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路径研究

2016-03-03李容容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李容容

(百色学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路径研究

李容容

(百色学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行是知之目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有效培育大学生的践行能力。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先要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基本的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认同感,并进一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表现在正确的行为上。同时,贯穿始终的是对大学生由此而体现出来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通过监管来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领域长久不变的工作方向。但是,就目前我国各地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视和实施情况来看,情况不是很乐观,各部门领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程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这种情况在高校学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比如打饭插队、乘坐校车一哄而上、教室内乱扔垃圾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很多高校里面。我们常说,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是国家将来的接班人和继承者,他们接受着更为高等的教育,他们的思想政治状态和精神面貌状况对我国在世界地位的影响非常重大。因而,如何切实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实效,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实的践行者,是国家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的培育可以从以下几个路径来实施:

一、践行能力的培育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认识

大学生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终原因并不是不知道怎么去做,而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知识了解得还不够透彻,主观上没有形成主动意识,觉得它不重要。因而,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首先需要从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知识开始。

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基本理解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我们平时走在各地各道路经常会看到的横幅,也是我们国家对目前所积极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和凝练,这十二对词主要包含的是三大层面的内容:

(1)从国家层面出发而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四个词八个字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体现了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也规定着我国沿着民主、和谐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发展方向,反映出我国现阶段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该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总体布局又是怎样,这是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于一体的综合表现。

(2)从社会层面出发而提出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八个字充分体现了我国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体现了我国目前正在努力追求的一种社会景象。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们能够在人与人相互联系的社会中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从成立开始就一直遵循着这一信条,也在实践中不断把这一崇高的理念往深处推进。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依法治国等观点的提出都是这四个词的具体体现,旨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从个人层面出发而提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个词也囊括了公民在道德行为的实施中应该表现出的精神品质,它们体现在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古已有的美德,是我国公民应当不断追求的一种境界,是我国公民在平时的行为表现中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对公民道德行为有着一种引导的作用,也是它们道德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意义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积极大力倡导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在推动着: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提出,体现了我国当前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表明我国对公民思想意识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公民基本的道德素质关注力度不断增强,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入,认识到人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提出,明确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领域长久不变的工作方向。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断进行深入研究,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去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出现笼统模糊的现象。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去培育和践行只要有有具体的路径,就可以使人们更快落实践行问题,这表明了我国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程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这就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断进行深入研究指明了实施的路径。[1]

二、践行能力的培育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深化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提出的价值做了一些浅显的分析之后,我们应该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知识之后,我们认识到它对社会主义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振兴的重要影响。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是民族振兴的希望,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提升大学生对它的认同感,进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但是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就高校来说,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一直以来,高校内的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建设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改变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直至目前为止,在高校思政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仍然是作为主阵地和主渠道。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从理论上更从情感上使大学生较容易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一改以往的“灌输”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现实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通过配套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并用以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强调学生的全方位参与,避免出现大而空的说教;在讲课时,还要注意深入对课本知识的深入浅出,通过社会现实,摆事实,讲道理,认真剖析社会现实从而说服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他们日常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紧联系在一起,培养他们观察身边人、身边事的能力,注重亲身实践,增长自身的社会经验,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进行自我归纳和总结,不断把理论学习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即是通过课堂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进而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知和分析他们身边经常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并渐渐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其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应当贯穿于各门学科的教学当中。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仅仅是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权,它的内涵里面包含了许多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以及应该实现的终极价值,成为一名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因而各科教学都应该有或多或少的参与,拓宽价值观的教育渠道。此外,由于当前很多课程都较为注重教师课堂上的“教”,学生能不能巩固学习到的知识还处于一个不明朗的位置,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又不可能只是口头上说说,还需要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因而,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我们就不能仅仅只是局限于单纯的理论教学上,还需要多设计一些辅助性的活动,通过这些辅助性的活动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践行能力。比如说,教师在讲授“和谐”的内涵时,不仅是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和谐,而是让他们在课后的时候怎么表现出和谐,这才是教师授课应该达到的一个目的。

最后,还要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每一所大学都开设的一门课程,它是价值观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目前,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使一些大学生感到困惑,觉得学习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根本派不上用场,从而产生对价值观学习的懈怠。因而,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按照贴近社会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学生思想的要求,在增强他们学习兴趣爱好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发展自我。此外,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门紧密结合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和各地区的热点问题的课程,因而在课堂上需要多举一些例子,多看一些视频,多做一些活动等等,进行内容丰富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如此一来,既可以让大学生更加了解当前的形式发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又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信仰马克思主义,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践行能力的实效性。

2.加强高校的舆论阵地建设

当前,大学生舆论阵地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易班、校园网、校报校刊、校广播电视台等校园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现代的多种交流平台创新工作方法,主动在大学生经常接触的一些网络平台中开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阵地,牢固把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主动权,那么,怎么样去加强校园的媒体建设呢?

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校园数字媒体建设。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的网络数字化,这也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积极有效的载体。但是,也正是由于数字信息的高速流动性,国内外的一些敌对势力也在竭力利用互联网宣传他们的歪理,对青少年的价值观进行扭曲。因而,我们需要有效利用校园各种媒体,如易班,在易班里面经常性地发布一些关于正能量价值观的一些话题、创建一些轻应用快搭,加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等,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媒体的重要作用,通过网络平台来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国内外的先进文化,宣传科学、倡导追求真理的精神,增强网上正面舆论宣传的强势和影响力。

其次,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社会上的各种信息还缺乏一双洞悉的眼睛,辨别力和控制力还相对较弱,对网络的影响缺乏比较,无法很好地做出分析,如此一来便很容易受到不良网络内容的影响,从而产生不良的后果。因而,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自律教育,指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观。而要对他们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不仅仅是通过班会、团日活动等等,还需要建立一支适应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这支队伍不仅仅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能够有较强的信息鉴别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筛选出正能量的网络信息,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同时,这支队伍还需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从源头上净化网络,给大学生创建一个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

最后,要不断增强网络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供给能力。虽然我们目前在文化上是坚持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前进方向,努力去宣传科学真理,但是对于整个社会的需求来说,还是远远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量的,我们还需要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纳入到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行列中,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加强对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能够走向未来国际的中国网络文化品牌。这样,既满足了大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保护了大学生免受外界不良文化的影响,给他们创造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新空间。

3.强化自我教育的功能

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主要就是为了促使大学生能够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做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从思想的形成规律来看,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不是由教师强制性地要求他们完成上课任务,主要是由他们的自身意愿决定的,按照自我的需要自觉地有选择地接受教育。这种选择是大学生通过综合考量自己各方面的需求后完成的,是其他任何人都没办法取代他去实现这种“内化”的一个心理过程。正是由于这种自觉性的存在,因而要求教育者必须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教育把自我的认识水平提高一个层次,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那么,该如何去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呢?

首先,通过学生社团的作用来增强。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学习型团体,广大学生能够在其中得到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发展、个人才华的展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寓于社团活动之中,在社团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校各种社团当中,我们不是一锅端,要有针对性地抓重点、抓主要矛盾,所以最为重要的是要扶持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建设,建立“理论学习活动专项资金”,为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活动提供资金保障,给予他们坚强的后盾,这也保证了大学生理论社团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这些由大学生举办的理论活动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通过外在的有榜样性教育意义的同辈群体尤其是校园先进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加以仿效,从而有助于他们思想的内化,这是历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着者经常采用的方式,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的重要方法。

最后,充分借助外在教育的支持。要通过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不仅需要内部的支持,还需要外在教育因素和力量的支持。这些外在因素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及同辈群体等方面,外在因素在促进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能力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这些都会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帮助。因而,需要重视外部的因素。

三、践行能力的培育最终要回归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监管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的培育在实现价值认知和内化之后,通常都会表现在行为上,后阶段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适当的纠正,引导大学生表现正确行为。那么该如何去纠正和监管呢?

1.加强高校对大学生的考核激励工作

(1)加强高校的考核工作

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考核不仅可以体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还可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的实效性管理程度如何。考核并不是目的,只是一项手段,是为了帮助大学生认识问题的高度更上一层,更加明白自己今后的奋斗目标,克服自身的不足,争取更大进步的空间。

(2)加强对大学生的激励表扬

在进行考核之后,还需要将考核结果和激励方式联系起来,通过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教化引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看待事情,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创新高校监测和保障机制

大学校园里弘扬与制止的行为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的影响至关重要。“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正确观念的树立,不能仅靠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而应该要有必要的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来约束,通过管理和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做到管理育人,制度育人。

(1)创新高校监测机制

首先,要建立好完善的规章制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到监测机制中,使学生的言行举止有制可依,有章可循,加大执行的力度,强化约束作用。其次,高校并不是唯一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场所,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建立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枢纽,做好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监测,家庭和学校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监测,通力合作,使大学生的各方面的个性得到发展,共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2)创新高校保障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健全的制度保障机制是个人行为正确与否的规范,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人体的行为才能得到有效规范,整个社会才能健康有序地运行。其次,建立健全学校的组织领导保障机制,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最后,还要建立健全资源保障机制,任何一项活动的成功组织,都需要一定的设备和资金支撑,因而,需要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正常进行,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1]陈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兼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J].探索,2013(2).

[2]贾迅.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的培育[J].高校探索,2011(6).

[3]高金祥.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33).

[4]江胜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2(8).

[5]田永静,陈树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途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5).

[6]吴小林.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机制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13(2).

责任编辑:李华玲

An Method Research on University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ing Ability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LI Rong-rong
(Baise University,Baise,Cuangxi 533000,China)

The purpose of the line is know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is order to effectively students’practice ability.In the article,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practicing ability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Offered to let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few to understand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o growtheir identities,and further into their own thoughts,Performance on the correct behavior.At the same time,throughout the behavior ofcollege students which reflecte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through regulation toconstan tlyimprov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contem porary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University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Practicinga bility

1009—0673(2016)02—0047—05

G641

A

2016—02—19

李容容(1989—),女,广西陆川人,广西百色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