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综艺课堂
——记开学第一堂音乐课

2016-03-03李玲燕

新课程 2016年9期
关键词:乐理综艺学期

李玲燕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实验小学)

我的综艺课堂
——记开学第一堂音乐课

李玲燕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实验小学)

作为一名综艺粉,我工作之余便会观看喜爱的综艺节目放松身心,2015年的这个寒假亦是乐此不疲地追看《我是歌手》。后在闲暇时开始反思:为何长达多个小时的综艺节目会让观众全神贯注而不感厌烦和疲惫,于是将自己和家人喜爱的几个综艺节目放在一块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它们存在两个明显的共同点:

一是它们一般采用的是竞赛形式。如《奔跑吧,兄弟》中的撕名牌,《我是歌手》的现场观众投票淘汰歌手,《男生女生闯天涯》的闯关,它们都以竞赛形式出现,在结果出来之前吊足观众的胃口,不过前提是得有一个良性有效的竞争模式。

二是他们比赛过程中必有评价与解读环节。无论是《我是歌手》中音乐人对比赛歌手的评价,歌手之间的相互评价,还是《天天向上》中主持人对嘉宾的采访和调侃,抑或《旋风孝子》中嘉宾的内心表白,无论是何种方式,它都需要在单纯的竞赛基础上加上评价和解读环节,这里说明了主持人的重要性。

再反观我们的课堂,四十分钟较之综艺节目时间可称得上是浓缩版,但在吊足所有观众胃口的作用上却弱了许多,古语有云:“师夷长技以制夷”,虽然并不需要与火热的综艺节目一决雌雄,但学习别家之长倒是个可取的方法。

上学期我任教五年级三个班的音乐课,作为本学期开学的第一课,我觉得上学期所学的音乐知识便可以作为最佳资源。俗话说:“温故而知新。”于是在备课考虑上我决定复习上学期的部分歌曲、欣赏曲目和乐理知识,然后模仿综艺节目以竞争形式贯穿始终,得分情况为比赛结果,将自身的老师角色临时定位为主持人,拿定主意后便是详细考虑完整的比赛环节以及合理的赛程设计。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便是比赛的内容归纳总结,毕竟课堂还是为教学服务,为玩而玩是没有必要的。

做好充足准备后,课堂便按照我设计的闯关模式进行,果然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有效缓冲了过年的疯玩模式和开始新课程学习的心理过渡时间。而从比赛中反映的情况来看,大家对于上学期的歌曲掌握得较为牢固,例如,第一单元的《快乐的嚓嚓嚓》、第二单元的《甜甜的秘密》和第五单元的《哈啰!哈啰!》这三首歌曲,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背唱;还有第六单元的《蓝天白云》和第七单元的《学习歌》,虽然都有两段,歌词也很长,但学生都唱得非常连贯而完整。除了歌曲,上学期的乐理知识和欣赏曲目却有一部分学生已觉得陌生。例如,欣赏曲目有:第一单元的管乐合奏《祝你快乐》,学生已区分不出乐曲第二乐段的主奏乐器是单簧管还是长笛;第四单元的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主题一和主题二是按什么顺序出现的已记不清楚;第五单元的《脚铃舞曲》不知道是孟加拉国的民间音乐等。通过本堂课的复习,学生须掌握的音乐知识都得到了及时的巩固。

整堂课次序井然,应该说这得益于一个良好的竞赛机制,在每个环节前必先讲清比赛规则,奖罚得分明,机会要均等,评价和加分要及时,在五(2)班进行时,因为我自己身兼数职,既做主持人又做加分员,于是出现未能及时加分的现象,所以在五(3)班教学时便请上两个记分员,使课堂进行得更加顺利。

而在良好的竞赛机制明确大方向后,作为临时主持人的我也需及时调整状态和思路,如,上面说的及时调整人员安排,再比如,在五(1)的课堂上,比赛进入到第二个环节——乐理知识,这是对上学期所学基本乐理知识的复习,内容包括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的指挥图示;升记号和还原记号的写法与运用;“f”“mf”和“mp”三个力度记号的运用;民族管弦乐分为哪四个组,包括哪些乐器;G大调的音名和音阶位置;还有音乐家刘天华和李焕之的生平以及代表作等。因为内容较多,为了提高全班参与率,我采用的是随机制,由我随机抽取学生代表本组回答,若回答不出可以请最好的朋友帮忙回答,回答正确加分。在进行两个以后,我便发现有个别学生小声说到,反正回答错了也没有惩罚,考虑到这个情况,我觉得一是需要有明确的惩罚措施,二是必须让被惩罚的孩子也乐在其中,于是脑海中马上出现了寒假培训时我们在破冰游戏中的小惩罚——我是大茶壶。我立即制定了新的规定:在一个学生和帮助者均答错后,我请他们上讲台背对大家,在大家节拍下做起了屁股扭扭操,台下哄笑一片,台上学生也觉得好玩,趁机我还取了个惩罚的名字:同甘共苦。适时表扬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

三个班的第一堂课就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度过,下课铃响了,学生还意犹未尽,在征得他们同意后,我们一起利用下课时间完成了整个竞赛过程。每一节课下来,知识回顾了,学生也开心地玩着,我的综艺课也接近尾声!

[1]周天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隐生知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朱秋影.小学开放式音乐课堂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乐理综艺学期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对《标准乐理教科书》的介绍与评价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