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课堂审美培养的路径

2016-03-03刘怿文

新课程 2016年9期
关键词:情趣美育美术

刘怿文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美术课堂审美培养的路径

刘怿文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目前,教育改革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教育是小学美术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标准和敏锐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主要通过教师的不断启发、训练和熏陶来培养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已深入到学校的各个领域,已经引起包括美术教师在内的许多科任教师的深切关注和认真思索。所以美术教育对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重分析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学生美术能力的健全发展。

小学生;美育;情趣

美育是学生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特别是美术欣赏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方面是最重要的一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明确学美术不是为了培养“大画家”,更重要的是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在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美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美术教育的目的

目前,从大纲制定的教学目的来看,德国、日本的美术教育注重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创造能力与评价能力,强调个性形成,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全面协调的人,将生活乐趣、艺术实践、社会服务三者统一。但是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除了讲究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外,还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别考虑政治前提下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这说明中国的小学美术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础和本国国情,正在逐步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方向转换。

二、美术课堂审美情趣培养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就更高了,尤其是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作为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的目的主要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以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为前提,在美术课堂上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但是目前在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方面课堂教学存在重技法传授,轻能力培养,只重视个别而忽略了全体,使美术教学出现一定偏差。据不完全统计,在广大教师的教学实施中,大部分教师非常重视绘画课的教学,手工课则选择较容易的内容教,对于欣赏课,大部分教师则是一带而过,教师本人也不知怎样欣赏或不知道该怎么教学,所以如何在欣赏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达到欣赏教学之目的,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绝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而是应该把审美教育寓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当中,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其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引向自然、引进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等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1.培养学生深入情境理解作品

目前,随着教学的改革,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单单只是一个单纯的讲授者。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相关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加直接地感受和体验,形成生动鲜明的表象特征,从而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和认识,在欣赏领域,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无论是外国的美术作品中的裸体形象,还是中国古人的山水情结,甚至是民间美术样式,都是当今学生比较陌生和排斥的,道德习惯的不同或者对传统的审美观念陌生都会对欣赏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创设具体、形象、感性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引发相应的情感体验,体会作品产生的背景,深入理解作品的意蕴和含义。例如,在欣赏《清明上河图》时,可以请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意境,融入其中,同时播放一曲古典音乐《高山流水》营造一种气氛。最后再请学生谈谈他们自己的内心感触。在意境中,让学生有了品味的时间与空间,给了学生消化、发现、吮吸、提高、驰骋的广阔天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欣赏中的艺术氛围会变得更浓。

2.在美术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在平常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只是繁琐地罗列一大堆画家和作品来做平淡的介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进行介绍、讲解的比较少,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长久以往,教师的思想中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进行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就偏离了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境。比如,在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就可以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简练的语言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然后就可以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人通过劳动创造了美,使之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到处都有,美育的途径十分丰富,方法灵活多样。美育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美术教学作为学校美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并不仅仅像其他学科一样只是渗透美育,因为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它通过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美。学校应该加强小学美术课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学习更加主动。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展开,思维被激活,能力得到培养。不仅能使学生迅速从抑制到兴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还能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之成为多才多艺、和谐发展的新人。

[1]陈杰.论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审美情趣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22).

[2]王香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堂对话的案例研究美术学[D].浙江师范大学,2012.

[3]王永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课教学经验探讨[J].才智,2014(5).

[4]陈琳玲.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J].小学时代:教师,2011(12).

[5]王永平.有关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整合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5).

·编辑 李建军

刘怿文(1985.3—),女,汉族,江苏张家港人,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情趣美育美术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创意美术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诗词要有情趣
美育教师