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还学生以自主、有效而唯美的数学课堂

2016-03-03

新课程 2016年9期
关键词:一节课浅谈分组

任 平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华中师范附属实验学校)

浅谈如何还学生以自主、有效而唯美的数学课堂

任 平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华中师范附属实验学校)

谈到教学,我们许多教师都可能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一堂课,不讲得酣畅淋漓不算真正投入,不讲得风风火火不算激情澎湃,满黑板写得密密麻麻,学生搞得也紧张兮兮地……静心独处,仔细琢磨,这样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所期望的吗?经常听到老师的抱怨,上完这节课还有两节呢!真是太疲劳了!学生怎么这么难带啊,一点都不像我们以前那样听老师的话……听到这些怨言,我百感交集:一个老师如果不喜欢进教室,那他怎么能上好一节课呢?一个老师如果不喜欢他的学生,那他怎么能和孩子们倾心交流呢?一个老师如果不研究教材,那他怎么能做到因材施教呢?如果老师真正地把教师这个职业看成天下最阳光的职业,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吴玉章说过:人活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结合课堂教学,我想谈谈如何还学生以自主,有效而唯美的数学课堂——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也可以增加老师的工作热情!

一、还学生以“自主”的学习地位

这话不能成为一句空口号,教师要完完全全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学生自发地参与教学,和老师成为真正的合作者!也许我们会受教室条件的限制,会受学生人数的限制,会受这样或那样条件的限制,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去天天喊口号,却不能真正地做到付诸实际行动。我想,可能我们对这点认识并没有完全理解和认知:教师虽然是实施教学的人,但要赋予学生自由的空间和活动的空间,这个空间不一定非要身体的活动,它是指学生的思想和精神的空间,也就是允许学生说话——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允许学生犯错——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允许学生争辩——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但是也不能为了“说而说”不注意问题的合理性和针对性,不注重问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还“课堂”以有效的利用空间

在判断“两个数的十分之一同样大”的问题时,题目一出来我觉得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但是我并没有着急,脑海中思索着如何去讲解这样一个新的问题——班上有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朱同学,他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不一定同样大;我问他能不能说说为什么呢?他好像一下子语无伦次了……看到最聪明的孩子犯难了,该怎么引导呢?我慢慢说:孩子们,朱同学的想法很勇敢,那他的答案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先放松一下吧,听老师来讲个故事好吗?说世界上有个大胖子和小瘦子,你们猜猜大胖子有多少斤?——200斤;你们猜猜小瘦子有多少斤?——20斤。不用说谁重谁轻很明显。大胖子和小瘦子各自背了一个他们身体重的十分之一的包包,你说他们的包包一样重吗?学生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了,200的十分之一,20的十分之一,孩子们的话题一下子打开了,尴尬的局面被打破了,学生众说纷纭,算式能列出了,思路明晰了,他们还给我举出了好多类似的例子:“一个大西瓜的一半大于小西瓜的一半。”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很自然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情绪也调动起来了!课堂40分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这些都应该在教师的掌控中,利用的好,一节课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就会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如果每节课学生都能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谈中学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敢想敢干,勇于提问,勇于质疑,勇于争辩,勇于合作,勇于倾听,勇于接纳,那在这个状态下成长的孩子该是这样的吧——有正确、合理的数学逻辑思维习惯,有灵活多变的头脑,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有与人为善的合作能力,总之,是非常优秀的孩子!

当然,在日常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词不达意、答非所问、思路不畅等等失态的语言;教师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用朋友的眼神,鼓励的语言,精当的点拨为学生消除那些胆怯和懊恼的情绪、为学生治愈自卑和迷茫的心理。

三、还“课堂”以唯美的感觉空间

当下提倡新课程、新教学理念和模式,这样应运而生的就是——教室里孩子们3、5成群的“分组”;课堂上你我的“交流和讨论”。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为了分组而分组,为了讨论而讨论的过程似乎可以完全剔除。在我所接触的一节课上,老师把本班学生分成了7组,每答对一道题目加1分,看似鼓励学生,为了促进教学,可是目标达到了吗?即使这个目标达到了,但是初一的孩子们已经不是很需要用这种方式了,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理性思考和真实的面对自我的一个过程,教师应该思索用更高的要求和水准去提高学生的一种精神需求和学习欲望,而不是被这些加的分数限制住;另外,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可是给学生的时间很少,教师马上话锋一转,“好了,我们来汇报一下交流讨论的结果?”不等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亦然呈现出了1,2,3,4步骤,那这样的交流讨论有意义吗?不论分组还是讨论,其真实的目的是为了完善教学,优化课堂,促进教学创造一种唯美的课堂氛围,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美丽的享受。当然,唯美的数学课堂需要渗透的东西还很多很多,比如人文精神和数学课堂的默契配合都是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发掘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人师,应该积极探索好的适合自己学生的独特教学手段和策略,虚心向别人请教,不断钻研教材,尝试新的教法,争取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能发现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

[1]孙亚千.让数学课堂绽放最美的花朵:浅谈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有效数学课堂[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2).

[2]韩彦丽.“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上),2011(4).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一节课浅谈分组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浅谈ICP-MS的使用与保养
为诗浅谈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
分组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