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困境与路径研究

2016-03-03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社会化图书馆资源

蒲 放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困境与路径研究

蒲 放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随着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公共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递增的信息需求和专业水准要求。高校图书馆的存在不仅需要体现在专业知识上的“精”,而且更要为社会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文化视角。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压力,也为高校与社会之间文化及信息的传递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分析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困境,探索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发展策略,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提供理论依据和发展思路。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资源共享

一、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

1.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科学内涵

所谓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读者政策以及文献资源的储藏等,不仅面向校内读者,同时也向社会读者提供文献情报服务。它既是《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的要求,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在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形式通常呈现多样性,包括传统纸质资源的借阅以及学校与社会职能部门、公共文化服务部门之间的局域网信息共享等形式。因此,高校图馆为社会服务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有不同的科学内涵,然而社会化服务的宗旨始终是唯一的,亦即为广大社会读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文献情报资源以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

2.高校图书为社会服务的意义

信息无疑成为经济时代最为宝贵的资源,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量直接取决于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同时信息资源的需求也体现了不同个体的社会价值。不难想象,成功人士对信息的需求广度、深度必然高于普通人群,然而公共图书馆由于馆藏文献信息资源难以满足广大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高”“精”“专”等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读者的科技创新和发展。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使为社会读者获得了自我提升的机会,同时也促使广大社会读者对高校文化理念的进一步了解,提升高校在社会各界的知名度,因此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模式的开展,对高校与社会而言具有共赢性,是提升地区文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图书馆开门办馆,为广大的社会读者提供服务,对社会乃至时代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困境分析

1.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

长期以来,由于图书馆类型的条块分割,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以校内师生为主。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提供服务,是《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颁布实施后,有条件的高校才逐步开展了这项工作。因此,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困境之一在于如何明确为社会服务的目的。从地方政府来看,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对地方高校图书馆制定为社会服务章程,因此使得地方高校图书馆很难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例如,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型城市已经出台了图书馆法规,然而很少有全面的政策指向为社会服务,唯独北京市已经出台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相关内容。此外,即便部分地区公布了相关的章程,但在具体服务措施和服务模式上没有明确的定义,使得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相对盲目,因此使得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效益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图书馆走向社会服务的进程。

2.社会化服务缺乏激励机制

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属于我国社会文化改革的范畴,从整个社会层面讲,需要有完善的体制支持,包括服务模式、服务理念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其中激励机制是促进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进程的有效措施,如果失去有效的激励,图书馆管理工作必然变得盲目紊乱,更重要的是不能够对图书馆管理工作起到有效的帮助。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人事关系仅限于高校内部,从表面上来看,基本与地方政府的体制毫无瓜葛,因此使得社会化服务理念淡薄。此外,高校考核体系对图书馆面向社会的服务成效尚未制定特定的激励措施,对管理者的考核指标完全限于校内服务。因此,为社会服务考核激励制度的制定不仅能够提升图书馆管理者的服务素养,同时也能够提升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效能,使得高校文化能够在社会广泛传播。

3.馆舍软、硬件设施限制了社会化服务的可行性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信息传播的途径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基于此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必须从软件、硬件建设上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然而,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硬件建设相对陈旧,有的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仍然的是上世纪末期的设备,系统老化、运行缓慢,此外,部分图书资源的更新较慢,甚至已经出现了信息短缺的现象,这将给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工作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其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个人素养是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软实力,良好的社会服务离不开图书管理者高水平的服务技能。但是目前部分地方院校的图书管理者自身的专业水相对欠缺,尤其对于一些地方大专院校而言相对明显,因此馆舍的软硬件建设成为制约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客观因素之一。

4.为社会服务模式亟待革新

服务模式决定了服务效果,也是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的基本法则。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模式相对单一,而且其开放程度受到了限制。从服务模式上来说,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即部分高校图书馆和社会特定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约定高校图书馆向企业提供特定的文献情报资源,然而在资源共享的程度上来讲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主要是考虑到信息资源的安全性等因素。因此,社会化服务模式的革新必然能促使信息文化传播更加开放,也够提升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三、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路径研究

1.完善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机制

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机制既包括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同时也包括高校图书馆自身的管理运营机制。高校图书馆从校内服务转向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必然需要明确的政策作为指导,因此运营机制决定了社会化程度。首先应该以地方政府的法规作为社会化服务的风向标,明确社会化服务的具体目标和任务,避免具体服务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比如,法规须指出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的服务对象、开放程度以及开放阶段等。其次,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机制的完善也包括图书馆自身运营策略的转变,在信息资源的储藏以及信息的检索使用上应有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这样既能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也能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服务机制也包括高校图书馆激励制度的建立,将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目标与图书馆管理者的绩效直接挂钩,提升管理者的社会化服务意识。

2.提升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能力

社会化服务的提升包括馆舍软、硬件设施的升级和图书馆工作者个人水平的进修。首先,高水平的图书馆服务应该以先进的数据平台为基础,构建校企合作、学校和政府互通的共享平台。然而在共享平台搭建的过程中如何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也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能力的范畴,因此高水平的社会化服务需要的不仅是先进的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专业的数据管理系统。其次,社会化服务能力的提升必须以充足的信息资源为前提,因此基于面向社会的基本导向,不断完善图书馆的文献情报资源是提升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根本途径,只有拥有全面、专业的信息资源,才能满足社会不同人群的信息资源需求。

3.以信息化技术为核心,构建新型图书馆服务模式

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创新包括构建新型的资源共享体系,主要考虑到信息安全机制的构建和信息传输的技术问题。例如可以基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平台构建特定的共享局域网,使得合作机构能够随时获取图书馆信息资源等。其次,服务模式的创新也包括高校图书馆与社会合作机制的改革。比如除了有偿的信息资源服务以外,根据国家的法规政策可以提供一些专业的信息资源检索技能以及免费向社会特殊人群或者特殊机构提供信息资源等。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必须以当今信息化技术为核心,同时以读者的信息需求为导向,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图书典藏体系。该平台可以采用线上E-learning的模式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传播学习,也可以通过线下实体借阅的模式,只有最大程度的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度,才能使得高校图书馆体现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四、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高校图书馆作为庞大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必将成为社会信息资源的聚集地,因此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的服务模式成为当今高校图书馆运营的必然趋势。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面临着盲目性、缺乏政策指导以及激励机制、软硬件设施陈旧以及服务模式陈旧等问题,只有完善服务机制,构建健全的激励制度并且以信息化技术为核心,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才能使得高校图书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其次,不断改进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服务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能力,进而可满足不断增加的社会信息需求。

[1]赵晖.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困境及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0(03).

[2]刘艳红.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现状比较与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1(02).

[3]张金婷.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3).

责任编辑:姚朝进

Reseach on the Predicament and Path of the Social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PU Fang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for 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 562400,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economy and information age,the traditional public library can not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s of information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The existence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not only needs to be embodied in the"essence"of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but also need to offer a full range of cultural perspectives for the social readers.In terms of the social service,the university library relieves the pressure of public library to a certain extent,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culture as well as inform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society.This thesis analyzed the plight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for the social service and explore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for the social service,which can offer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development ideas for the universitylibrary's resource sharing.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so cialization service information era literature information center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age;the universityi brary;the document information center;resource sharing

1009—0673(2016)02—0117—03

G256

A

2016—03—15

蒲放(1965—),女,贵州兴义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化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