肾脏纤维化作用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