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2016-03-03张晓晶

新课程 2016年9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幼儿教师交流

张晓晶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实验幼儿园)

试论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张晓晶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实验幼儿园)

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参与社会活动一个重要工具就是语言。每个人几乎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语言的学习,幼儿阶段是人的语言能力发展很关键的时期,如果教育得好,能够促进幼儿情感、思维、意志等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十分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要综合多方面因素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为幼儿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幼儿;语言能力

有专家指出,幼儿的语言教育要越早越好,如果在幼儿期忽略了语言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将会给孩子造成难以弥补的终身损失。通过多年从事幼教的经验,结合实际工作中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提高幼儿语言能力,作为幼儿教师,应该着力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提升自身的语言素质

教师要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首先自身就应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将准确的发音、正确的表达呈现给幼儿,为他们做出好的示范。因为幼儿学习语言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模仿,到了幼儿园,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老师,老师也是他们进行模仿最权威的对象。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内容、表达方式,为幼儿营造出优美、灵动的语言氛围,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另外,教师的语言沟通能力和方法也是需要不断提高和加强的,在与幼儿的语言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同时教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依照他们的心理去思考、表达,才能激起幼儿自身的表达欲望,为他们的语言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

二、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为幼儿营造自由、宽松的语言氛围

想要幼儿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想说、敢说是第一步,而宽松、愉悦的语言氛围则是想说、敢说的前提。同时这种自由和宽松,并不是说就是让幼儿自己随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强调的是让他们不感到压力、不需要过分在意对错,对他们的发言,教师要多理解、多鼓励、多支持。营造自由、宽松的语言氛围,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允许他们按自己的方式表达。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避免按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让孩子说自己想说的话,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不要因为他们说得不对、不完整就急于纠正和补充。因为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幼儿的语言是有其年龄特点的,语序从不准确到准确,用词从不恰当到恰当,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给他们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2)鼓励孩子多用语言交流、沟通。许多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集体的语言教学时,都会不知不觉地犯一个错误,就是提出问题后,当个别孩子的回答与教师预想的答案大致符合时,就急于对问题进行总结,进入下一个步骤。这是很不利于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的,对于回答对问题的孩子,只是让他们学会了循着老师的思路走,对于没回答对问题的孩子,则剥夺了他们表达自己理解问题的机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给出幼儿进行交流和讨论的空间,允许他们多角度地发散思维、组织语言,通过相互间的交流、沟通,有效地达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3)避免变相地给幼儿施加压力。曾有一段时间,竞争是幼儿教师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在语言活动中往往总有比比谁说得快、说得多、谁最聪明等方面的内容,但其实这种方式并不值得提倡,有很多弊端,也是对幼儿语言表达施加的一种变相压力。因为孩子的发育情况并不是同步的,有的孩子语言能力发育得早,有的孩子动作协调能力发育得好,晚出生几个月的孩子,也许在外形高矮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其实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差距是存在的。所以这样的竞争得到表扬的总是语言能力发展较好的孩子,对于语言水平发展较缓慢的孩子,这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他们更不愿意表达,甚至可能产生自卑的心理。所以,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一定要尽量避免这种不良的竞争,多让孩子进行个体的纵向比较,引导他们从“这次说得很完整”发展为“这次说得真精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表达的快乐。

2.让幼儿从想说到敢说,最终会说

(1)多鼓励孩子,让他们想说。小孩子大都喜欢表扬,喜欢新奇的小礼物,教师在上语言课时可以充分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用鼓励、奖励让他们产生语言表达的欲望——想说。对于积极发言的孩子,为他竖起大拇指,奖励一张“好孩子卡”,能让他们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摸摸他的头,注视着他的眼睛,说“你说得真好”并奖励“进步卡”,能够一步步地引导他们克服羞怯、不自信的障碍,最终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进行交流。

(2)少限制孩子,让他们敢说。在幼教的课堂上,许多孩子发言不积极,并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因为对老师的要求不能完全理解或者是怕自己说错被嘲笑和批评,因而“不敢说”。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在达到训练目标的前提下,少对幼儿提要求、画条条框框,在幼儿犯错时,多鼓励和引导,避免正面的批判。同时,教师还应创设更多让幼儿能够展现自我的舞台,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克服内心对语言表达的恐惧感。比如,开展“小小直播间”“园内辩论会”等活动,引导幼儿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通过语言讲述、传达给周围的人,进而提高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适度引导孩子,让他们会说。有了“想说”“感说”的基础,教师的下一步就是引导幼儿学会说话了,即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得清楚、说得完整,并进一步说得生动、贴切,这也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

[1]李维泽.思维与语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6.

[2]张敏.儿童听话和说话能力的因素分析及其测评研究[J].教育研究,1991(6).

[3]丁炜.关于儿童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幼儿教师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