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2016-03-03张庆德

邢台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英语教学

张 旸,张庆德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张旸,张庆德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

摘要:当今世界国际交流频繁,社会对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多。因此,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成为了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内涵,阐明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探讨了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其交际能力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培养策略

一、引言

语言和文化紧密相关,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因此,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大学英语课程是跨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成为多元化的外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具有不同语言及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际时具有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和敏锐的文化洞察力,能够识别文化间的差异并成功排除文化干扰进行交际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敏感性、灵活性和准确性方面。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了解掌握与其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识别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然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并没有得到大部分教师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运用语言时的跨文化交际失误和障碍。因此,为避免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跨文化交际冲突,教师应当合理有效地把文化内容渗透到语言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其交际能力。

二、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大学生的跨文化知识的拓展。而且,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类的大学生对于富含文化底蕴的西方文学作品以及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经典著作阅读很少。因此,大学生在知识结构狭窄的前提下,很难提高自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重点

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常以语言知识为教学重点,侧重学生对语法、句法以及词汇的学习,不够重视文化因素,普遍存在着课堂知识输入多,课外知识输入少;语言知识学习多,文化背景学习少;对语言能力重视多,对实际交际能力重视少的现象。

(三)交际实践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动态的能力系统,而跨文化交际实践则会推动这一能力系统的发展。不同文化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需要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获得。因此,大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实践,则会阻碍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四)交际误区

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存在着几种误区,如问候语和称呼语的误用、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冲突、习俗表达方式的差异、语言认识的表层化等等。所有这些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都影响着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也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走入了学而不能用的误区。

三、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目前,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对文化的洞察力以及提高其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既是当前大学英语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主要内容。笔者就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建立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要想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作用不可忽视。只有教师充分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够实施有效的跨文化教学,发现并解决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问题。因此,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所提出的目标,围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题,可以采取课题研讨、学术交流、文化讲座、出国培训等多种方式,来建设一支具备高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师资队伍。

(二)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注重双语文化输入,引导广泛阅读

要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而综合的改革。教学理念上,以教师为本的应试教学应转变为以学生为本、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上,以培养英语语法和阅读写作能力为主转变为以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进行有效跨文化交际,全面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教学模式上,“一教师、一粉笔、一黑板”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软件等多形式相结合的课堂综合运用模式;教学评价机制上,由过去的以评价语法、阅读、写作为主的考试测评方式转变为以评价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的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测评方式。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西方和本国语言文化知识、价值观、社会习俗等方面的输入和渗透,通过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增加其识别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加强其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课上,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平台、PPT展示、影音资料等丰富多样的方式加强双语文化知识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教材内容所涉及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人物心理和性格语言等。课外,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英语报刊杂志和英美经典文学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体会文学作品中的社会背景、人物内心情感、语言等就可以潜移默化地习得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的方方面面。

(三)创设语境情景,营造跨文化交际氛围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一言堂”,课堂形式单一,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因此,为了更好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来营造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文化交流中进行自觉的文化移情和文化认同的跨文化交际氛围。这种氛围的构建,有助于改变大学生母语思维习惯,给第二语言习得所带来的思维定势的影响。

那么,如何来营造跨文化交际的氛围呢?首先,创设良好的语境情景。语境情景,是指交流者用语言来表达内心思想和情感进而实现交际活动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举足轻重,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以英语为本族语的国家和地区。人为环境是指在非英语国家人为创设出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创设语境情景的本质就是使学生沉浸在一种模拟真实的英语环境中自觉参与,反复练习,把英语的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其次,提供英语听说交流平台,开展中外文化活动。比如,搞好校园的英文广播、外语角、外语文化沙龙等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中西文化知识竞赛、英美诗歌朗诵会、英文话剧表演、英语夏令营等活动或者聘请外籍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座谈。通过这些交流平台以及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交流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多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探索开发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教材资源

现有的大多数英语教材都偏重于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技能的习得,或多或少地缺失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积极自主开发教材,以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选用教材时,要考虑所选教材内容是否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更深一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社会风俗等。教师通过利用这些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教材资源,在课堂上积极而有意识地渗透语言文化知识,便能开阔大学生的文化视野,逐渐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四、结语

随着国际往来日益增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亟须满足时代的要求,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呼声亦愈来愈高,这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意义深远。大学英语教师不仅应当注重自身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还要善于创新教法,敢于拓宽教学渠道,勇于采用合适的教材资源在课堂上为学生渗透中西方文化知识,培养出具有卓越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高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4]高一虹.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5]钟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外语界,2000,(2):14-16.

[作者简介]张旸(1979-),女,河北邢台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研究.

[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学习动机理论的大学生英语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研究.项目批准号:HB15JY005

[收稿日期]2016-01-20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658(2016)02-0138-03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