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发展及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2016-03-05王通

大观 2016年1期
关键词:客观性

摘要: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从弗朗西斯·培根开始,经约翰·洛克,到乔治·贝克莱,经验主义的发展,从唯物主义经验论到唯心论经验主义,这条发展之路可谓是曲折离奇,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和逻辑。本文通过对代表人员思想认识进行简述,来进一步研究近代经验主义哲学的逻辑发展。

关键词:科学哲学;经验主义;客观性

一、近代经验主义的概念以及特征

(一)经验主义的概念

从认识领域说起,经验是指人类对客观存在的外在表象以及其中的内在本质,进行大脑思维感知和理解,这是一种不同于理性认知的感性认知。在哲学科学发展的同时,由于自然科学的进步,进而出现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经验主义所宣传的主要观点就是经验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任何知识都必须依靠人类的经验感知。

(二)经验主义的特征

一是客观性。经验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从经验而来,这些经验都是客观存在的,例如:看到湖边的天鹅是白的,这个例子中天鹅是白的是从经验中认识得出的。

二是知识增长性。知识是从经验而来,随着经验的增长,人们的认识和知识也在增长。例如:鄱阳湖边的天鹅是白的,洞庭湖旁边的天鹅是白的,可以得出鄱阳湖和洞庭湖旁边的天鹅都是白的。它有知识的增长性。

三是非普遍性。经验是局限的,永远不可能达到普遍性。如上边这个例子,虽然能得出很多地方的天鹅都是白的,但是不能肯定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因为我们的经验有限的。

二、近代英国经验主义的产生背景

十七世纪初到十八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英国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出现了弗朗西斯·培根、牛顿等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人们迫切需要到自然科学中获取知识,推动科技进步,由于自然科学发现的原始阶段需要一些哲学方法论来指导,这样一部分人(代表人物有弗朗西斯·培根和约翰·洛克等)就开始注重试验归纳,并把这些结论绝对化,一定程度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对经验主义哲学的发展奠定历史基础[1]。

三、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简述

(一)弗兰西斯·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是英国经验论的早期代表人物,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在认识来源问题上,培根认为,人们关于世界的全部知识,只能依靠感觉经验提供的材料,感觉经验是认识可靠的基础或基点[2]。

在方法论问题上,培根反对演绎推理和演绎的数学方法,倡导实验与归纳的方法。他认为,通过理性获得的对科学或哲学的认识,必须依据可观察的实验或经验,而在客观的实验或经验的基础上获得知识的方法,就是归纳的方法。培根认为,可以先从一个个感性经验和特殊的东西中概括出具有最低普遍性的 法则或者特殊一般原理,由许多这样的较低普遍性的法则,又可以求出更高一级的普遍性的法则,一次类推,最后上升到最为一般的、普遍性的原理。这种从个别到较一般再到一般,从特殊到较低一次的普遍再到更高一级的普遍,从单称陈述到具有概括性的陈述再到全称陈述这一逐步递进的路径,可以看做是对科学知识增长机理加以描述的最初哲学说明。

(二)约翰·洛克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英国经验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启蒙运动与自由主义的思想先驱。他的《人类理解论》(1690)是经验主义的经典之作,而他的《政府论》(1690)被称为是自由主义的圣经。

洛克认为,人们的所有观念都是后天的经验,而不是先天的,他曾说到“它从哪里获得全部的推理材料和知识?对此我一语回答,从经验;我们一切知识都在经验哪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3]这就是洛克著名的“白板说”,经验成为涂上这一白板的第一笔浓墨重彩,成为认识发生的可靠起点。洛克还界定了客体第一性质的质与第二性质的质:第一性质的质指客体的固体性,延展性,形状,运动性以及数量等性质,它们与客体不可分割,与人的认知无关;第二性质的质指客体的颜色、气味、热量等性质,它们与观察者的观察相关。

洛克重点表达了知识源于经验的观念,但没有回答是否一些个案可以退出普遍性的知识,来自一些后天的认知能否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关键的。简而言之,洛克发展了唯物主义经验论,但是他的经验论思想日益显示出了神学的不彻底性,这就为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转化提供了思想准备条件。

(三)乔治·贝克莱

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y,1685~1753),是唯心论经验主义的重要人物,英国主教,因否定物质的存在以及贝克莱悖论而闻名。

贝克莱把感觉与经验提升到哲学本体论的层次,认为客观的外在世界也不过是感觉的组合。贝克莱认为经验的前提是否认外在对象的独立存在,而肯定感知性本身的本源意义。贝克莱认为,离开主题感觉的存在是不可思议的。在贝克莱开来,不能认为物质第一性质的质(物体的固体性,延展性,形状,运动性以及数量的性质)与第二性质的质(物体的颜色,气味,热量等性质)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客观的,只有后者才是主观的。恰恰相反,是物质第一性质的质依附于物质第二性质的质,并依附于人的感知印象。在贝克莱看来,离开了感知活动本身,存在还是什么呢[4]?

贝克莱认为,凭着看,凭着听,凭着感知,人们获得感觉印象,而可感之物无非是种种可感性质的组合。由于可感活动是人德心灵活动,而所谓存在就是被心灵所感知,存在就是感觉的组合。

贝克莱和洛克根本区别就在于,他坚持唯心论经验主义,只从感觉和官能出发,否定认识对象的客观存在,排斥当时的唯物主义观点,也逐渐使唯物主义向唯心主义转变。

四、经验主义的局限性及其对哲学发展的贡献

(一)经验主义的局限性

经验主义的基本原则是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与唯物主义的物质世界在感觉之外的客观性存在矛盾;经验主义的实质上是完全取消思维的理解作用或能动作用,只承认思维对经验的现成感性内容的组合、分解、比较或抽象租用;经验主义把经验中个别的和特殊东西的实在性绝对对立起来或分隔开了,并不依存于客观的现象;经验主义强调归纳分析的方法,把它片面化、绝对化了,并且无视了演绎和综合;经验主义把自然界的失误和过程孤立起来,没有联系的全面的去观察。

(二)经验主义对哲学发展的贡献

不可否认,经验主义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对自身思想体系矛盾的不断反省,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更何况休谟的不可知论还启迪了后来的一些哲学家,不仅影响了近代哲学,如康德的批判哲学。而且对西方近代哲学,有其是实证主义、实用主义、逻辑经验主义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总之经验主义哲学对于西方哲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参考文献】

[1]张平.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哲学演进的内在逻辑[D]重庆:重庆大学,2012:5

[2]李露亮.科学哲学基本问题与经典文本解读[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17

[3]洛克.人类理解论.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40

[4]李露亮.科学哲学基本问题与经典文本解读[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19.

作者简介:王通(1990—),男,汉族,河南省周口市郸城人,硕士研究生,中原工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研究。

猜你喜欢

客观性
浅析历史的客观性
聚焦以能力立意的六种“客观性”函数问题
国家利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分析
基于ASP的实验课标准化考试软件设计
科学建构论的相对主义立场
从《绸都·丝韵》谈非遗类纪录片的创作理念
图书馆学视阈内的客观性原则之诠释
浅议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合理运用
新闻报道中的“第一人称笔法”
论法律解释的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