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理念中的领导艺术解析

2016-03-03刘彦芬苏献启

邢台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治理创造力领导

刘彦芬,苏献启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治理理念中的领导艺术解析

刘彦芬,苏献启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

摘要:领导艺术的水平与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治理理念下的领导艺术包含领导方法上的时效性和创造力,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特征,表现为调研与策划的统一、决策与执行的统一、把握时机与因势利导的统一、知人善任与换位思考的统一。另外,树立正确的领导观与增强执行力是提升领导艺术水平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内外兼修是提升领导艺术水平主要方法;而适度是提升领导艺术水平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治理;领导;领导艺术;创造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的作用,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艺术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指出:“领导活动本身也具有专业性,需要遵循一定的领导原则,掌握和运用相关的领导方法、领导艺术。”[1]领导艺术与把握领导规律和改进领导方法紧密相关,提升领导艺术是实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

一、领导艺术的内涵与特征

(一)领导艺术的含义

一般意义上,领导是指一种职位,也是一种实现社会治理目标的职能和手段。关于治理,俞可平在《治理与善治》中提出:治理是指在一个特定范围内,运用某种权威维持共同体的秩序,满足公众的个人的或者公共的需求;治理的目的是基于不同的制度关系,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规范共同体成员的各种行为,使得公共利益取得最大化。[2]在治理理念中,领导就是协调沟通,体现为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借助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推动力量,以及调动公民的的主体力量。领导艺术是指领导方法上的创造力和实效性,表现为一种领导能力、技巧、知识、经验和素质的综合。正如毛泽东所说:“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决定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贯彻地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这是一种领导艺术。”[3]简言之,领导艺术是在领导活动中,在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领导习惯和手段。

(二)治理理念下领导艺术的特征

在治理理念下,各治理主体应朝着地位平等、协商合作、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因此,领导艺术也就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领导艺术具有综合性。在国家和社会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的多元使得领导工作要解决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之间的问题,涉及人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领导工作的范围涉及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多个方面,问题的复杂性和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领导艺术的综合性特征。在工作实践中,领导艺术具体表现为领导者知识、经验和能力的综合运用。

其次,领导艺术具有灵活性。与规范化的工作方法有着固定的程序与模式不同,领导艺术有很大的灵活性。也就是说,一般情祝下,领导艺术都是因人、因时、因事的灵活运用,这种灵活性体现在领导者快速的反映能力和高超的运筹技巧上。领导艺术灵活性的实质是以变通的手段和方法达到领导工作的目的,体现了领导者在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发挥积极性,完成社会治理任务的灵活性。

最后,领导艺术具有创造性。创造性是领导艺术的灵魂和重要特征,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性。因为领导活动本质上就是面向未来的创造性活动,例如,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就是领导艺术创造性的鲜明体现。

二、领导艺术的表现形式

(一)运筹帷幄与调查研究的统一

运筹帷幄是领导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表现为事前充分的分析和策划。面对庞大的国家治理体系,要实现社会治理的整体目标,领导者必须要分析全局,抓住社会治理的关键,从而掌握主动权。具体而言,运筹是指领导者要在众多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中,抓住问题的重点和核心,如同下棋一样,在兵力相当情况下,通过摆兵布阵赢得先机。可见,运筹能力是领导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然而,领导者的运筹能力建立在善于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正如毛泽东所指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4]准确及时的调研信息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治理理念下,领导者要围绕社会治理的中心任务,深入实际和基层进行调查研究,这样才有助于做出符合社会治理要求的正确判断和决策。

(二)战略决策与步步为营的统一

领导者的战略决策能力是领导艺术的重要表现。战略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有赖于领导者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面对国家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大量难以控制的社会问题,领导者的战略决策能力尤为重要。其中,领导者的判断能力是进行战略决策的基础,洞察力是一种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表现为推测和联想的想象力是领导者创造能力的先导,而创造能力则是领导者在战略决策时的思想源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领导者的执行力也是领导艺术的重要体现。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决策与执行的统一表现为领导者在处理整体与部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之间关系的问题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因为治理理念的实现有赖于社会治理方方面面的成功,没有细节的成功也就没有整体的成功。从大处着眼,意味着各种决策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把握整体的发展方向。从小处着手意味着领导者要善于根据环境的变化,在研判信息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方案,并解决实际问题。换言之,领导艺术表现为在深思熟虑基础上的战略决策与“步步为营”,逐步实现战略目标的统一。

(三)把握时机与因势利导的统一

成都武侯祠有幅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幅对联从一个侧面表明审时度势对领导者的重要性。能够把握时机并因势利导,是领导艺术的重要体现,表现为领导者善于发现时机和善于化问题为机遇。在国家治理过程中,领导工作中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但这其中也蕴藏着各种机遇,对领导者而言,有效促进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敏锐的发现和把握时机,而且需要因势利导。因势利导就是通过努力使形式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变。具体而言,就是领导者在客观形势面前,根据自己的情况利用时机乘势而上。正所谓“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在治理理念下,因势利导,就是领导者根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客观情况,综合各方面的力量,为实现社会治理营造时机。因为符合客观要求,所以这种做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知人善任与换位思考的统一

在用人上,识人善任是领导艺术的具体体现。识人表现为对人的知识能力和道德素养的洞察力,善任则主要表现为乐于授权。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因此,对领导者而言,充分发挥手下的专长,就是合理分配人才,即“文治于内,武治于外”的道理。在治理理念中,团队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所谓治理团队,就是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多元主体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从而促进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要实现各方面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治理目标,还需要领导者进行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发挥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换位思考可以协调上级、同级和下属的关系,如果领导者在工作中能够进行角色转换,站在上级、同级和下属等不同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尤其是能够以下属为本,那么,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就会受到下属的支持,赢得上级的赏识和同级的好评。另一方面,换位思考使得领导者在工作中能够从问题的正面、侧面和反面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多种可能性进行政策论证,一切从有利于工作的目的出发,发挥每个主体的积极主动性。

三、提升领导艺术的主要思路

(一)树立正确的领导观与增强执行力

树立正确的领导观是提升领导艺术的思想基础。领导观是领导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领导工作中的体现,表现为对领导的本质、领导活动及其作用等问题的根本看法,也是领导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领导观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认为领导是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其本质就是服务。这是我们正确分析领导问题和进行一切领导活动的根本指导原则。邓小平指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5]这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观的基本概括。在治理理念下,正确的领导观要求领导者要做到执政为民,做人民公仆,因为领导者运用权力和履行责任的过程,就是为人民服务,实现社会治理目标的过程。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仅要求树立正确的领导观,还要求领导者具有较强的执行力。执行力本质上是抓工作落实的能力。在国家治理体系中,领导者的执行力是发挥多元主体互相合作和互相配合作用的实践基础。提升执行力,一是要确定领导者的角色定位,作为决策者和执行者,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履行职能;二是要健全执行的体制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形成规范的执行制度和程序。

(二)提升领导艺术必须内外兼修

首先,学习是提升领导艺术的前提。领导者要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这是因为领导艺术是同领导者的知识、经验、能力等素质紧密相关的,而领导者这些素质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是从学习中来的。面对社会治理的复杂任务,提升领导者的创新能力和理论知识十分必要,而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有赖于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更离不开多读书、善读书和读好书。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这是新形势下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胜任地履行领导职责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1]

其次,实践是提升领导艺术的基本方法。因为社会是复杂多面的,而形势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提升领导艺术离不开工作实践中的领悟和锻炼。换言之,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只是为领导艺术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前提,领导艺术只有在领导活动中,通过实际运用领导原则、方法和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在国家治理过程中,领导者在履行职责和科学决策时必须遵循一定的领导原则和方法,也需要承担决策风险,敢于负责任。例如,当面对诸如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时,领导者要总揽全局,分清主次,抓住关键,集中优势力量解决问题。总之,领导者在领导实践活动中的谋略、意志和勇气会对领导艺术水平的提升发挥积极的影响。

最后,领导者的智商和情商是提升领导艺术的关键。领导者个人修养包括哪些内容呢?《孙子兵法》提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在治理理念下,领导者的智商和情商尤为重要。智商是一个人掌握知识和技能程度的衡量指标。智商的高低表现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的强弱。智商虽有先天因素,但是更主要的是得益于后天的努力。提高智商水平有利于领导者学好知识,增长见识并激发创造力,这是提升领导艺术的关键环节之一。

情商作为衡量一个人掌控情绪、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商数,也是衡量领导艺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领导艺术包含着领导者真、善、美的情感。要实现社会治理,不仅要求领导者拥有高智商,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要求领导者要拥有高情商,懂得治理之道。修炼情商需要领导者不断提高自我意识、情绪控制、自我激励、移情和社交等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格魅力,这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治理主体互相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关注差异和理顺矛盾的能力,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要依靠尊重需求差异来协调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增加彼此的认同感;三是在国家治理过程中,领导者主动践行道德行为规范的能力。事实上,领导者的情商和领导艺术是相辅相成的。

(三)遵循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是指在领导活动中,要注意质和量的限度,并把握最佳的“度”。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过与不及都会影响事物的性质,所谓“物极必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适度原则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来像是朝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6]由此可见,如何防止在领导工作中多走这过与不及,需要掌握适度原则。

一是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要取得最佳的“度”,既需要理论上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总结,逐渐找到平衡点。二是要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发扬民主可以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适度集中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在领导活动中,既要坚持党性原则,又要因时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需要说明的是,灵活性是建立在原则性的基础上并为实现原则服务的。

总之,领导艺术是领导者的智慧、经验、技能和道德素养等因素的综合体现。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实现多元治理主体相互协调合作,需要领导者根据客观实际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因此,提升领导艺术对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09年5月13日)[J].中国乡镇企业,2009,(07):4-11.

[2]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5.

[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01.

[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27.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1.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7.

[作者简介]刘彦芬(1971-)女,河北临城人,邢台学院社科部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意识形态与干部教育.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当代中国民生与社会建设研究项目.项目编号:MSJD2014KTY029

[收稿日期]2016-00-00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658(2016)02-0044-03

猜你喜欢

治理创造力领导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