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其精改作文,不如细琢习作过程

2016-03-03

新课程 2016年9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习作情境

张 婷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

与其精改作文,不如细琢习作过程

张 婷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课堂,教师应努力做到巧引善导,精训妙练,使学生不再把作文看作是一件“苦差事”恐惧作文。因此,从三方面入手:带着文本走进练笔;带着生活走进语文;带着学生练与评,改与评相结合。

文本迁移;唤醒观察;养成修改

一、创设情境,有话可写

(一)文本迁移,片段训练

在教学《穷人》时,我先引导学生比较心理描写与其他描写的区别;接着讨论(结合本单元其他课文);然后总结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形象更为鲜明,突出的特点;将课堂积极踊跃的氛围转移到“你有没有类似桑娜内心纠结的情景”,动笔写下来;然后适时评价;最后根据中肯的评价,静心修改,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群文阅读,开阔视野

《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顺序而写。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白游记中移步换景顺序过渡句的重要性,然后阅读多篇范文,让学生开阔视野、领会有序的过渡句写法的多样性。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情境渲染,激情迸发

教师创设情境也需要艺术,而且,这种情境应该是合乎情理的,即兴而发的,灵机一动的,是充满真实真情的。

教学《山雨》时,正好那节课窗外秋雨绵绵,烟雨朦胧,于是我索性停下讲课,让学生边用心倾听雨的声音,边写出几个词语,然后连词成句,并加上自己的想象、或心情的句子。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沉醉在眼前的茫茫烟雨里。教学“祖国在我心中”时,因为历史久远,学生难以身同感受,我提前让学生收集清代爱国人物的故事和中国鸦片战争的资料。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各个激情荡漾,并记下印象深刻的词语;运用词语,评价这段历史(师生评价,将深刻的话语及时记录);然后组内分享自己收集的历史资料;最后用历史资料充实自己的评论。课下布置补充爱国人物故事。

平时开展班队活动、小实验、实物演示、现场表演等各种游戏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操作、思考,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正如“情动于中而行于外”,即找到“动情点”,才能有感而发,才能抒发真实感情。

二、仔细观察,善于积累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是习作的沃土,因此,我注重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一)亲近生活,用心体味

平时我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嗅、用心感受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引导他们留意自然界的写作素材,从而实现有话可写,乐写真情的目的。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

(二)善于积累,厚积薄发

我在教学中还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晨读时间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把生活中自己认为有意义、有趣的、感受深的事物记下来,并讲评那些有新意的题材,从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习作材料。通过写观察日记,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

三、养成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一)滴水穿石,熟能生巧

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促进“质”的飞跃。因此,学生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另外,学生要多思考,除了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学生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

(二)改正与评价相辅相成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教学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我认为从开始作文的年级起,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改变教师批改有劳无获的局面。根据单元主题与习作要求,我事先定好一个中心主题,将篇章分成片段,依据课文的写作特点提前安排草稿或随时练笔一个片段,然后师生评价,最后自己修改,针对文章的重要段落反复评改,重重奖励(个别表现好的学生奖励自选作业)。教师批改作文时应侧重勾画好词佳句,评价与众不同之处,鼓励学生创新。然后,学生对于教师的评语进行回复,师生的互动可以增进情感,更能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写作能力。

教师与其精改作文,不如细琢习作过程,让学生的习作根植于“生活”的乐土上,感受快乐的习作情景教学法,拥有“写”“诉”的冲动。这样,习作才会充满情趣,焕发生命的光彩!

[1]聂元丽.谈小学语文作文的写作[J].电子制作,2015(1).

[2]董欣.浅谈小学作文的写作[J].科技信息,2012(35).

·编辑 杨国蓉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习作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