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03-03张兆平

邢台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

张兆平,刘 璇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兆平,刘璇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练,与之相生相栖。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具体的对策是建设好队伍和平台,创新弘扬的模式等,以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倡导和践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对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和重要的思想根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现代文明结合的独特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批判地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必须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通过挖掘整理和科学扬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适合中国实际的、反映中国现实发展的、引导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定义为: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起着推动作用的包括物质、制度、精神等各种事物的总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哲学宗教、伦理道德、传统史学、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多方面的内容。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伦理化特征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为儒家首倡。这种“仁爱”思想被提升为传统社会共同遵守的一种人伦关系与秩序,广泛渗透于中国人的生活和民族的心理意识中,变成了中国人的一种躬行实践的生活方式,对“仁爱”思想的信守与传承,成为一种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力量,对人们的道德实践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重要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2)追求和谐统一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学为主干。儒学贯穿着一种和谐统一的精神,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生相依的理想状态,中国传统文化和谐统一的价值观不仅体现在国家政治、伦理道德、美学、艺术等观念意识层面,也体现在广大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是中华民族理性思维与生活智慧的统一和集中体现,这种对社会和谐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资源,具有传承与弘扬的恒久价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具有强大的生命,是当今社会文化、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以人为本

中华传统文化在讲求“仁爱”、崇尚道德的时候,向来主张远神近人、民为邦本,强调人为贵,以人为本,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民本”的理念主要表现在“民惟邦本”、“敬天保民”、“仁民爱民”等重要古训,表现了人民在国家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稳定,深入发掘和阐释中华传统的民本思想的潜在价值和意义,是构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的精神滋养。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载体。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持续不断地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1.在两个层面弘扬优秀文化

(1)学校层面:与学校教育结合

优秀文化走进校园是传承、传播优秀文化,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用生动形象、丰富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感染、教育广大青少年,培养他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这些也就是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这种教育要比简单说教更有效。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优秀文化资源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将优秀文化资源与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融合于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中,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墙面文化、宣传橱窗等展示优秀文化,提升校园文化水平,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把中华优秀文化与地方的优秀文化资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主的形式新颖、内容鲜活、吸引力强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是广泛宣传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2)社会层面:与群众生活融合

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采取宣传教育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各种宣讲活动,借助民族传统的节日、纪念日、节庆日,运用媒体广告,以品位高雅、创意新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文化下乡、进社区、进基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感知、体悟中华文化精髓,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提炼其中蕴含的爱国、诚信、友爱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形成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社会氛围,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建设宣传平台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墙报、宣传栏等多个平台的宣传作用,尤其是广播电视是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须臾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发挥着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建设好、利用好这个平台传播和弘扬优秀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还要发挥网络在宣传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和监督,避免负面东西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动态产生消极影响,确保网络成为弘扬优秀文化、培育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要利用好墙报、宣传栏的宣传作用做到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融入群众生活,起到广泛的作用。

3.创新宣传模式

(1)创作、打造优秀文化精品

文化传播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高水平精神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源头的一部分。弘扬优秀文化,必须创新文化形式,创作、打造文化精品,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寓教于乐,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地挖掘其精神内涵,提高人民群众文化品味,防止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优秀文化开发中的庸俗化、功利化、形式化问题,为培育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生动的教材,发挥应有的作用。

(2)组织、开展优秀文化的文艺展演

组织、举办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文艺展演活动,以生动形象、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结合现实中的模范人物、模范事迹向人们展现优秀文化的精髓,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境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举办优秀文化题材的文化活动,应注重把握表现尺度,不过分的渲染也不过分的低调,实事求是略有艺术拔高,以实现对优秀文化表现、传承和传播功能的最大化,同时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与时俱进,体现不同文化层次和年龄层次群众的需求,做到使优秀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深入人心。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与全民读书活动相结合,创办农民读书会、村干部讲台、百姓论坛、优秀文化讲座等学习平台,丰富学习内容,渗透优秀文化,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培养人文素养,增强广大群众的爱国、爱乡之情;与传统节庆日相结合,大力推进节庆文化,打造名人文化、名城文化和名胜文化等,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加深人们对中华历史和地方历史的了解,增加人们的历史知识;与“善行中国”、“善行河北”、“孝行河北”、家风建设活动相结合,广泛开展文明村镇、“道德模范”、“慈善之星”、“孝道之星”的评选和表彰活动,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树立文明道德标杆,引导、激励公民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把中华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作、生活实践中,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

4.坚持四个原则

(1)坚持持续性原则

要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需要长期地、持续不断地对人民群众进行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强化、巩固和提高这方面的意识。使广大民众在潜移默化、自觉与不自觉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产生认同感,内化为自身素质。另外从宣传的持续性、延续性来说,可以起到代际连续、链链相接的作用。对于人民群众来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是权宜之计,需要人民群众一代又一代地将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因此,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不是搞一阵子,搞几年或十几年,而是要长期、持续不断的深入宣传下去,代代相传,使人民群众深入了解、全民领会中华优秀文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坚持层次性原则

对于不同层次的人群,在优秀文化的宣传方面采用固定的内容和单一的方式、方法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觉悟层次的人群进行分类宣传、多方宣传,使优秀文化与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全体民众中。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宣传优秀文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弘扬优秀文化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一个显示特点的部分,可以为时代所用的部分。由于优秀文化在民众中有口皆碑,它的教化作用有时胜过其它一些宣传,甚至可以说,能起到一般教育所起不到的教化鼓舞作用。因此,我们认为,要坚持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层次性,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层次的民众,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内容,以便于广大的人民群众理解、认同和接受,真正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不同人群中得到长久平衡的开展。

(3)坚持深入挖掘的原则

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和态度,认真挖掘、提炼和辩证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价值的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蕴含了丰富的思想精华和深刻的道德精髓,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深入挖掘和提炼中华传统文化的讲仁爱、守诚信、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的思想,阐发其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因此坚持深入挖掘和研究、推陈出新、辩证对待、批判继承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4)坚持合理开发原则

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对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基本方针,明确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坚持深入调查、加强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保护和维护好优秀文化资源,打造一批优秀文化旅游景区,有效发挥优秀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教育作用,使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得到广泛彰显,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民素质的提升搭建坚实的平台。

总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借鉴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建设,创设各种载体,运用各类媒体,组织各种活动,采取各种形式,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使广大民众在生活实践中真正感知、领会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包虹.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D].沈阳师范大学,2014.

[2]李煌明.儒家传统价值观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08,(10).

[3]欧阳军喜.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山东社会科学,2013,(03).

[4]张岂之.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源流[N].北京日报.2009.

[作者简介]张兆平(1970-),男,河北省临城县人,毕业于河北师大政教系,邢台学院法政学院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项目批准号:HB15SH005,项目负责人:宋素敏;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项目批准号:HB15SH008,项目负责人:张兆平

[收稿日期]2016-03-11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658(2016)02-0051-03

猜你喜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高校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融入“三观”教育初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