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本对话”走向高效

2016-03-03

新课程 2016年9期
关键词:内涵文本阅读教学

杨 丹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第五小学)

让“生本对话”走向高效

杨 丹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第五小学)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三维互动过程中,学生与文本对话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有效与否。可见,“生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核心。那么,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高效的对话呢?结合具体教学实际谈了几点让“生本对话”走向高效的教学策略:切入话题,让生本对话走向真实;多形式读,让生本对话走向充分、自主;读写结合,让生本对话走广泛、高效;深化生本对话内涵,让生本对话走向更深入。

生本对话;读写结合;文本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中,要让享有了“话语权”的学生真正“有话可说”,关键在于落实“生本对话”(即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否则,学生缺乏“谈资”,又哪会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呢?因此,让学生能够和文本对话是很关键的,而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三维互动过程中,学生与文本对话质量的高低又将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是否有效。可见,“生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核心。那么,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高效的对话呢?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教学实际谈一谈让“生本对话”走向高效的策略:

一、切入话题,让生本对话走向真实

传统教学中,话题是教师为了方便引出新的知识而精心加工出来的。而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参与到发现话题的过程中去与学生共同找到能产生思维碰撞、心灵交流的切入点。产生真实的疑问,才能让学生真切地走进文本。

如我教学《长征》这首诗时,我引导学生边自由读诗,边找找最能概括全诗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学生经过思考,找到了概括全诗的中心句,从而真实的对话由此展开:为什么说红军战士远征难,但却只等闲?让学生找一找具体的诗句,品味红军战士英勇乐观的精神。

二、多形式读,让生本对话走向充分、自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也有一句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阅读,读是关键,无论采用何种读书形式,无疑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多给予学生读的机会,以读为主,在读中悟情、明理,在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例如,我在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紧紧扣住文中的几组对话,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对话,在自读、同桌表演读、品评读的过程中,孩子渐渐走进了文本。有的学生说:读了对话,我感觉文中的小鸟很守信,大树不见了,最终成了灯光,仍动情地唱歌给它听,真了不起;有的说:读了对话,我感受到了小鸟身上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尽管几次扑空,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我要向它学习;还有的说:读了对话,我感觉大树真可怜,如果大树不被人们砍伐该多好。孩子的感悟多好啊!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读,读使学生充分走进了文本,也成就了生本对话的光彩。

三、读写结合,让生本对话走向广泛高效

有句话说得好:于无声处听惊雷。如果说,把以读为本促生本对话是一种有声的对话形式,那么,“读写结合”促生本对话则应该是一种无声的对话形式,在我看来,有时无声的对话形式更能有效地架起生本对话的桥梁,更能拨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琴弦。

例如,我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感悟其高尚的品质,实现心与心的对话,我便预设了一个写话训练,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写一写,当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时,他会想些什么?此时,班里异常寂静,只有孩子们笔尖发出的沙沙声,后来的交流中,得知有的孩子写到:妈妈,不知道你们现在怎么样了,我真想现在就跳下病床去看你们,可是,我不能这样做,因为海峡彼岸的小钱还等着我的骨髓去挽救他的生命呢。妈妈,请原谅我!也有的孩子写到:地震,请你停一停吧,让我们的手术尽快地做完,去挽救小钱的生命吧!要知道,他还是一个含苞待放的花朵啊!品味着孩子的心灵独白,不禁让我感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对话多么让人赏心悦目,也多么让人欣慰。可见,适时有效的写话训练,无疑能优化生本对话的广度和效度。

四、深化生本对话内涵,让生本对话走向更深入

在当今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文本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十分丰富而精彩的内容,同时也蕴涵了更为动人的人文内涵,很多的优秀篇章值得学生细细涵泳,慢慢品味。那么,文本的人文关怀如何才能让学生感悟到,并从中受到熏陶呢?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深化生本对话的内涵,让学生精于与文本对话。

例如,我在教学《搭石》第二课时,紧紧扣住“家乡人给你留下的印象”,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对话,抓住“一行人”“上了年岁的人”“年轻人”“过搭石的两个人”展开教学,其中以“一行人走搭石”作为教学重点,设计了多层对话,深化内涵,促使学生精于与文本对话。第一层对话,抓“协调有序”感受一行人过搭石的动作美,和谐美;第二层对话,抓“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美、意境美;第三层对话,抓语言的诗化特点,采取涵咏对话的形式,感受文本的语言美。通过这三层对话,学生从文本中不仅读出了画面的美、意境的美、人的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更体味到了文本的语言美,最终,学生的心灵也经历了一次美的洗礼。可见,创设多层对话氛围,对于深化生本对话内涵效果明显。

[1]刘俐.巧于引导 让生本对话更有效[J].福建教育(小学版),2008.

[2]徐希明.论阅读教学中的“生本对话”[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4.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内涵文本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挖掘习题的内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