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秉忠对郭守敬的影响探析

2016-03-03杨永霞

邢台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重要影响

杨永霞

(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河北邢台 054000)



刘秉忠对郭守敬的影响探析

杨永霞

(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河北邢台054000)

摘要:郭守敬是元代杰出的科学家,他在天文、水利、数学、仪器仪表制造、测绘、建筑等诸多方面成绩卓著,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郭守敬之所以能够成就如此辉煌的科技伟业,与他的恩师刘秉忠,这位大元帝国设计者,元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刘秉忠;郭守敬;重要影响

一、传道授业,助其成长

1231年,郭守敬出生于连年征战的邢州,当时,邢州被蒙古军占领,社会极度混乱,民不聊生。“生有异操”的郭守敬,只能在他的祖父郭荣的教育下,“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学习儒家经典,以及算数、水利等方面有关知识。

1247年,刘秉忠回邢奔父丧期间,郭守敬拜刘秉忠为师,从其学习。《元史·郭守敬传》载有“时刘秉忠、张文谦、张易、王恂,同学于州西紫金山,荣使守敬从秉忠学。”郭守敬的学生齐履谦在他撰写的《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中记有:“时太保刘文贞公、左丞张忠宣公、枢密张公易、赞善王公恂,同学于州西紫金山。而文贞公复与鸳水翁为同志友,以故俾公就学于文贞所。”由此可见,刘秉忠是郭守敬一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的老师。

《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虽然史书中并没有详细记载郭守敬究竟跟随刘秉忠学习了哪些知识。但《元史·刘秉忠传》中在谈到刘秉忠学识时,这样记到“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而郭守敬一生主要从事天文、水利等工作,其主要成就也是围绕着这两大方面开展的。这说明郭守敬早年拜刘秉忠为师,从学紫金山,主要向刘秉忠学习了天文、水利,以及与其相关的算数、工程、测绘、仪器仪表制造等方面的知识。

本就“不为嬉戏事”,生性好学的郭守敬,在紫金山学习期间,他与老师刘秉忠以及诸位师友张文谦、张易、王恂等人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同学习。郭守敬不仅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也从师友们的言传身教中悟到了许多人生真谛。这些实实在在的知识和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使郭守敬终身受益,为他将来更好的服务国家,造福百姓,并在多个学科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造机遇,助其成才

郭守敬之所以成功,成为科学巨星,有他天资聪慧的因素,有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成份,但是与他的老师刘秉忠为他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机遇,为他搭建了施展才能的平台是分不开的。

邢州治水。刘秉忠针对邢州战乱频繁,烽烟四起,盗贼充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联名好友张文谦上书忽必烈,建议忽必烈以邢州为试点,选派良吏前往整治。1251年,“廉平方正”的李惟简、张耕、刘肃先后被派到邢州,在此以汉法试治邢州,实施整顿与改革。在整治邢州过程中,张耕、刘肃让年仅21岁的郭守敬担当重任,治理邢州城北潦水、达活泉、野狐泉三条河流,这和刘秉忠的推荐是分不开的。正是有了老师刘秉忠的推荐,使初来乍到的张耕、刘肃才敢大胆启用青年郭守敬,让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负责三水治理的规划设计和现场指挥工作。也正是老师的推荐,才使得刚从紫金山学习归来的郭守敬有了施展自己治水才能的机会,并不负众望取得了邢州治水的成功。

大都治水。1264年,忽必烈采纳了刘秉忠移都燕京(今北京,又称中都)的建议,并将重建燕京的工作全权委托给刘秉忠负责。在刘秉忠主持新都城建设中,郭守敬就被老师重用,主要负责新都城的引水、排水和漕运工程。正是因为刘秉忠在规划建设新都城——元大都过程中,为郭守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才使得刚过而立之年的郭守敬就有了参与解决元大都供排水和漕运这一元朝初期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机会,并使之尽其所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先后主持了重开金口河,开挖金水河、坝河和通惠河等水利工程。

为将西山木石漕运到城内用于新城建设,1265年,郭守敬提出了重开金口河的建议。为避免发生金口决堤,威胁到新都城的安全,郭守敬又提出了一个补充建议,“当于金口西预开减水口,西南还大河(卢沟河),令其深广,以防涨水之患。”并于1266年亲自主持开挖了金口河。由于郭守敬设计周密而科学,金口河经受了多次洪水的考验,成功地使用了三十多年。

元大都开始兴建以后,考虑到城内宫城规划和用水的要求,郭守敬提出了开挖金水河的建议。朝廷批准后,郭守敬亲自主持了此项水利工程的实施。金水河先引玉泉山水东南至和义门(今北京西直门),自南水关入大都城,再曲折南下,转至皇城西南隅外,分成两支。一支北流,傍皇城西墙,绕过西北城角,转到皇城北墙外,折而向南,流入皇城,最后注入太液池。另一支东流,直接穿过皇城,在皇城东墙外与后来开挖的通惠河相汇后,折而向南出大都城,再向东至通州,与南北大运河相接。整个开挖工程自大都城建设之初一直到1278年才完工。金水河的开挖,成功解决了元朝宫廷用水问题。

1279年,为解决北京至通州的北路漕运,郭守敬等主持开挖了坝河,引玉泉山水向东南至通州城北,入温榆河汇入白河。1293年,郭守敬建议从积水潭东岸澄清闸稍东引水向东北接济坝河。此建议得以实施,坝河成为大都漕运的重要通道。

郭守敬主持的大都城引排水和漕运工程与大都城的规划设计、土木工程建设可以说是同步进行。直到1285年,历时十八年之久的元大都城建设工程,在刘秉忠去世11年后,全部建成完工。同时,郭守敬负责、主持的大都城城市供排水和漕运工程也已基本完工。但因坝河漕运能力有限,1291年,郭守敬又向忽必烈提出了引白浮泉水和重开金旧漕河的建议。在征得朝廷同意后,1292年至1293年,郭守敬亲自规划设计、主持开挖了大都至通州的通惠河,“别引北山白浮泉水,西折而南,经瓮山泊,自西水门入城,环汇于积水潭,复东折而南,出南水门,合入旧运粮河。每十里置一牐,比至通州,凡为牐七,距牐里许,上重置斗门,互为提阏,以过舟止水。”通惠河的开凿,使江南的运粮船自杭州起航,一路北上,直达当时的首都——大都城,京杭大运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线通航,郭守敬最终成功解决了大都城的漕运问题。

三、继承遗愿,成就伟业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历法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农耕生产,因此,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天象观测和历法的修订。历法某种意义上也就成了朝廷统治权力的象征,不管哪朝哪代,只要政权稳固,就会修改历法。

蒙元早期,一直使用明朝旧历,由于年代久远,误差很大。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立了元朝。刘秉忠作为忽必烈的重要谋臣,向忽必烈提出了修改历法的建议。“先时,太保刘公以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浸以后天,议欲修正……”(《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但因元军灭宋的战争仍在进行中,并且到了攻坚的阶段,刘秉忠修历的建议在忽必烈心中一直没有提上日程。怎奈刘秉忠于1274年秋在上都南屏山无疾而终,修改历法,制定一部适合全国使用的优秀历法就成了刘秉忠未了的心愿。1276年,刘秉忠去世的第二年,元世祖忽必烈采纳刘秉忠的修历遗言,下诏改历,责承刘秉忠生前好友许衡,同窗张文谦、张易,学生郭守敬、王恂等人参领其事。

从小就对天文比较感兴趣的郭守敬,对历法失准现象早有了解,对老师刘秉忠修改历法的遗愿也最清楚。忽必烈下令改历后,郭守敬由工部调至太史局,与师弟王恂一起“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于下。而忠宣、枢密二张公为之主领,裁奏于上。”紫金山五杰除刘秉忠已故外其他四人全都参与到编制新历的工作中来。张文谦、张易、王恂、郭守敬等紫金四杰把制订新历法作为实现刘秉忠未了宏愿的共同夙愿。郭守敬更是时时牢记老师的遗志,鞠躬尽瘁,全身心投入到制订新历法的工作中。

改历之初,郭守敬就提出了“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于仪表”的主张。其后,太史局(后改称太史院)制历工作就是在这一唯物制历思想指导下顺利进行的。为了制订一部好的历法,郭守敬等人广揽人才,首先将通晓历理的许衡请到太史局,参与修历,还将南北日官、民间精通天文的人员充实到制历队伍中。郭守敬则发挥自己“巧思绝人”的特长,研制出二十多件天文观测和演示仪器。又主持了空前规模的四海测验,在全国设立了27个天文观测站,对日月星辰进行了长期观测,测得了大量天文数据。在此基础上,郭守敬和王恂等率领太史院众官员推步演算,并参照历代四十余部历法,制订出了一部适合全国使用的新历法——《授时历》。1281年正月初一,《授时历》在全国颁行。此历法集古代历法之大成,是我国古代也是当时世界上一部最精确、最优秀的历法。它在中国行用364年,还远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

《授时历》颁行不久,参与编制新历的张文谦、张易、王恂、许衡等人先后去世。“时历虽颁,然其推步之式,与夫立成之数,尚皆未有定稿。”(《元史郭守敬传》)于是,年逾花甲的郭守敬不辞辛劳、呕心历血“比次篇类,整齐分杪,”编著了《推步》、《立成》、《历仪拟稿》、《转神选择》、《上中下三历注式》,加上他后来编著的《时候笺注》、《修改源流》、《仪象法式》、《二至晷景考》、《五星细行考五十》、《古今交食考》、《新测二十八舍杂座诸星入宿去极》、《新测无名诸星》、《月离考》等,共计105卷天文著述,将其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辉煌成就加以了归纳和总结,著书立说,流传后世。郭守敬以此告慰早已故去的老师刘秉忠,告慰与自己一起工作的众位师友和同事。

总之,刘秉忠作为郭守敬的同乡、长辈、老师、同事和领导,对郭守敬的一生可谓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正是有了大元太保刘秉忠这位高水平老师的的栽培、教导、提携,才使得郭守敬在施展自己才能方面步步顺利,在天文、水利等多个领域创造出超越前人的科技成果,并使之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优秀最伟大的科技伟人。

参考文献:

[1]元史·郭守敬传.

[2]元史·刘秉忠传.

[3]元文类·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

[作者简介]杨永霞(1978-),女,河北邢台人,文博馆员、政工师,主要从事元史及郭守敬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6-03-02

中图分类号:K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658(2016)02-0027-03

猜你喜欢

重要影响
探究微信平台里的家园合作
“互联网+高校教学”改革的路径与对策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策略探析
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分析
浅析广场舞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药品陈列与摆放技术课程对医药商品购销员岗位需求的重要影响
试论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
高风温对高炉炼铁的影响及重要作用分析
论经济思想史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影响
探讨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执行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