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和实施中的几个细节问题

2016-03-03

邢台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东 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24)



“一带一路”倡议和实施中的几个细节问题

东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24)

摘要:“一带一路”是在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渺茫,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为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以及沿带(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而提出的倡议。此举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沿带(路)国家的赞同和支持。倡议的目的是双边或多边国家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在倡议实施过程中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沿带(路)国家的民生和环境改善为建设重点;严控和规避投资风险;重视古代丝绸之路的负效应;构建强有力的金融体系作支撑;建立国别研究中心,专门对沿带(路)国家进行全方位研究;处理和协调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轻重并举,彰显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盘活我国资本市场;最终突破中国经济发展瓶颈,进而促进世界经济良性发展。

关键词:中国;发展经济;新思路;沿带(路)国家;互联互通;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到今天逐渐落地开花,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赞同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是如何出台的?实施过程中哪些细节问题需要我们应高度重视呢?

一、“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的提出

在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渺茫,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0月举行的周边外交工作会上提出,中国要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基本方针及“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基本理念。要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初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4 年11月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2]“一带一路”倡议正式出台。“丝绸之路”是中国汉朝和唐朝时期,中国人民为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而开辟的,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典范。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落实,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扎实开展经贸合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起来。”[2]“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是最大规模的经济外交项目,覆盖超过30亿的人口,仅目前就已经涉及几十个国家,这也是中国政府和企业向海外寻求新的投资和贸易历史机遇期。“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同时可以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真正融入世界,逐步形成现代国家治理架构。

二、“一带一路”实施必须注重的几个细节问题

1.“一带一路”的实施,政府主导,企业是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作为“一带一路”的设计师,他们亲自率队出访多个沿带(路)国家,推介中国制造和中国建造,收获颇丰。2013 年9月,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倡导双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3]2014年12月19日,李克强与泰国总理巴育共同签署两个备忘录。[4]这就是“大米换高铁”计划,泰国大米、橡胶等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市场;中国高铁输出了技术、设备,粮食也有了可靠的来源,可谓互利共赢。在欧洲,李克强总理又不失时机推荐中国的风电、核电、4G等领先或与世界同步的技术设备,签下不少订单。在非洲,李克强总理又大力推介中国的钢铁、玻璃、水泥等装备制造的技术和设备。“总理年内五次出访,截至目前已经‘斩获’至少近1400亿美元大单。”[5]在政府的积极主导下,企业很快成为“一带一路”实施的主体。中国的国有企业健步走出去,民营企业纷纷跟进。许多企业也在沿带(路)国家落地生根,民营企业家王靖挂帅挖掘、建造尼加拉瓜大运河更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大手笔。[6]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参与。”[2]因为,只有在产业驱动条件下,才可以量化项目收益;企业不仅要适应沿带(路)国家的市场,还要赢得经济效益才能立足和发展。

企业要实施“一带一路”最根本的问题是解决好中外产业和项目对接问题,要把项目选准、选好,要具有较强国际视野和品牌意识。“一带一路”实施要避免同质化竞争,而现实情况是,“一带一路”相关省份间已经出现同质化竞争。这就需要国家从宏观上进行控制和干预,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用市场的手段进行调节。避免恶意竞争,互相抹黑、拆台,最终两败俱伤,让他人获“渔翁之利”。

2.“一带一路”的实施重点是改善民生和环境

“一带一路”建设要把沿带(路)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环境改善放在首位。用我们充裕的资金、成熟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加强沿带(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通讯、电力等,改善当地民生状况和人居环境,造福当地人民。特别重视生态环境与建设项目之间的利害关系。只有坚持“市场主导、培育产业、互利双赢”,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一带一路”的顺畅实施。不能唯利是图、一味强调企业利益,不考虑沿带(路)国家的国情及政治、经济诉求,这是与“一带一路”倡议初衷相悖,与中国的大国胸怀不相适应。

3.“一带一路”建设要严控和规避投资风险

从政治层面讲,沿带(路)国家,特别是亚、非国家中部分成员国,政治动荡潜流涌动,政权更迭频繁,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势力肆虐,部族冲突时有发生。一些转型中的国家,和一些处于“战略要地”的国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外来势力干预,这些都是“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的。从经济层面讲,离中国较近的沿带(路)国家政治体制相对较落后,行政效率不高;经济发展迟缓,基础设施普遍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资源开发能力较差,缺乏高技术人才及熟练技术人才。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不仅电价奇高,而且电荒现象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制造业要在该地区开展项目尤其不易,一定要有完善、超前的预案,才可以开展工作。在东南亚的缅甸、泰国,在非洲、拉美的某些国家,中国的大型投资项目不断搁浅,其中多为项目所在国政府更迭或外部力量介入、战乱引起,给中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这尤其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4.“一带一路”建设要注意“血色丝绸之路”负效应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旅,总会受到沿途盗匪的劫掠。许多朝代的政府不得不派出武装,为商队保驾护航。有时为了给商队复仇,在打击盗匪的同时,难免波及沿途的无辜百姓。何帆先生在论述元代丝绸之路时指出:“商路(陆路和海上)如此之畅通,是蒙古军队到处实行大屠杀的结果。在整个作战过程中,蒙古人还会利用他们丑恶的长相、鬼嚎般的尖叫和身上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给敌人带来恐惧感。成吉思汗攻破花剌子模国的撒麻耳干城后,将全城居民驱逐出城,屠杀殆尽。”[7]许多中亚、西亚国家曾经受过蒙古铁骑的无情践踏,“丝绸之路”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之路,有时也是战争之路、征服之路;沿带(路)人民历史上也有过不愉快的回忆。我们“一带一路”是为了发展沿带(路)国家的经济,改善民生,但是要充分考虑历史因素对现实社会的负面影响。

5.“一带一路”建设要构建强有力的金融体系作支撑

国际金融机构目前主要有三家:一家是世界银行(World Bank),为美国控制;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被美国控制;三是亚洲开发银行(ADB),被日本控制。这三家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信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在2010-2020年,亚洲各国国内总体需要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大约8万亿美元。”[8]我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丝路基金(Silk Road Fund)应运而生。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57个;[9]说明这57国的政治家、金融家对亚投行发展充满信心。习近平同志强调:“发起并同一些国家合作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将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2]中国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也表示“亚投行无意挑战世界银行、IMF等机构组建的世界金融体系,中国希望亚投行变成一个更加民主的机构,建立一种更加高效、廉洁、便利的金融体系。”10]2016年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正式开业,开业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与会者一致认为“亚投行一定能成为专业、高效、廉洁的21世纪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增添新力量。”[11]

另外,从居民储蓄和外汇储备层面来看:截止“2014年底,中国居民储蓄余额达49.9万亿元,是全球储蓄金额和人均储蓄最多的国家”。[12]太高的居民储蓄在国家经济低迷时更需要盘活。从国家外汇储备层面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谈到:“去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接近4万亿美元,拿其中一部分用于亚投行、一带一路建设进程,本身并不存在障碍,国内本身的资金供给也不是问题。”[13]充裕的外汇储备和国民储蓄都是亚投行、丝路基金的有力支撑,只有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才能盘活这些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6.建立国别研究中心,专门对沿带(路)国家进行全方位研究

沿带(路)国家地理区域广大,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迥异。因此,必须细化东盟各国、西亚、南亚、中亚、中东、东南欧等沿带(路)国家区域性政策,建立数个或多个国别研究中心,对每个区域中的每个国家传统文化、民风民俗、法律体系、对外交往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当地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遵守和尊重当地的法律、风俗习惯。在友好、相熟、相知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为“一带一路”筑牢根基。离开当地的法律法规、文化传统、民风民俗,任何一个项目都会成为空中楼阁,即使有缜密的可行性计划也会无疾而终。要准确了解国际惯例及当地的法律法规、民风民俗,才能更好发展自身、互利互惠。

7.“一带一路”实施要处理好与大国之间关系

“一带一路”的成功与否与处理和协调好大国之间关系密切相关。美国、俄国、日本、欧盟、印度等国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

中国与其他任何大国不同,“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要坚定相互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3]这不仅是中国对中亚各国也是对所有沿带(路)国家及整个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2015年10月,美国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签署。林毅夫分析说:“用战国时代的关系来比喻的话,美国主导的TPP是采取‘合纵’策略来制约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发展,相应地,中国所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则体现着一种‘连横’思想的应对。”[14]美国与越南、印度加强交往,从经济和军事上支持菲律宾,插足南海事务等中国也十分敏感。沿带(路)国家市场广大,中美之间在这些地区合作潜力巨大。而且中美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取得一定成果;中亚的地区安全事务及管线安全维护等方面均有共同利益;中东的能源、运输、基建等方面合作前景广阔。因此,消弭分歧、密切合作更加符合中美双方的国家利益。

中俄关系近年发展很快,双方在努力摈弃分歧、化解矛盾;而且各取所需,优势互补,实现了互利共赢。但是,中国和蒙古、中亚等国关系日益密切,在当地的贸易额和影响力不断攀升,中俄之间贸易顺差、贸易失衡等问题都引起俄国不满,中俄文化交流和民间互信有待进一步加强。历史上沙俄强占的中国领土问题,俄国与越南、印度等国关系不断加强都影响了中俄进一步的合作和双边关系发展。

日本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十分复杂,政界和智库均持怀疑态度。攻击“一带一路”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珍珠链战略”等。2015年5月,安倍晋三宣布了日本今后5年投资大约11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目的是抗衡中国主导的亚投行。[15]日本的资金、技术、信誉、质量以及成熟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在国际市场也是很大卖点。因此,日本成为中国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日本国内也有不同声音,日本前首相鸠山友纪夫就肯定:“一带一路”是个伟大构想,其目标在于让中国与亚欧大陆其他国家进行更好合作。[16]

当然,中日关系只有向前发展才能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和繁荣。因为“中日韩三国总量占世界的20%左右,占亚洲的70%;中日韩三国贸易总量为6890亿美元。中日两国在经济方面互利合作的空间非常大。”[17]中日之间矛盾与经济合作如何协调,需要中日两国人民的智慧解决。

欧债危机发生以后,欧盟各国都在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欧盟的共识是只有东扩才能遏制俄国,同时获得新的市场贸易机会。不容乐观的是在16个中东欧国家中,只有波兰、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和中国交往较多,其它国家和中国尚需增加了解和互信,开展经贸和文化交流也尚需时日。即便如此,“一带一路”在这一地区的实施会不会与欧盟的经济策略发生冲突?

中印两国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双方问题不少,如边界问题、西藏问题、贸易问题、安全问题等。仅以中印两国进行战略合作的重要基础---贸易问题为例:“2001—2011年10年间,中印两国的贸易额从最初的49.5亿美元增长到739亿美元。”[18]P39但是,中印贸易中印方赤字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印之间贸易不平衡不利于中印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中印贸易结构不合理也直接导致印度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外交上一直主张“势力均衡”,把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大国都作为重要的外交和贸易伙伴,并不断在三国之间寻求新的发展商机。印度不会只重视发展中印关系,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密切关系引起印度不满。

中印关系的未来是“两国在众多领域有广泛的共识和共同的利益需求。在维护亚太地区稳定、推动建立合理的经济秩序以及国际关系的民主化等重大问题上都有着广泛的共识和共同的努力。中印两国目前的主流趋势依然是合作与共赢。”[18]P42

8.“一带一路”实施应轻重并举,盘活中国乃至世界资本市场

目前,中国走出去的企业“重”的项目居多,从全球跨国企业的以往经验来看,这类“重”的项目要想在沿带(路)国家落地生根并不容易。因为,重工业走出去可以消化过剩的产能,带来可观的效益,但是风险与机遇并存。中国作为新兴的经济大国,大多数企业较为年轻和海外投资经验不足,远未形成大的跨国企业集团,跨国经营的难度可想而知。

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运到西亚和欧洲,引起西方人对东方的憧憬与向往。今天,中国的“一带一路”同样要重视“轻”的方面。如中国的电影电视、动漫、美食文化、中医药、现代农业和日用品等照样可以走出去,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欣赏并认可中国的美食文化、中医药文化等;同时,利用中国影视、动漫形象的各种衍生产品,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到中国来旅游观光,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以轻带重、轻重并举,盘活中国资本市场并带动沿带(路)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前提下,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地提出解决中国和沿带(路)国家经济良性发展的倡议。政府和企业应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实施中的几个细节问题,使“一带一路”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开局,中国经济发展就有望突破瓶颈、快速平稳发展,由此带动世界经济走出低迷逐渐回暖,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推动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N].人民日报,2013-10-26(01).

[2]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强调: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N].人民日报,2014-11-07(01).

[3]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N].人民日报,2013-09-08(01).

[4]李克强同泰国总理巴育会谈时强调:共同建好中泰铁路促进区域互联互通[N].人民日报,2014-12-10(04).

[5]储信艳.李克强今年五次出访已签近1400亿美元大单[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4-12-21/023831309200.shtml.

[6]任建民.中资承建尼加拉瓜运河正式动工[EB/OL]http://world. people.com.cn/GB/n/2014/1223/c1002-26255791.html.

[7]何帆.血色丝绸之路[EB/OL]http://www.ftchinese.com/story/ 001060430?full=y.

[8]卢峰.一带一路为什么是中国[EB/OL]http://www.ftchinese. com/story/001062014

[9]57国成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N].人民日报,2015-04-16(01).

[10]龙永图.亚投行无意挑战世界金融体系[EB/OL]http://world. people.com.cn /n/2015/0523 /c1002-27045989.html.

[11]习近平出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并致辞[N].人民日报,2016-01-17(01).

[12]叶檀:存款搬家的过程是被动的也是漫长的[EB/OL]http: //www.ce.cn/macro/more/201504/14/t20150414_5096741. shtml.

[13]专家.拿部分外汇储备用于亚投行、一带一路等建设[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4 -10/7199234.shtml.

[14]邱晨辉.TPP是美国“合纵”策略,一带一路是中国“连横”应对[EB/OL]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5-10/29/content_ 11764893.htm.

[15]安倍宣布拨款1100亿美元用于亚洲基建投资[EB/OL]http: //www.chinanews.com/gj/2015/05-22/7293606.shtml.

[16]陈康亮.日本前首相:“一带一路”应向东延伸至日韩[EB/OL]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1108/c157278-27790678.html.

[17]盛玮.正视历史中日关系才能走向未来[J].红旗文稿2015,(07):39.

[18]王晓文,李宝俊.中印关系的现实困境:原因及前景分析[J].国际论坛,2014,(2).

[作者简介]东阳(1988-),男,河北隆尧县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英语.

[收稿日期]2016-01-09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658(2016)02-0058-04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